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作业_普通心理学上作业
普通心理学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普通心理学上作业”。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型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关系这社会意识形态的正常发展。因此,了解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培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对大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建议
一、自我意识与自我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
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二、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必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并且迅速发展,导致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而现实往往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于是就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这种矛盾分化,使得大学生发生自我意识的改变,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而表现出各种激动、焦虑、喜悦与不安情绪。当理想自我占优势时,往往会将“客体我”萎缩到实际能力以下,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感,甚至放弃努力,形成自我怜悯或伤感的心理状态。相反,当“现实我”占优势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自我陶醉,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
(二)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他们忽而看到自己的这一面,忽而又看到自己的另一面,时而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高估或低估自己,时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感到自己很幼稚,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又对自己不满。面对自我意识中的种种矛盾,大学生便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重新认识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调节矛盾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我聪明吗?”,“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能力和特长?”,“我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冲突和自我探究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自我统一。然而新的自我意识矛盾又会产生,还需要不断地自我调控和自我探究。但大学生的这种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过多关注自己,过于看重自己,而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较少等。
(三)自我意识的矛盾不断激化,出现混乱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限。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
过低的自我评价。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大学生,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这类大学生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近几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心理问题所导致。
过高的自我评价。这是一种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四)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
在自我意识由“矛盾——统一——新矛盾——新统一”转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由刚进校的“依赖性”和“盲目性”,渐渐转变为“想入非非”,到毕业前就显得沉稳多了。正是由于这种矛盾转化,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飞跃,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差异,自我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
三、现代大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的建议
(一)树立客观正确的评价观
现代大学生要做到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就要做到正确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正确定位“理想我”对于正确评价自我而言极为重要,因为“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是大学生自我意识中最典型的矛盾。“理想我”的定位要立足于社会的需求,符合个人的实际,其目标是能够通过一定的主观努力达到的。不恰当的定位不仅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甚至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对于他人的评价,既要积极地接受,又要冷静分析,保持认知上的准确性。要正确地评价自我还需要选择正确的比较对象,大学生不仅要遵循相似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去寻求比较的对象,同时也要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现代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来积累经验,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二)坦然表现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对现代大学生而言,接受自我和展示自我常常比认识自我更难。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本来面目的认可,这对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协调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欣然接受自我,才能够做到自珍自爱,培养出自信、自立、自强、自主,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要做到悦纳自我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全面而正确地评价自我。这是培养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平静理智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其次,要正确地对待失败。任何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遭遇失败。然而,面对失败要树立信心,认真总结教训,争取下一次的成功。俗话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都是在经历诸多艰难困苦,付出不懈努力之后获得的。因此,现代大学生应该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在与困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科学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就是为了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大学阶段既是社会人才的准备阶段,更是这些人才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期。现代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上扎下根,就必须既注重自我又要超越自我,“自我”就是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
1.确立科学合理的“理想我”。“理想我” 是在自我认识、悦纳自我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教育发展的目标。它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成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要面对现实,将远大理想分解成多个不同阶段的子目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加以实现。通过不断实现这些“理想我”进而不断完善自我,同时也为社会作出贡献
2.积极体验自我,在实践中增强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应当积极地体验自我,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遇到挫折时不沮丧消沉,在遇到困难时知难而上,积极进取,不悲观失望。自我效能的含义是:如果个体对自己的前景持有一种积极心态,则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其情感更加坚韧、较少焦虑和消沉,更能获得学术上的成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有助于实现他们的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通过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在实践中增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我意识完善十分重要。因此,现代大学生应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实践中检查自我、展现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
3.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使自我意识统一。自我调节是个体主动、定向地改变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不仅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甚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调整和发展,他们寻求自我意识的统一点,统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统一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即 “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统一。自我意识的统一有多种形式,既有积极的、和谐的、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也有消极的、不协调的、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统一。因此,大学生要特别增强自我调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社会的需求转化为主观上实现“理想我”的内在动机,增强自制力,防止消极情绪对自我调节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2008
[2] 陈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修订版
[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2修订版 105页
作业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1、( )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A. 二元论 B. 唯心论 C. 唯理论 D. 构造主义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
2013年十一期间远程班《普通心理学》试卷教师:刘希平姓名:班级:(请正楷、工整书写)一 说明心理现象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二 举例说明心理活动与反射的关系。三 说明衡量注意......
普通心理学心得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 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
普通心理学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普通心理学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