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_非智力因素与教学
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非智力因素与教学”。
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影响化学有效教学有两大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是指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化学教学 培养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其中的“能”属智力因素,“为”属非智力因素,意思是: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这句名言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对人们行为处事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认知活动中,要经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以及补偿等重要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如何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就成为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通过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因素。研究表明,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意志。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中学化学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联系。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学生认识到
学习化学的作用与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化学的需要。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立下远大志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学好化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斯大林曾经说过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明确学习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意志的根本途径。例如,在绪论教学中,向学生指出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节日里燃放的烟花、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璀灿的钻石这其中都有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山西的假酒为什么会使人致死?白色污染的治理为什么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这都是可以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释。通过这些事例的阐述,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和目的,使他们的学习有积极性,努力有方向性。
二、挖掘教材,诱导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里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兴趣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能够优先和集中地注意学习的对象,并能使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观察更加细致、全面,想像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敏锐和灵活,记忆也比较牢固,满怀学习兴趣还能使学习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的趋向和美好前景,化学对社会发展、民族兴旺的重要意义,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动机的激发,逐步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动机。其次,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化学史上灿烂的篇章,化学家的轶闻趣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晚会;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使学生爱学、乐学。再次,在教学上还可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设计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实验,使学生在新奇中自发产生探索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
三、营导环境,培养学习情感,使学生酷爱学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深厚而强烈的情感能成为加深人的认识、推动人的行动的力量。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首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以友善、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宽容大度的办法解决偶发事件,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授知识。只有向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的杰作——钟乳石、石笋等的形成而构成的壮丽景观,培养学生的美感等。抓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以及对化学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的赞美等感情脉搏,不断强化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带着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四、增强信心,磨练学习意志,使学生刻苦学习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具有强化和推动的作用。化学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首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坚韧性。譬如教材中的十多个“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又可以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为实现目的而坚定不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这就是学习毅力。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正视困难、分析困难,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还要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身边学习成功学生的事例,特别是要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难、奋勇攀登的优秀品质,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优化性格,养成顽强品质,使学生自觉学习
性格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一个具有优良性格和顽强品质的学生,一般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稳定的学习情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克
服学习中的困难,自觉学习,从而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教师可利用化学史中科学家们崇实、求实、创新、存疑等科学精神,诚实、勤奋、自信、认真、谦逊的科学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特征,抑制其性格上的消极方面,发展其积极方面,通过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协作精神,还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唯物辩证法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优良品质。
由此可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有利于个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姚本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2〕《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初中化学》蔡京玉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4月
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一、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
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集锦13篇)由网友“SVT主唱蔡亨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非智力因......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摘要】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从学科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入手,对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