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串讲笔记_自考古代文学串讲笔记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串讲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考古代文学串讲笔记”。
单选
1、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
2、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有《柳河东集》。
4、王禹偁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5、西昆派标榜学习李商隐。
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忠公集》。
7、梅尧臣、苏舜钦与欧阳修共同倡导诗*新。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
8、前人比较二苏文章,认为“大苏文一泻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大苏:苏轼,小苏:苏辙)
9、晏殊,词集名《珠玉词》。其词作是一种极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0、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词集《小山词》
11、李清照在《词论》中“变旧声作新声”的词人是指柳永。
1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点铁成金”《豫章黄先生文集》。
1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14、吕本中编列了一张《江西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5、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词集名《片玉集》。形成了自己缜密典丽的词风。
16、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集《漱玉集》。坚持词“别是一家”。
17、朱敦儒,字希真,词集《樵歌》
18、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诗集》和《石湖词》。作品将记述农事活动,反映农民疾苦和描写田园生活逸趣这几种创作传统融合在一起,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19、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0、叶适是与朱熹同时的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21、陆游,年轻时从学江西派诗人曾几。诗集《剑南诗稿》和文集《渭南文集》。陆游的文章在南宋卓然为一大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老学庵笔记》、《入蜀记》以及《渭南文集》中的若干序跋记传文字。
22、北宋宋祁的《宋景文公笔记》首先使用了“笔记”这一名称。宋代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史料佚闻、风俗掌故、学术考辨、诗文评析等几类。
23、辛派词人有陈亮《龙川集》刘过《龙洲集》和《龙洲词》。
24、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2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其诗初学江西诗派。其词被张炎称赞“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格律派。
26、吴文英《梦窗词》
27、王沂孙,有《碧山乐府》
28、最早的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29、元好问,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史著作《壬辰杂编》。成为当时南北诗坛上最有力度的诗人。号:遗山
30、元杂剧大致可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陈抟高卧》通称“神仙道化”剧
3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32、元杂剧中的水浒戏是公案剧。
33、散曲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采用,称为“新乐府”
34、南戏产生于宋代。
35、关汉卿是使元杂剧形式最后定型的作家之一。
36、在角色体制上,杂剧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旦,二是末,三是净,四是杂。
37、有关元代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录鬼簿》。
38、从杂剧史的角度看,关汉卿是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
39、、《西厢记》描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40、马致远参加元贞书会。
41、白朴、关汉卿参加玉京书会。
42、元历史剧《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
43、水浒戏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44、张可久,一生专写散曲,有《小山乐府》
45、明代李开先将乔吉与张可久相提并论,称为“曲中李杜”
46、贯云石,出自维吾尔族贵胄。
47、四大南戏——“荆、刘、拜、杀”(《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48、《刘知远白兔记》是书会才人编的。
49、宋元话本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文体的正式出现,开始了我国文学语言上的一个新的阶段。
50、《三国志平话》和《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今人合称 《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话本。
5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奠定了长篇章回小说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世长篇章回小说提供了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两种范例。
52、〈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53、在永乐至成化间(明末),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54、茶陵诗派代表李东阳,做诗力主宗法杜甫。
55、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记录元及明初的杂剧剧目,品评一些杂剧家的作品,列出北曲谱例曲,成为研究杂剧的重要文献,影响较大。
56、王九思杂剧《中山狼》,主题与康海的《中山狼》相似。这本剧只有一折,开明代单本杂剧之先。
57、《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作者徐渭。
58、、嘉靖、隆庆间,著名曲师魏良辅对昆腔进行了改革。经过魏良辅的改革,昆腔集中表现了南曲清柔婉折的特点,同时部分保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
59、粱辰鱼的《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这种借生旦爱情以抒写历史兴亡的方式,对后世传奇有明显的影响。
60、沈璟是吴江人,故被称为“吴江派”,文学史上也称作“格律派”。
61、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写了〈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临川派。
62、白话小说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等类别。《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小说中的“四大奇书”。
63、《三宝太监西洋记》是神魔小说。
64、明后期拟话本小说最著名的集于是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此外有凌 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65、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共同被称为“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66、“后七子”是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棒、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的并称,而以李、王为首。
67、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68、茅坤,所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
69、归有光,著有《震川先生集》
70、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就是受到李贽思想的直接影响。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世称“公安派”,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将。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71、“竟陵派”,其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他们的主张:反对拟古,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在诗文中开眼界,形成了这一派文学上“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72、冯惟敏是明后期散曲家的代表。
73、在晚明融合“公安”“竟陵”之长而较著名的作家是张岱。张岱著有《陶庵梦忆》、《琅环文集》、《西湖梦寻》。
74、顾炎武参加复社被人称作“一代诗史”。
75、魏禧《大铁椎传》。
76、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
77、明末清初,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标举北宋欧阳修、苏轼,兼尊南唐二主。
78、浙西词派以朱彝尊为首;阳羡词派以陈维崧为首。
79、朱彝尊,他的词标榜南宋,推崇姜夔、张炎。曾纂辑唐宋金元五百余家词为《词综》。
80、(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淄博一带的方言土语写成的。
81、李玉是苏州派的领袖人物,《一捧雪》、《千忠戮》、《清忠谱》
82、“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收拾起”指“倾杯玉芙蓉”首句(《千忠戮》),“不提防”指洪升〈长生殿。弹词〉。
83、《水浒后传》陈忱、《说岳全传》编写者钱彩,增订者金丰。
84、《好逑传》人物:铁中玉、水冰心
85、
86、
87、汝珍的〈镜花缘〉谈才学和妇女问题
88、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用学问做根柢,以增加诗的骨肉。
89、桐城派:在方苞、刘大、姚鼐。方苞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
90、弹词《天雨花》作者粱贞怀是清代较早的一部弹词。〈再生缘〉作者陈端生
91、子弟书是鼓词的一个支流。
92、梅曾亮,字伯言,他成为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
93、曾国藩,字涤生。为文于义理、考证、辞章外,还强调“经济”,对桐城派文论有所推进,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时人称之为“湘乡派”。
94、宋诗运动,至同治、光绪年间,衍变为“同光体”诗派。代表作家有沈曾植、陈三立,陈衍等。
95、狭邪小说《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作者韩邦庆。人物对话全用吴语方言,充满浓厚地方色彩,胡适推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荡寇志》作者俞万春。《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
96、“诗界革命”它的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粱启超等人。
97、黄遵宪提倡“我手写吾口”
98、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一系列文学革命的口号,形成一种新体散文,号“新文体”。
99、汉魏六朝派,代表作家有王闿运;晚唐派,代表作家有樊增祥、易顺鼎。
100、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10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结构,较〈官场现形记〉完整。全书虽仍无贯穿始终的情节,但以“九死一生”为主要线索,把其二十年“亲见亲闻”的人和事串联起来,有了贯穿全书的人物。
102、南社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柳亚子著作今有《磨剑室诗词集》。
103、柳亚子,陈去病等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
104、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名词解释
1、西昆诗派(西昆体):宋代初年,诗人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律诗,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2.太学体:石介在反对杨亿的淫巧之文时,不适当的将杨刘的文学追求视为威胁儒家思想的异端,他在主讲太学期间,片面强调文体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陷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后来欧阳修等人促使这一文体转变。
3.陆游闲适诗:陆游闲适诗涉及山川景物农村风俗民生疾苦,内容广泛;既表现对生活的,也表达了他所领略的宦海**和人生忧患;主要代表作如:,从平淡的生活中品出了隽永的意味,深含哲理。
4、江湖诗派:在四灵之后,又出现了一批飘逸江湖的诗人。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僚,身份低微,也有少数人曾官要职。他们相互酬唱,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戴复古,号石屏,有《石屏诗集》、《石屏词》。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后人评其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岂剪红刻翠者比耶”。
5.以禅喻诗:严羽提出“兴趣”说,认为诗歌性质最终仍是“无迹可求”、“不可凑泊”,他在说明这种诗歌性质时采用的是“以禅喻诗”的方法。以禅喻诗的风声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南宋时期更为流行。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严羽认为诗的本质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的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6.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因而容量大为扩充,音乐变化更为丰富,叙述手段也有相应的提高,除旁述外,也有故事中人物的自白。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 弹词”。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7.南北合套: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每折戏的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演出时,通常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一般没有唱词。
8、“铁崖体”:元末文坛的泰斗是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他论诗主张写个人性情,反对元初以来在宗唐风气中出现的模拟弊端。他以古乐府见称于时,其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并因此形成“铁崖派”。元中期诗家大多效法晚唐诗体,但又因才力薄弱无法追踪前人反而堕入萎靡。杨维桢正为此而欲振起日益卑靡的诗风而特创“铁崖体”。
9.茶陵派:李东阳在成化,弘治期间,以台阁大臣的地位主持诗坛,奖励后进颇有声望,因李东阳是茶陵人故史称茶陵派主要诗人有谢铎,张泰彭民望等,强调法度音调师法杜甫,他们的作品或咏史书怀或悯民疾苦或感时伤世,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对台阁体文风有所冲击,对前七子有直接影响。
10.“唐宋派”: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茅坤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力主学习唐宋古文,所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唐宋派”作家在文学上取得较突出成就的是归有光,著有《震川先生集》。“唐宋派”作家的努力,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有较大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为后来公安派结束复古主义在文坛的统治起了一点开拓作用。
11.格调说:沈德潜提出的“格调说”,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在表现上,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究格律”,由于他的努力,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弥漫诗坛。
12.三言二拍:是白话短篇小说,三言即冯梦龙的,二排即凌蒙初的,他们反映了新的内容:商业活动;出现了新的意识:尊重妇女,还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对后世白话小说影响较大。
13.立主脑:针对戏剧的演出李渔提出立主脑,即确立为全剧结构的一人一事它既是戏剧结构的主线也是作者立意的焦点,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他提出传奇只写一人一事必须减头绪而且要一韵到底从而保证了艺术的整体性。简答题
1、欧阳修的文章风格。
1)平易近人,纡曲蕴藉。他继承了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要求,而摒弃了其怪怪奇奇的作风,能寓雄健于畅达,在平常中见隽远。2)在文体形式上,他的散文并没有有意避免偶俪现象,而是适当地吸取骈文的有益成分,使散文更富于节奏感和情韵之美。同时,他也将古文笔法融入制诰表启等骈文的写作中,开启了宋代四六文的新体式。
2、柳词描写女性形象的特点。
1)柳词所描写的大多是身分更为确定的歌*.2)柳永与她们接触较多,理解并同情她们的遭遇和内心痛苦,因而除了一般地描摹她们的玉肌琼艳、表现欢聚分离之外,柳词还更细致地写到她们的身世经历和心理活动。
3)一般来说,这些歌*形象是泛化的,并非某个特定对象,这表明这些词主要是为投合一般读者的欣赏要求而制作的。
3.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
1)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2)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
4.简述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
1)他有意放弃了白居易以来的诗歌讽谕传统,很少在诗中议论时政,而将创作更多地转向个人精神世界。
2)他又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反对在诗中毫无节制地表现各种情感,要求以“养心治性”为根本目的。他的诗歌世界显得不那么丰富,使人感到诗人往往在故意回避抑制自己的感情。
3)在内容上,他不想超越前代文学范本,而提出了“规模其意”的“夺胎法”、“换骨法”。
5.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关汉卿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并参加了演出实践活动,促使杂剧艺术体制趋于完备。
2)关剧题材广阔,无所限制,丰富多样,从而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戏曲多方面的表现功能。塑造了一大批身分不同、地位不
一、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坚强善良的窦娥等。
6.的思想倾向
1)梧桐雨是一出历史悲剧取材于白居易的和陈鸿的传奇小说.2)白朴通过唐明皇的形象和遭遇,概括了一代王朝兴亡的变化,不仅对亡国教训的总结,更突出的流露出对时世陵替,人生变迁胜衰转化的哀愁凄恻的情绪。
3)对唐既有讽刺批评也有赞赏同情这构成了唐形象的复杂性也造成了作品内容的复杂性,作品借历史故事来抒发作者深切的现实感受,融情入景高度渲染。
7.马致远的杂剧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点。
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随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这就使他的杂剧具有浓厚的士大夫气。他兼有关汉卿的豪放和王实甫的文采,文词典雅清丽,洒落激扬,《太和正音谱》比之为“朝阳鸣凤”。
8.的情节结构特点
1)水浒是在传说故事的基础上不断加工而成的长篇章回小说,内容情节不断增饰,由简到繁
2)全书的结构具有相对独立与整体一致相结合的特点,书中情节的安排,主要的单线发展,每主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3)各个相对独立的人物故事又由聚义这条主线连接在一起,一个人物引出一个人物环环相扣。
9.汤显祖戏曲思想。
在戏曲方面,汤显祖强调重视文学性,不主张拘泥于音韵格律。这表明汤显祖在艺术的整体上更注重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才情与个性,与因袭陈腐的创作习风大异其趣。汤显祖对戏曲的演出也颇精通,曾亲自指导艺人演出,为当地宜黄腔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0.简述顾炎武诗的特点。
(一)是现存的四百余首诗歌中,十之八九寓有强烈的家国兴亡之感,绝少世俗应酬之作,即便是拟古、咏史、写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二)是他的诗取材颇为广阔。晚明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清兵入关后残酷的屠杀和剥削、汉族人民的苦难和敌忾,都在他的诗中反映了出来,因此被人称作“一代诗史”。
(三)是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语言却又朴素自然,兼有杜甫和陶潜的优长,并带有学者的气质。
11.苏州派传奇创作的三大特色。
1)讥切时弊、关注现实的现实精神。
2)事关风化、劝善惩恶的教化目的。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平民色彩。
12.中扇子的作用
全剧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贯串始终。这柄桃花扇,原来只是爱情的象征,但它一旦成为侯、李离合和南明兴亡的历史见证,便赋予人生理想的象征意蕴。“桃花薄命,扇底飘零”,这本身就给理想带上悲伤情调;而香君的桃花扇却是“美人之血痕”点染成的,这就更染上了悲壮的色彩;最后张道士裂扇掷地,隐寓地透露出理想的破灭。
13、龚自珍诗的浪漫主义特色龚自珍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形式多样,境界奇肆,形象瑰丽,极富浪漫色彩。他继承了屈原、李白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传统,常常通过奇特的构思、新颖的比喻,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奇丽壮观的意境,以表达其自由奔放的感情。诗人还常想落天外,喜用“风雷”、“秋气”、“童心”、“剑”和“箫”等等意象,以抒发自己深含的思想和感情。
论述题(请自己详细论述,如果你想得高分)
1、辛词豪放特征。(1-139)
1)辛词的豪,与前人相比,一方面更为沉著,更具实在内涵;另一方面则更为恣肆,更加不受拘束。
2)豪放转入深沉,使辛词往往具有一种特有的意味和韧劲
2、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1-188)
1)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2)元代政治对杂剧的兴盛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元代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元代初年比较尖锐;另一方面,元代初年恰恰是封建统治相对比较薄弱的时期。
3)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这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4)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促使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
3.崔莺莺的形象特征。(1-210)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4、《牡丹亭》浪漫主义特色。(2-70)
《牡丹亭》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其主要特征,就是理想色彩非常强烈。
1)汤显祖把杜丽娘作为理想化的‘情至“的化身来描写,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揭示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对人的真性情的憧憬与追求。
2)汤显祖是饱含着深情写作的。
3)《牡丹亭》在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等情节,都是只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事物。
4)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处处充满诗的意境。许多曲词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5.的思想内容:
(1)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1)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
2)表现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1)①塑造了几个科举迷的形象,揭示科举制度腐蚀人们灵魂的罪恶。其中范进,周进是代表,作者不仅写出了他们被科举折磨的如痴如狂的迂腐可怜形象而且还写出了造成这种变态心理的典型环境
② 塑造了一批举业至上者,他们向往功名,推崇科举但本身没有痛苦的经历。马二先生,鲁编修。鲁小姐为代表。
③ 以
夫和匡超人为代表的,他们原先的很淳朴的青年,后来中了八股的毒害而堕落。
2)作品塑造了一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形象从侧面揭露了科举制度的丑恶。这些人的科举制度的得实利者,如王晦⑶刻画了一些假名士,假山人他们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好象周进范进那样哭熬挣扎,而是投机取巧,混充风流名士,互相标榜,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3)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从四类人身上表现出来:
1)是敷衍大义时塑造的王冕,他是历史典范人物的代表
2)杜少卿和沈琼枝,在前者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3)被作者认为是真儒贤人的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人
4)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小民。(请详述)
6.贾宝玉的人物形象。(2-241)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写得较为成功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着作者的影子,也寄托着他对人生和现实的反思。
贾宝玉性格的特点,首先是对于锦衣玉食、安富尊荣生活的不满、厌恶,乃至愤懑。第七回他感慨地说:“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封建贵族的沉闷生活,使他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和哀愁,也刺激了贾宝玉要求摆脱束缚的性格发展,并导致了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一系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教义的怀疑否定。如他对八股文深恶痛绝,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学而优则士”的“为官为宦”的道路,更不愿同官场人物交际。他对于男尊女卑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具有发展上的一贯性、连续性,以及思想上的严肃性和不妥协性。他同姐妹们的亲疏远近,是以思想上的亲疏远近为标准的。贾宝玉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象。他不满意出身的贵族阶级及其生活,却并不知道什么是更有意义的生活,因而常常陷入了矛盾、苦闷、无可奈何的境况之中。他向封建的传统文化提出挑战和怀疑,却并没有从理论上进一步否定孔孟之道,斩断对寄生生活的眷恋。他追求高尚的爱情生活,却多少也夹杂了纨绔习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贾宝玉性格内涵的丰富复杂。五篇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
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 苏 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名词解释 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
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紹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
第五章 北宋词与南渡词
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明净雅致的语言。
3、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雅俗并存:
1、“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如《望海潮》等。
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一、俚俗色彩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也很浅近,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二、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清真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2、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3、“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如《金陵怀古》用笔拗奇,给人以深劲之感,一份深感久蕴的怀古情思借景表达,意境浑厚,气韵雄浑,声调激越。
4、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金陵怀古》此词的题旨隐括刘禹锡的《金陵五题》而成;讲究格律。
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中叶的秦观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是婉约词的代表。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2、有句皆隽、无字不雅,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能化景物为情思,秦词中的情致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描写男女之情:如《淮海词》中写“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词便于女声演唱的那种柔婉缠绵的口吻。秦词善于情景交融来表达感伤的情绪,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情致。秦观的慢词也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常在关键的地方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色,使那本欲畅达的感情有所收敛,极富情致和韵味,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
2、描写身世之感: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悲苦凄怆之情,选择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提炼加工的口语来表达,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在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
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串讲一、题型简介﹥ 35道选择(含单选、多选,单选1分,多选2分)﹥ 4道简答题,每题5分﹥ 3道论述题,每题10分﹥ 1段阅读理解题,3个问题,共10分 二、考点重点﹥ 作家层面:作......
梁镇中学七年级(1)班班规班纪第一部分 岗位责任制(按空间范畴制订)一.常务班长职责 (杨加林)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单选题一、宋代部分:1、王禹偁字元之,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村行》《待漏院记》作者王禹偁。王禹偁《待漏院记》由“勤”字而引出......
中国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选单选 1、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2、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宋初最早提倡......
大目录 小目录 串讲 抄写62页 真题 考题10套 每天3页,考50分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