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概复习材料_科概考试复习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科概复习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科概考试复习”。

科概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2、空间技术

亦称航天技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也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

3、太空轨道

人们通常把离地面100-200千米以外的空间叫做外层空间,即航天器在空间运行的路线轨迹。

4、控制论方法

指研究各种物质系统中的控制过程的规律性和实现控制过程的一般方法。

5、宇宙

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泛指天地万物,是自然界一切物质的总称。

6、纳米材料

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纳米以下的材料。

7、系统功能分析法

是从分析系统与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来研究系统功能的系统科学方法。

8、技术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9、计算机网络技术

指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利用因特网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存储器和软件等资源连成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10、生物技术

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学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技术。

11、黑箱方法

就是在尚未了解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细节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地对黑箱系统施加作用,观察和记录其输出,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由此研究黑箱的整体功能和特性,并推断其内部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

12、核能

又称原子能或原子核能。它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发出的能量。

13、非晶态金属

是一种原子排列杂乱无序的固体金属。

14、黑体

指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辐射而毫无反射和透射的理想物体。

15、基因

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16、信息技术

主要是指集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于一体,涉及信息的产生、搜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应用等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各种手段的总称。

17、酶工程

就是在一定的物质反应装置内,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原料快速高效地转变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技术。

18、超导材料

指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电阻完全消失,产生超导电性的材料。

19、信息方法

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送、加工、处理而实现其有目的性的运动,通过对信息流程分析研究来揭示物质系统的性质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0、细胞工程

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殖动植物个体以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

二、简述

1、简述空间技术的核心内容。

(1)人造地球卫星(2)载人航天(3)空间探测器

2、地球的深化经历了哪些时期?

(1)地球演化的天文时期

从现代星云说可知,地球在天文时期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冷--热--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冷。地球是一片荒凉、沉寂的世界。第二阶段——热。地球内、外部圈层建立起来。第三阶段——冷。原始水圈在大气圈的基础上形成。(2)地球演化的地质时期

A)“水成论”:地球表面最初是一片汪洋,所有岩层都是在海水中经沉淀、结晶而形成,后来由于全球水位突然下降,才使岩层露出水面,形成高山和陆地。

B)“火成论”:地心是熔融的岩石,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熔融的岩石就会冲破地壳喷发出来,固化为新岩层。

关于地壳的成因现在演变成“三元论”-岩浆成因、沉积成因、陨石成因。

C)“灾变论”:由于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变,才出现了不同的地层。他认为这种洪水的进退是大规模的激变,每一次洪水都把地球上的生物扫荡净尽,造成化石。

D)“渐变论”:风、雨、河流、海浪、潮汐、冰川、火山和地震等自然力,不断地侵蚀搬运以及沉积,就能改变地层表面的状况。

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构成要素不同 B)任务不同 C)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D)研究过程不同 E)劳动特点不同 F)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一)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工具、机器等装置。(二)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 技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三)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四)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

技术开发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五)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

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六)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

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

4、简述玻尔模型与卢瑟福模型的差别。

(1)波尔模型:巧妙地将有核模型与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模型。他认为,电子智能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上围绕核运行,处在这些特定轨道上是一种稳定的分立状态,因此并不能发射能量,当它从一个较高的轨道上跃迁到一个较低能量的轨道时才发出辐射能,反之则吸收辐射能。而发出和吸收辐射能的能量等于两个稳定太之间的能量差。

(2)卢瑟福模型:正式提出了院子的有核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个原子核,原子中全部的正电荷和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核上,而质量很小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不停地围绕核旋转,这有如行星绕着太阳运行,因此原子有核模型又称原子行星模型。

(3)波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性,摆脱了卢瑟福模型所遇到的困难,第一次用量子理论来研究原子结构,是量子论法杖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简述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1)德布罗意:提出假设,既然光这种波动的物质呈现出粒子性,那么电子一类工人的例子物质也将呈现出波动性,即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并且预言电子束在穿过小孔时会像光波一样产生衍射现象,后来人们就将例子的波动性称德布罗意波。

(2)薛定谔:建立了表述微观粒子的波动力方程,称薛定谔方程。其主要是把电子看成一团电荷分布的“波包”即电子云,同时提出波函数的概念,从波函数可以求得例子在任意时刻在某处的状态。

(3)波恩:对波函数做出了统计解释,并指出其物理意义是,这一函数绝对值的平方与t时刻在(x/y/z)处单位体积内例子出现的机率成正比。

(4)海森堡:认为原子理论应该建立在可观察量的基础上,观察到的辐射频率和强度等光学量。建立了量子理论的矩阵力学体系。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状态的理论,是一套全新的力学体系。它的建立完成了基本物理学观念的变革,即不仅把粒子和波作为物理学所研究的物质实在最终统一起来,而且抛弃了经典力学的机械决定理论,彻底改变了对微观客体运动的描述,为人们进一步探索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6、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产生的基础。

(1)孟德尔遗传定律(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3)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4)物理学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渗透

7、简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1)人口问题(2)温室效应(3)厄尔尼诺现象(4)臭氧层被破坏(5)土地荒漠化(6)酸雨现象(7)森林的破坏(8)物种的消失(9)垃圾泛滥

8、近代科学突破的标志是什么?

1543年出版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里的《人体的结构》,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9、简述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哈维血液循环的基本观点。

(1)哥白尼的日心说基本观点: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公转的同时有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月、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为30年、12年、2年、1年、几个月;处在这些行星中心的是太阳。(2)哈维血液循环基本观点:

血液是循环运动的。血液是靠心脏的搏动力量,循着血管周而复始地运动,这种循环运动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大循环,又称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沿动脉流到全身,再循着静脉回到右心房。第二,小循环,又称肺循环,从身体中回来的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再入右心室,从右心室到肺动脉,经肺部变成鲜血以后,再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从而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10、简述古代阿拉伯国家对科学技术特殊贡献。

(1)发现隐藏起来并且被忘记的希腊知识的宝藏。

(2)阿拉伯人还借取了印度人的成就。有两项印度人的数学成就经过阿拉伯人的转达而被现代科学吸收。

(3)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和化学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无疑使阿拉伯科学成为那个时代世界科学的主流。

11、简述氢作为新能源的优点。(1)重量轻(2)热值高(3)“爆发力”强(4)来源广(5)品质纯洁(6)能量形式多(7)储运方便

12、简述现代科学方法(系统科学)。

(1)系统功能模拟法(2)黑箱方法(3)信息方法(4)控制论方法(5)自组织方法

13、简述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

(1)微电子技术(2)计算机技术

(3)网络技术(4)现代通信网络与通信技术

14、简述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背景

(1)“黑暗的”中世纪不黑暗(2)十字军东征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4)文艺复兴:两种传统走向融和——达芬奇(5)宗教改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6)工场手工业对科学的需求(7)东方国家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15、简述第一次技术革命发源于英国的原因。

(1)英国资产阶级上台一百多年来,进行了农业资本主义改革。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封建庄园变成了资本主义牧场,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城市工业的“自由”劳动力。(2)资产阶级采取一系列保护私人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奖励技术发明,优待欧洲大陆的能工巧匠等政策。

(3)英国资产阶级通过不断扩建殖民地,扩大海外贸易,掠夺各地资源,贩卖黑奴等,积累了巨额资金。这些条件使英国成为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16、牛顿的无限宇宙模型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矛盾?

(1)在牛顿的无限宇宙框架里,前述佯谬难以避免。

(2)牛顿的经典力学只解释了宇宙中万物的运行规律,不回答宇宙是如何来的。(3)牛顿保留了上帝的位置,把“第一推动”和管理宇宙的任务交由上帝完成。

17、简述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1)使过去无法生产或无法经济生产的药物得以大量生产。(2)研制出一些灵敏度高、性能专

一、实用性强的诊断技术新设备。(3)开辟了医治疾病,特别是遗传性疑难病症的新途径。

18、简述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系?

(1)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首先,科技进步促进新产业群的出现;其次,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有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产业变革的发展也推动科技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形成后产业经济的完善发展 5 会带来丰厚的资金积累,从而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

19、简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四大证据。

(1)从地貌学看,在大西洋西岸,南美洲东部海岸线与非洲西部海岸线轮廓明显相吻合。(2)从地学看,非洲最南端的兹瓦特山脉,恰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的山脉同是东西走向,同属一条二叠纪褶皱山脉,地质结构上可以相连。

(3)从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看,根据物种起源的单祖论,同一物种必定起源于同一地区,然后传播和扩散。在远隔重洋的大西洋西岸,许多现代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4)从古气候学看,北半球各大陆有大量石炭一二叠纪热带或温带植物化石。相反,同一时期南方诸大陆却布满冰川遗迹。

20、简述近代物理学理论的三次大综合。

(1)第一次:牛顿把过去人们一向认为互不相关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上物体运动规律及自然界中一切力学现象都概括在一个以空间、时间、质量和力学为基础,以运动三定律为核心,以万有引力定律为综合,用微积分作为数学工具来描述的完整的、普遍的、严密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第二次: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特殊表现,是指外界传递给某系统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的总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热、力学、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说明了自然界物质间能量转化的规律性。热力学第一定律

(3)第三次:麦克斯韦用数学方法把全部电磁学概括为一组简洁、优美的方程式,圆满地解释了各种客观电磁运功现象。麦克斯韦还由这组方程导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进而语言,光波就是电磁波。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理论上的第三次大综合。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21、简述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1)高智力(2)高投资(3)高竞争(4)高风险(5)高效益(6)高渗透(7)高速度

①创新性;高新技术在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高昂的投入,支持知识的开拓和积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②智力性;高新技术的发展,人才和智力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资金。

③驱动性;高新技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广泛渗透到传统工业中,带动各业的发展。

④战略性;高新技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实力。⑤风险性;因为高新技术的探索处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任何一项开创性的构思、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风险性。

⑥时效性;高新技术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时间效益特别突出,只有及时投入最新成果,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22、简述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

(1)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2)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3)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5)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岩石板块构造说

23、简述现代科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1)相对论:

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2)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1913年,玻尔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3)基因理论:

基因携带的信息由基因的结构所决定,信息的表达是由基因的功能而实现的,因此所有生命现象的机制追根到底都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相关。(4)系统理论:

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机体论的思想,现在已发展成为系统科学中的基本理论部分。它是关于一般系统的本质、特点、运动规律的理论,还包括基于不同学科背景而形成的系统理论,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等,都是基于实验和数学方法而建立起来的自组织理论。

三、论述:

1、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请论述

(参照P133-134现代科学的特征结合自己观点)

现代科学的特征:A、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表现出综合化和整体化 B、现代科学的抽象化、数学化 C、现代科学的多元化 D、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 E、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加速化 F、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

G、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趋势

2、联系实际,论述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极为密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一方面,经济增长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创造、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又会促进经济增长。在现实活动中,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交织在一起,实现科技进步的过程,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必须由经济增长来证明,经济增长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了资本和劳动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要使经济增长转变到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只有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3、现代科学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参照P133-134现代科学的特征结合自己观点)

(1)特征:A、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变现出综合化和整体化

B、现代科学的抽象化、数学化

C、现代科学的多元化 D、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 E、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加速化 F、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

G、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趋势(2)对我国的启示:

4、请应用你所学的知识论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1)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经济增长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创造、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又会促进经济增长。在现实活动中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交织在一起,实现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必须由经济增长来证明,经济增长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2)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

(3)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三)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

(1)科技进步促进新产业群的出现(2)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备注:举例说明:十一五,十二五.提示: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计算机网络。)

5、农业高新技术都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其应用情况。P192-193

(网络)

农业高新技术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较高层次上概括及技术构成的内容看,可以将农业高新技术分为三大类。即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工程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高新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它是定向地,有目的地进行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制的一门高新技术,包括基因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不断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新方法、新资源。如细胞工程技术中的试管苗快繁和茎尖培养脱毒技术,是利用植物的任何一部分的细胞所具有的全能性,经人工培养、处理、均可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技术。因为茎尖分生组织,不含或少含病毒,分裂快,可大量生产汰除病毒的试管苗,已应用于生产实践。

(2)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制与开发、虚拟农业研究、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农业资源管理与动态监测专家系统研制、专业实用技术信息系统及专家系统(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全国共享的农业经济、资源、科技信息网络等。

(3)核农业技术,或农业辐射技术。它是农业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资源创制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农副产品的延贮、保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同时又为解决一些重大农业技术问题提供了新方法。80年代中期我国开创的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及转基因技术,成为植物遗传改良的有效方法。农产品辐射延贮、保鲜是继热处理、脱水、冷冻化防等传统保藏法之后的一项新技术,它既节约能源,又避免化学残留、污染。

(4)设施农业技术。主要指工厂化种植和养殖、计算机农业控制等现代技术设施所装备的专业化生产技术。棚膜栽培、节能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等均属设施农业。它特别适宜于蔬菜、园艺作物的生产和繁殖,能大幅度地提高水、土、热、气的利用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5)多色农业技术。包括绿、蓝和白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业技术主要是指生态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也就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入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高效的物质能量循环和深层次的加工与转化,保持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蓝色农业主要指水产品和水体农业。白色农业主要是指食用微生物产业、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商品价值,使其作为一类综合的技术群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6)移植、常规技术组装配套。工业和国防等其他行业高新技术向农业的移植,以及各种常规农业技术融合、交叉、渗透,或者组装与高效地配置,组成一个有机复合技术群,从而达到整体大于个别之和的效果。这种综合,就是创造。综合技术群的作用,对农业高新技术的丰富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P192-193)

农业中的自动化技术:(1)自动灌溉

(2)为农民种田提供信息(3)利用电脑“种”挑(4)利用电脑除草(5)农业工厂

6、请从技术变革的角度谈谈我们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即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等)

(1)防止汽车发动机空转(2)严守法定速度

(3)保持轮胎胎压处于适当值(4)汽车内不要堆积无用的东西(5)禁止油门的空转。(6)防止汽车急发动,急加速、急刹车,保持正常车距(7)尽早挂高速挡

(8)防止违法停车以免招致堵车(9)减少使用车内空调(10)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11)设置车内空调温度值,冷气调高一度,暖气调低一度(12)停止室内电器待机状态(13)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14)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15)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

(1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17)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7、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66(1)科技进步将给人类发展提供巨量的能源

目前,人类所消耗能源的70%来自矿产燃料,这些能源的使用还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在21世纪,生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能源科学的而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能源供给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证。(2)科技进步为人类发展提供新型先进材料和优质资源

A、随着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将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提供科学基础。

B、天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可以更为快捷、更为经济、更加充分地利用太空中的资源和极端环境,进行特殊材料加工、生物育种等。

C、随着海洋技术特别是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和其他资源。

(3)科技进步将为人类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A、清洁能源的使用,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程度。B、环境保护技术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手段。

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对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污染物低排放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和普及,可以实现对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D、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更好地认识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变的灾变对人类造成的损害。

8、技术创新的模式有哪些?我国应采用哪种模式?P245(1)模式:A、技术推动模式 B、市场拉动模式

C、技术与市场互动作用模式 D、一体化创新模式 E、系统网络创新模式(2)我国应采用的模式:模式4和模式5 109、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微电子技术

①微电子技术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微电子技术,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价格低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②微电子技术带来广播电视和通讯事业的巨大发展。

③微电子技术促进日常用品的电子化,如家用电器、医疗卫生、能源交通等(2)计算机技术

计算应用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重大科技领域,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目前发达国家的农民使用计算机可以远程直接读取农业大型数据库和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3)网络技术

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就是资源共享

②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③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效能,帮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4)现代通信网络与通信技术

①传输向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发展 ②交换技术将有更快发展 ③数据网的速率越来越高

④通信网在向综合业务网、智能化发展 ⑤移动通信向广泛化发展 ⑥宽带业务的蓬勃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使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

10、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的内涵。P24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继承和大胆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评价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观的丰富和发展。所谓“第一”,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特殊地位的形象表达。对“第一”的涵义,江泽民同志作了明确的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相对于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而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相当于倍增器、放大器。(网络)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明确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构成的,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又在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的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发展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分析现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作用,又推进了这一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不仅从质的方面肯定了科学技术在本质上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且从量的方面指出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诸多要素中的“第一”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旨在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高智能要素,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要素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第一位的推动作用,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现代化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则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其一,中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必须要有大发展。而这种大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发燕尾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农业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农业的科学化。其二,现代工业实际上是由新兴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行业,“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只有运用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工业的现代化。其三,现代战争是由新兴科技武装起来的立体式战争,武器装备、后勤供应、部队组成、战斗部署和指挥等,都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以及由此而创造的技术手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国防的现代化。总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20世纪50年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悄然兴起。新的科学技术广泛而深入地改变着当代劳动的条件、性质和内容,改变着生产力的结构,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今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讲是威慑力,从政治角度来讲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是推动力。因此,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11、请你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谈谈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面性。P2641、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①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经济增长不断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创造、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又会促进经济增长。在现实活动中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交织在一起,实现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必须由经济增长来证明,经济增长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②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

③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3)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

① 科技进步促进新产业群的出现 ② 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2、科学技术的不完善P264 生态环境问题与科学技术的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空白和盲区。人们虽然有时能认识到对自然界的干预造成的近期后果,但对于长远的影响仍然无法把握。如化学工业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几百万种新的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可是有些物品却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各种意象不到的危害,向塑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化肥导致土壤导致板结和贫瘠等。同时,我们目前采用的生产技术也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例如,在资源开发方面,只注重发展大规模采掘自然资源的技术与装备,以获得最大利润,很少关注开发资源的养护与再生的技术;在生产方式上,只注重提高利润最高的主产品的生产技术,而忽略了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制。无数事实表明,科技是“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带来祸害。

科概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1.科学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3.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2、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

科概的考试复习材料

简答题1.简述现代科学的特征(P133)(1)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表现出综合化和整体化; (2)现代科学的抽象化、数学化; (3)现代科学的多元化;(4)现代科学与科技的一体化。(5) 现......

现科概小结

现科概小结1.科学——只有自然属性,起源于古希腊 2.技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者兼顾 3.泰勒斯“万物源于水”——形而上学精神4.阿那克西美提出的万物皆由气构成的主张,形......

现科概小结

现科概小结1.科学——只有自然属性,起源于古希腊2.技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者兼顾3.泰勒斯“万物源于水”——形而上学精神4.阿那克西美提出的万物皆由气构成的主张,形成......

马概复习重点

一、简述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答: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第二性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

《科概复习材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科概复习材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科概考试复习 材料 科概考试复习 材料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