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_生产力矛盾的再思考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产力矛盾的再思考”。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梁晓晨2012031297法学院2012级06班

人类要生存繁衍、要追求美好生活、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马克思指出:“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 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可见,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就如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出现,进一步产生了新的社会阶级——地主阶级。而地主阶级为保障自己利益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统治。于是我国完成了由奴隶

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这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落后的农业资本无法对抗先进的工业资本,中国落败,被迫打开国门。在工业化成为全球潮流的时代,中国依旧固守落后而保守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而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尽管各阶级做了众多促进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尝试,却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封建生产关系(地主阶级统治、小农生产关系等)无法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于是封建生产关系从春秋战国时期相对先进的一方变成了近代社会落后的一方。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法律至上的原则,这使新贵族,乡绅,商人和骑士力量的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发展。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

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生产力的到了飞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从而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进步。

而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也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巅峰。这一时期的中国,地主阶级仍旧占据统治地位,封建制度强大,近代工业也没有得到发展。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地主阶级才开始考虑发展近代工业。洋务运动作为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应运而生。虽然也创办了近代企业,但由于地主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也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洋务运动与失败告终,近代工业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生产力依然十分落后,这也使中国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状态。当时中国的生产力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与当时保守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是十分复杂的。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适合生产力状况而阻碍其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的调整和改变,能够暂时地、局部地对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在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内,生产关系的性质同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合的,这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不具有对抗性质,因此,不会、也不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逐渐变成不适合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矛盾就日益激化起来,其性质也由非对抗转化为对抗,这时就必然要提出根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要求,于是就进入到根本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的阶段。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以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合又转化为适合,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适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无限的前进运动过程。这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

而人类社会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矛盾运动的过程。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会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封建生产关系战胜奴隶制生产关系,在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战胜的过程。即当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激化,要求社会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于是人类进入更加先进的封建制社会。封建的生产关系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时的封建生产关系是一种进步的、符合社会要求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微小,不足以阻碍社会进步,也就不需要变革。然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当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所能

容纳的生产力几乎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封建的生产关系就不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也不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激化,需要进行变革,于是世界各国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变革(改良或者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今天各国中存在的生产关系,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生存的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普遍的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趋向,揭示了生产力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的始终决定作用,从而也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根据这个规律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并严格按照这个规律制定发展经济的方针、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自然)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

B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由人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即生产资料构成。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状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生产力矛盾的再思考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矛盾 生产力矛盾的再思考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矛盾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