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有人”—让教学目标更能服务于课堂教学_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目中有人”—让教学目标更能服务于课堂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目中有人”---—让教学目标更能服务于课堂教学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但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误区:有的笼统、偏执,有的死板缺乏灵动性,有的目标淡化,有的甚至没有目标等等。基于对上述问题和误区的深入反思,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策略”进行探讨,试图解决当前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目标设计 策略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以及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自行设计和编制。因此,怎样使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即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克服与解决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设计教学目标呢?下面我就以上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涵义及功能

1、教学目标涵义

(1)教学目标的涵义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首先,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学的结果。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人们所期待的教学结果。在教学开始前,这种结果尚未出现,但在教师的头脑中显示地存在了。其次,预期的教学结果不是执教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在什么,而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学习每一项从属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将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行为状态。所以,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表达了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经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

(2)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而教学任务则包括教学过程中所有规定的活动,当然也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检测,但是教学任务还包括教师的讲授、组织练习、个别指导等。如果说教学目标是规定要达到什么的话,那么,教学任务则是规定在教学中要做什么。虽然要达到什么和要做什么是密切联系的,但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

(3)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区别

教学目标还不同于教学要求。一切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提出的规则都可以看成是教学要求。一切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方法和教学工具,只要有明确规定和指示,都属于教学要求。而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属于教学要求,但它不等于教学要求的全部。同样的教学要求只有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才可能是合理的。

2、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导向功能。而这种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认真地思考他要帮助学生实现什么样的变化。不同的知识要求,不同的学生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技术和媒体。如果教学目标侧重掌握陈述性知识,了解世界是什么,易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如果侧重掌握程序性知识,则易于选择发现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法等等。

(2)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旦被学生所理解,就会引起学生的主意,并引起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同时它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学重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从而促进知识的保持。

(3)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而教学评价的唯一最可靠和最客观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我们可以说,教学目标设计首先是为教学测量与评价而构建起来的。

三、新课程标准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层次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素养的整体提高。”反思当前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存在教学目标设计时缺乏层次性的问题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三维目标顾此失彼的现象:①有的只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视情感的熏陶,只重视得出结论,忽视得出结论的过程;②有的只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活泼,过早开展非历史与社会活动,忽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③只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或脱离文本语言空谈阅读感受,或片面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或大量引进课外资源,不断拓深人文精神。

2、教学目标设计难以观察

格兰特主张先用知觉、记忆、理解、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陈述教学目标,然后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是教学目标具体化。但在现行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只有了解、理解、掌握等术语,而缺乏可观察性。

例如:有一位教师为“多种多样的社区”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社区的主要类型”,学生究竟是否“了解”了社区的主要类型,是无法被观察的。

3、教学目标设计含糊不清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含糊不清的,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大而空,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学生莫明所以,无从下手。例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顺利的阅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让学生准确地表达”等。这里的阅读、掌握和表达等行为动词规定了同认知过程有关的行为,是可以观察的。可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却可能因修饰词或动词宾语而造成曲解。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达到。

例如:讲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公有制的存在形式”这里的“准确地”和“公有制存在形式”都是不清晰的,空洞模糊无法落实。

4、教学目标设计过大存在不可操作性

例如:有一位老师为“健康人生”设计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显然这样的目标过大在一节课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精神”不是一节课可以培养出来的。又如在为“地图的‘语言’”设计教学目标时,有一位老师写到:“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这一目标不但含糊、不可观察,而且很难操作。

5、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对学生的分析了解

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忽视对学生分析了解,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课堂表现、是否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情况、与人交流情况、对疑难问题的处理、对造成目前学习状况原因的自我认识、完成作业情况、对错误作业的态度、对实验课的态度、对目前学习的满意度、做课堂笔记情况、课堂上对重点与难点的区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考试的态度、课后复习情况、学习方法、上晚自习情况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以下因素间无显著性差异:目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学习动力的来源、对课业负担的认识、喜欢的学科及喜欢的复习考试方式等等。显然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同一目标,是不科学的。

6、教学目标的阐述主宾混淆、用语含混 例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和资料,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科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周围的环境。

案例的第一条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主宾清晰,后两条的行为主题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能

7、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当代学习论的理论指导,使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的设计难以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学习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众多的学习论流派中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进而又发展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当代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强大武器。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是养成情感、态度,都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结合去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目前历史与社会教学界的确也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提问、讨论和学生动手检索资料进行教学。但由于缺乏对这一建构过程的理论认识,常常使教学误入“满堂问”的境地。有时候则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客观上却无的放失,教学效果贫乏。究其根源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认真分析,更谈不上发挥外部环境、设备、信息等因素的辅助功能,在客观上不是去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是走了形式。更坏的情况则是有些教师从经验出发,完全走向了演绎结论、灌输观念的“填鸭式”教学境地。

三、新课程标准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1、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才是教学目标,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领域和等级层次,使目标清晰,可观察,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首先,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学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时刻明确一切围绕学生可能会达到的学习结果,并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领域和等级层次,使目标清晰,可观察,具有可操作性。

例:1在设计多种多样的社区教学目标时,我们常用的表述方法是:了解社区的主要类型,但实际上学生是否了解了我们是无法观察的。所以需要将无法观察到得教学目标修改为可以观察的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解释社区的主要标准

2)陈述高科技园区、工业区、商业区和生活区的名称

3)列举四类社区的典型代表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强调了目标的等级层次是理解,又提供了表明理解的许多行为中的行为样品,是教学目标具有可观察性。例2:在设计“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规则存在形式”教学目标时,我们可以看到“准确”的表述是含糊的,如果改为:“1.陈述成文规则和不成文规则的名称;2.判断成文规则和不成文规则的主要区别;3.找出成文规则和不成文规则的实例”就显得十分清晰了。

例3:在设计“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的教学目标时,如果改为“能够将提供的五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数按照1000000:1的比例尺画在地图上,至少有四个数据画的正确”。这样教学目标就变得可操作了。也使我们的教学有了期待的教学结果,也符合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本意。

2、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钻研流派众多的学习理论,用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第一次把教学设计上升到了技术的高度,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有力武器。在教学中如果停留在认知层面,不能将学生智慧、情感、意志上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重要地位。一位教师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列出三个战地报道小组报道,听完了报道,教学就结束了。学生连课文都没有细细读一遍,更不要说情感上、心灵上有多少变化和成长了。

所有这些,都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标准,导致了教学的肤浅、低效和失控,也给教学的测量和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切实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心理身体特征分析,依此制定教学目标,反对经验主义

学习需要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构成了总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即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先决技能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操作过程。这样才有利于避免教学起点过高,补足知识结构,适应建构知识的心理机制;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初始技能、学习兴趣及相关的经验、动机、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切实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点。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消费中遇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困惑,进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与达到解决问题状况之间的差距,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的阐述主宾要清晰,不能混淆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外显或内隐行为的变化。所以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陈述句的主语为教师,规定教师应该做什么,在逻辑上说不通。同时,如果陈述句的主语为教师,用教师应该做什么来陈述教学目标,那么教师按目标要求做过了,就已达到了目标,但无法保证学生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设计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课时,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主宾混淆,教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客体,而按照教学目标的涵义学生才是教学目标的主体。所以如果改为:“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精神”,这样就明确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所以好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推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社会学科学习与教学设计》杨心德、蔡维静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提要》—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7 [3]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内部资料)》2002.12

目中有人 心中有数

目中有人心中有数----评唐欢老师《皇帝的新装》“目中有人,心中有数”这两个词是活动最后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先生给出的“高效课堂”的标准,我借过来评价第一天上午唐欢老师的......

“今亮”目中也有人

“今亮”目中也有人 作者:游宇明 2012年09月28日世间有庸才,必有英才,左宗棠绝对是英才。此君虽然考了三次研究生(进士)都名落孙山,终生只有大学学历(举人),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眼光像......

“今亮”目中也有人

“今亮”目中也有人 作者:游宇明 2012年09月28日世间有庸才,必有英才,左宗棠绝对是英才。此君虽然考了三次研究生(进士)都名落孙山,终生只有大学学历(举人),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眼光像......

“今亮”目中也有人

“今亮”目中也有人 作者:游宇明 2012年09月28日世间有庸才,必有英才,左宗棠绝对是英才。此君虽然考了三次研究生(进士)都名落孙山,终生只有大学学历(举人),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眼光像......

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学校 赵丽珺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的插图越来越多,越来越新,极富时代特点、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

《“目中有人”—让教学目标更能服务于课堂教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目中有人”—让教学目标更能服务于课堂教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教学 更能 服务于 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教学 更能 服务于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