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讲座心得_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讲座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科学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讲座心得
今天下午有幸听到了教育学院鲁晋书记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讲座。我认为学术讲座,它是大学中的一种学习途径。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术讲座是个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听的多了,才能把许多专家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在讲座一开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康德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深深感到震撼,一样是头顶美丽的星空,一样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探寻天地的奥妙与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在讲座中,我知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科学与人文具有某种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关系。相互补充,是因为它们各有长短、各有不同,是因为它们任何一方都不是万能的;相互制约,是因为它们各自朝不同的方向、甚至是相反的方向发展,艺术天生具有反科学的倾向,而科学也具有反艺术的倾向──尽管有人认为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与艺术本身在精神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要让科学为人类造福,首先要改变的是人文精神,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于人、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导致当前地球上种种危机和灾难(社会的、自然的)的原因很多,但最终的原因也许是我们人类的贪婪而自私的本性。这种本性在人文观念上的典型体现就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考虑问题从自身出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在于不能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其他生物,因为这个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存在。如果只考虑自己,那么到头来毁灭的就不只是动、植物,将还有人类自己。假如人类不及早改变自己以往的种种错误观念,那么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许多种动、植物每天都在人类的破坏和追杀之下灭绝,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人类至少是地球上最后灭绝的一个物种。你可能会说,这太悲观了吧?问题是我们没有理由乐观,那种盲目的乐观主义是没有根据的,宁愿悲观一些,也比盲目乐观要好,因为乐观往往使人忘乎所以,而悲观却使我们谨慎。之所以不要过于乐观,首先是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只给人带来好处而没有害处的东西,要想让科学等任何一种工具只给我们制造好处而不产生害处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就应该对我们的任何一种工具谨慎地运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害处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盲目地认为依赖某种工具就可以为人类造福,那么这种想法不仅不能实现,而且还会造成更大的害处。其次,过于自信会产生难以预见的后果。人类自从有了意识以后,就产生了以人为万物之中心的观念,以为万物皆备于我,为我所用;在这个观念驱使下,当有了一点智慧、科学之类的东西之后,就狂妄地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自然。不能不说这种盲目自信、自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至今还有人在说:“不要自己吓自己,人类毕竟不是几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依靠我们的智慧、远见和共同行动,未来的命运将掌握在我们手中”。人类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吗?如果还这么自信,也许人类的结果比爬行动物还要可悲!这种自信是没有理由的。人类诚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的智慧并不足以控制自然,因为,无论科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也无论人类有怎样的远见,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他的智慧都只是一种小智慧,宇宙是无限的,而他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智慧不可能控制无限的宇宙。无论我们对这个世界认识到什么程度,在我们的意识面前总还会有一个无穷的未知领域存在着,我们怎么能够控制它呢?再者,人
类尚且连自己的行为都不能控制,如战争、谋杀、对自然的非理性的无限制地开发等,怎么能谈得上控制自然呢?“征服自然”,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第三,大自然今天的存在状态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形成的,我们以十分有限的时间怎么可能完全理解她的奥秘并控制她呢?所以,人类应当改变以往的征服、控制并战胜自然的观念,应当回复到适应自然的观念上来,难道人类不正是由于适应了自然才存在的吗?我们不可能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不是我们征服的对象,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适应的对象,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把我们的这个基础破坏了,我们将无藏身之地。人类实际上一直把自然假想为自己的敌人,要去战胜她,因而他一再对自然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事实上,自然从来就是人类的朋友,自然灾害只是自然系统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并非要和人类作对,她对人类并无敌意。其实,人类真正的敌人正是他自己,而不是自然,人祸造成的灾难远远大于天灾,天灾不足以使动物灭绝,而人祸却轻而易举地使无数种动、植物消失。
目前,地球的生态危机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该是我们人类惊醒的时候了!最为严重的是,我们天上的保护膜臭氧层已经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而海洋整个地球生态的基础部分也处于危机之中。虽然海洋在地球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受到的人为破坏相对较少一点,不像大陆上,几乎没有几座山川无人去过了。也许那些科学主义者会说,即便地球不能居住了,将来我们可以借助科学的力量到别的星球上去,比如火星。但是我们认为,移民其他星球并非上策。这种移民的代价恐怕是太高了,而且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移到其他星球上去,移去的只能是极少数,留下的大部分人怎么办?只能在肮脏的地球上等死吗?
面对人类的纷争和种种罪恶,有人主张通过发展物质生产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认为将来社会的物质财富达到极大的丰富以后,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认为,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它没有看到,自然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财富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资源总会有穷尽的那一天;它也没有看到人的欲望总是无穷的,不可能有满足的那一天,即便有了无尽的财富,但人的欲望总会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人类欲望的脚步总是走在财富的前面。因而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们已经有现成的例子:近代以来所创造的财富已经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财富的总和,可是贫穷并没有被消灭,人们的欲望不仅没有稍许收敛,反而日益扩张。
由上述可见,导致目前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样的,目前的状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的错误观念。科学只是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便没有科学,人类也同样在对自然做着错误的事情,只是那时候由于没有科学技术,人类的破坏作用还没有现在这么明显,那时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不足以使大量的动物、植物灭绝。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还执迷不悟,那么也许我们会重蹈古人的覆辙,甚至可能比古人的结局更悲惨!
如何对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张志超(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天津 300161)摘 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科学与人文的划分,是在工业文明占据统治地位以后才出现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理实0902班司浩楠40960035成功的指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司浩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备受关注.有句话叫”一千个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 人类在认识与改造 自然、认 识与改造 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 法和价值体系,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 现科学和人......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二、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一)讨......
1大家好,今天讲的是。。。2我们首先分别来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再看他们的辩证统一3历史“科学”这个词在16世纪被中国翻译为“格物致知”,意为考察事物,可以获得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