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_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浅谈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浅谈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苏联著名历史教育家卡尔曹夫说:“我们的周围尽是过去事物的遗迹,如果能够看到它,哪怕是局部看到它,如果能够直接接触它,感觉它,对于发展爱护历史,并且主要是爱护祖国的情趣,有很大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感觉过去,教师在叙述整个祖国历史时,应当在可能地方使其中具有充分的地方史料,仿佛以插图说明似的。”[1]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通过乡土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一、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价值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了许多,提出凡是有助于创造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据此,可把综合活动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按类别分为物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课程资源涉及的范围极广,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课程资源的分布情况也有很大不同。因此,研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价值与目标,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性,明确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是为了达到如下目标: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中学历史教学,首先是围绕着培养“人”的目标确定的,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的教育”。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使其热爱家乡;要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认真落到实处,乡土历史教学则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2]这种培养,不是靠简单的说教来实现的,而是靠实践:调查、思索、比较、探询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在其中所做的,只是组织、引导、帮助,努力摈弃以前乡土教育中让学生厌烦、排斥的灌输、说教、空洞的色彩。当学生们通过自己探求研究,了解历史的真实和细节,加上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相信他们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和认
识,留在学生记忆中更为真实、久远。
2、使学生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载体。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中却仍是讲教材、学教材、背教材、考教材,教科书成了唯一的学习资源,国家统一审定的历史知识成了基本的学习内容。这种现状,除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之外,教材编排的繁、难、偏、旧,课程资源的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试题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而不是原来一味死记硬背的题目,变革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是乡土历史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3、激发兴趣、增长知识、磨练才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途径,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以久,据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2107位学生的调查,在学生对“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之列,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序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2位,在学生对“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5位。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何以受到学生的冷落呢?与历史课程资源极其单调乏味的状况有很大关系,人们往往把历史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制约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目前,社会问题研究是各国中小学课题研究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而乡土历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正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各国之所以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除了它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直接相关外,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课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磨练才干、培养多种能力的途径,这些能力,正是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从目前我国社会状况看,独生子女普遍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但社会责任感较差,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协调能力弱,因此,以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为媒介,充分发挥其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师是这样定义的,“历史教师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过去,中小学课程内容单一,教师的作用就是进行知识传递,过分依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教师必须对活动有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研究,有明确的目标和细致的计划,教师不但要掌握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把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然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有人说,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的最大挑战;过去,教师职业的一 个最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在综合活动课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更多的人接触,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合作的方式从事工作,这些,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将被打破。正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激发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培养生活于社会的多种能力,是教师的内在动力。
二、乡土历史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的原则
资源的收集整理,是开发和利用的前提,资源收集整理工作是尤其重要的,针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乡土历史资源的收集整理,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有针对性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对于小学、初中生来说,则以办分科教学为主,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的资源,最好选择分科课程相联系的内容,由分科课程的教材内容铺开。我国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缺乏的只是实践性和研究性,加之高中生不可避免地面临高考的压力,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那种完全漠视分科课程的做法是没有必要的,现实中也无法真正实行下去。
2、适用性较强乡土历史资源浩如烟云,一股脑的推给学生,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明确开发乡土历史资源的价值与目标,乡土历史资料可说是俯首可拾,如果没有目标,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方向地行驶,是到不了目的地的,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达不到课程的要求。
3、方式的多样性乡土历史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不单单是课前的准备,它应该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单单是教师的事,而应该是广大学生甚至部分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资源收集整理的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如收集文字资料、利用网络、收集音响资料等等,活动的空间,应该是广泛的。
4、计划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的课程、有限的课时,师资力量包括经验是有限的。必须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适度性,可每学期进行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1、收集整理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范畴。历史教科书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
历史刊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历史人物描写的家乡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为了满足学生了解家乡的需要,可以教他们本土的历史知识(包括一些地理知识、植物知识、动物知识等),其实历史课可以讲很多不是本学科的知识,这样学生更乐意听课,拓展他们的见识。
2、走进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历史教育的乡土课程资源,实物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表现形态多样,既有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为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历史教具等。遵义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5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保护单位58处,遵义的革命遗址有:遵义会议会址(包括纪念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毛主席故居),红军列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等。历史文物包括杨粲墓、海龙屯中世纪军事城堡、沙滩文化陈列馆等,这些实物式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活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所在地地区的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教师等。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3、建立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建立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乡土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历史课件、历史资料数据库、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提供的网站,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等,同时,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不仅应包括能给历史课程带来信息来源的资源,也包括保证着这些信息获取的硬件资源。利用多媒体历史课件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有幸听了一堂活动课,老师以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现出一副副图片,老师讲完后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陶瓷,学生把准备好的泥土进行了改头换面,在他们的手中,泥土的形状各种各样,这样的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实际的操作。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学生参与性更强。
四、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作用
乡土历史作为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某些地区的人们的具体活动情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1、乡土历史教学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
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融入记忆,在学生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捉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自己生
长的故乡,会产生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之情,学生也是如此,人人都有故乡之情,乡土历史生动翔实的内容,生动的教学方式,必定能接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心理倾向,促进他
2、乡土历史教学具有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作用
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一是来自历史课,二是来自社会,学生最熟悉、熟练的社会环境莫过于自己的家乡了,他们对当地的历史虽有所闻却未必都能真知,通过乡土历史的教学,不仅能巩固和加深学生从教科书中获得的知识,还能使学生学到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
3、乡土历史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必备的基础
历史,时间上距离现在是那样长久,学生难免会有某种陌生感,甚至会产生“与我何干”的想法,而富于乡土风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有具体的实物可抓,有具体的事实而言,自然感到熟悉、亲切。特别是其中耳闻目睹过的史事,早已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真切的历史表象,一旦与课本内容结合,就很容易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进而易于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实质,同时系统的乡土历史教学能使学生从家乡的历史变迁中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祖国的昨天和今天成为有目共睹的演进过程,从而形成历史发展的观念,培养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总之,乡土史可以缩短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好和巩固全面统编教材规定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因此,搞好乡土教学既不是“节外生枝”,也不会“喧宾夺主”,而只能相得益彰。至于乡土史作为祖国历史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知晓的历史常识,本身就是必须掌握的,更是不言而喻的。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使学生对这些历史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学生参与其中,去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在讲授中国历史时,可以结合乡土历史,使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知可感,乡土历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知乡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乡土历史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乡土历史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的走入学生当中,这一新的理念必定会被学生和教师欣然接受。
们在其它学科学习上心理迁移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邵阳地区为例 政治与行政学院 学科教学(思政) 黄凯 2015010026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祖国课程资源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历史课程资源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物质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对......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关键词:乡土资源园本课程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可以认为,园本......
浅谈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内容摘要】:新时期农村美术教学,在课程资源方面更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素材的课程资源,采取深入自然风光、借鉴民间工艺、体验民俗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