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茶文化的关系_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茶文化的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课题: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茶文化的关系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茶文化学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成绩: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011年10月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茶文化的关系
摘 要:通过对茶文化的探讨与研究,浅述了茶文化与科学精神、茶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文中讲述到人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喝茶,还有是不同人的体质应该喝什么样的茶等得问题。还有就是现今的人文精神精神的内涵与茶文化的关系,讲述茶文化的内涵怎样影响当代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茶文化; 科学精神; 科学喝茶; 人文精神; 大学生 科学精神与茶文化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至于说到茶文化,其中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谈到两者的关系,其实可以联系到很多方面。但是跟人们生活比较密切相关的有以下这些方面,下面就做一一的叙述。1.1怎样科学地喝茶 1.1.1对喝茶的两个误解
一是觉得越贵的茶越好。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茶的产地和树种,比如大家都知道西湖的龙井好”;级别主要和采摘时间、采摘部位有关,嫩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价格就相差不少,同样是龙井,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就是最贵的。一般选择100~300元一斤茶比较合适,这个价格,已可以买到品质非常好的茶。有些级别高的茶采摘时间太早、太嫩,而茶的一部分营养恰是在茎里,有些便宜的茶养生效果更佳。
二是只喝茶不品茶。茶有两种,第一种茶可满足人们“养身”需求,比如解渴、提神、祛火、消食等;第二种茶则可以满足人们“养心”的需求,比如抒情、礼仪、悟道等。茶对人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养心为主、养身为辅。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忙压力大,更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耐心地泡一壶茶、品一壶茶。1.1.2 因体质、季节选茶
想通过喝茶养生,就必须对茶有所了解。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茶。比如,人人都说绿茶抗氧化功效好,但体寒的人喝了,反而会感到不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和源表示,喝茶还讲究天时、地利。许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种茶,这样也不对。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温的茶;春夏季节易上火,可以多喝绿茶、花茶。”
中国的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六大茶类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例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绿茶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白茶性凉,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黄茶性寒,功效也跟绿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绿茶清爽、黄茶醇厚。青茶(乌龙茶)性平,适宜人群最广。红茶性温,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黑茶(普洱茶)性温,能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适当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疗效更佳。
看季节喝茶。春起花茶和单从。春天重点在于疏通肝气,而芳香类物质有通窍的功效,所以可多喝凤凰单从和茉莉花茶。但新鲜绿茶在春季寒气还太重,不宜多喝,体寒者尤其要注意。
夏爽绿茶和观音。夏天消暑解渴首选绿茶。此外,铁观音、台湾高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体质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5年的生普洱。
金秋乌龙正当令。秋天适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于绿茶、红茶之间,不寒不温,既能清除体内余热又能生津养阴。秋季最适合喝当年春天的铁观音和去年的武夷岩茶。
冬阳红茶与熟普。红茶冬天喝可以养阳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熟普洱可以暖胃驱寒,消食化积。
看人喝茶.很多老人担心喝茶会导致缺钙,其实只要不喝过多过浓的茶,并且适当多喝点牛奶吃点豆腐,流失的钙完全可以补回来,上年纪后可多喝些红茶。儿童也可以适当喝点淡茶水,对生长发育有益。男性、女性也分别适合不同的茶。男性适合喝绿茶、三年以上的生普洱、乌龙茶,特别是武夷岩茶,被称为“男人喝的茶”;女性可以适当喝些好绿茶,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但在经期、孕期要控制饮茶量,更年期则可以多喝花茶和单从。1.1.2 喝茶方法也要科学
说到现代人喝茶最大的“失误”,一个大茶杯,一把茶叶泡一天最不可取,这样品尝不到茶的真味,且长期浸泡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属析出,不利健康。“喝茶一定要做到茶、水分离,哪怕没有专业茶具,也可准备一个带滤网的茶壶或茶杯。”此外,新茶不洗剩茶不扔、茶垢不清”也是人们喝茶中容易犯的错误。不论幼嫩的新茶还是珍贵的陈茶,表面上都可能有残留农药、尘螨污染,最好“洗”一下,头遍茶倒掉不喝。有些人不愿洗掉茶壶上的茶垢,认为这样可以养壶,其实,茶垢不但对健康不利,还会影响茶的味道。
大家还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觉得喝茶会睡不着觉。很多发酵程度高的茶,比如红茶、熟普洱,其中的咖啡因已所剩无几,不仅不会影响睡眠,相反,晚饭后一小时喝点助消化的茶,可以清理肠胃,有助睡眠。
其实茶文化与科学精神还有很多方面的联系,例如说在茶叶制作的时候要根据制作不同的茶叶品种使用不同的方法,这当中的不同方法也有不同的科学窍门。例如制作糙米茶时茶叶和银杏叶与茶叶混合的比例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还有就是高香型冰冻单丛茶时,经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等制作工艺流程后需要保存在冰点以下环境中, 这样才可以是茶叶具有明显的自然花香、滋味甘爽、口感滑醇等特点。茶文化与人文精神
说到人文精神,就是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等。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的核心是体现形式与精神的相互统一,对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情操十分地重视,这也与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一脉相承。这一两者的内在联系,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探索。
2.1 从茶事活动的行为文化看
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约定形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如宋代诗人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时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 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2.2 从茶事活动的心态文化看
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的新的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是在茶事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 这就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思维轨迹实际上是把茶的自然属性与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把人们崇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它不但可以去病养生,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修身怡情,陶冶人的情操,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充分体现了它的素质教育功能 有学者指出,茶文化教育,将是未来对学生品格教育最方便也最深入的渠道之一。而且茶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全方位的,不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上 它在人格塑造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幸福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收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会存在不少心浮气躁、心高气傲的现象,茶文化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修心养性,最终达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结语
对于茶文化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上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述。茶文化要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到自身之中,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着更加准确的把握。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自身发展来说,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从茶文化中借鉴借鉴,特别是对于现今发展过快过热的社会来说,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是十分需要的。
参考文献:
韦智获,詹潮安,蔡庆荟.高香型冰冻单丛茶制作关键技术.广东茶业:31-32 胡楚青.2011.怎样喝茶才健康.决策与信息,5:70-71 金增辉.2011.糙米茶与糙米茶芽的制作方法.农村新技术,14:41
如何对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张志超(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天津 300161)摘 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科学与人文的划分,是在工业文明占据统治地位以后才出现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理实0902班司浩楠40960035成功的指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司浩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备受关注.有句话叫”一千个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关系 所谓科学精神便是趋于理性的认识,然而人文则属于感性。同样一件事的处理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支持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不仅体现在个人......
简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摘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 人类在认识与改造 自然、认 识与改造 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 法和价值体系,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 现科学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