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_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摘要:面对我国当前生态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关键词:生态现状;国家政策;建设措施
引言: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包括对污染的控制和生态恢复,它更主要的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需要我们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而这,对于目前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一、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我国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忽视了生态效益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 400 多亿吨 ,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 ,导致全国约有 50 %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 300 个城市中 ,70 %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 20 亿亩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 6 ,涉及近千个县。此外 ,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 ,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而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因此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
目标的同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推进生态建设的国家政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的“生态文明”,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而在十八大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又一大建设,成为我国全面向前发展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生态建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此,我们要从重视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2)。
(二)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三)严格执法,落实各项生态建设措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探索和推行绿色GDP考核办法。
首先,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其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而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
再次,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中国的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恢复生态平衡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质疑,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应该相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趋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重建我们的生态平衡,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1].范俐鑫等.锦绣山河铸大美 绿色发展惠民生.[N]2012-10-18.[2]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N] 2012-11-08.[3]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4]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陈关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2012)〔DB/OL〕.北京: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
[6]吴树青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N]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科学运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倡导弘扬生态文明,保护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是农民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实现清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位委员、各位领导: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五位一......
用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
大力推进依法治旗进程 积极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阿左旗普法工作成绩斐然回眸既往,展望前景。在总结“五五”普法成功经验的同时,阿左旗在不断创新中续写“六五”普法新篇章。......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为各行各业开展思想政治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