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复习资料古代文学史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复习资料古代文学史”。

一、单选、填空。

1、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4、《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仅存诗题,不在305之数。5《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

6、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7、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

8、荀子是最早以“赋”的命名进行创作的。

9、《战国策》主要记录的是纵横家的言论。

10、诸子散文中最富有雄辩色彩的是《孟子》。

11、《论语》在汉代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本子,今天见到的是《鲁论语》。

12、《庄子》所谓三言实际上都是寓言。

13、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14、屈原之后的另一位楚辞作家宋玉的代表作为《九辩》。

15、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一首诗是《天问》。16下列作品中属于《九歌》的是《东君》。

17、下列特点不属于楚辞体是四言为主。

18、《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之作。

19、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

20、东汉时期桓谭著有〈新论〉,仲长统著有〈昌言〉,都巨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21、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

22、李斯的代表作《上书谏逐客》。

23、《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24、《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25、《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

2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他“发愤著书“的决心。

27、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

28、《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29、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喊书》,其作者是班固,记事起于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全书共一百书。30、杜笃《论都赋》是京都赋的开端。

31、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体类型属于骚体赋。

32、祢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鹦鹉赋》,董仲书创作的赋篇是《士不遇赋》。

33、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是(司马相如)。

34、汉代纪行副赋的开山之作是(遂初赋),淮南小山创作的骚体赋是(招隐士)

35、扬雄著名的四篇大赋作品是《甘泉》、《河东》、《校猎》、《长扬》。

36、东汉中叶的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起后的作家。

37、咏物赋的代表作:孔臧的〈杨柳赋〉、〈蓼虫敷〉王褒的〈甘泉赋〉残篇。

38、张衡的〈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开山之作。

39、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责。40、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有〈十五从军征〉。

41、汉代乐府民歌的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4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3、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作论〈古诗十九首〉说“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

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主要的贡献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44、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成熟的文人七言诗。

45、被誉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诗人是曹植。

46、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建安作家是王粲。

47、建安时期以才华著称的女诗人是蔡琰,她的代表作是〈悲愤诗〉。

48、〈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

49、〈咏怀诗〉的作者是阮籍。

50、“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正始之人是嵇康。

51、西晋诗风的总体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52、西晋咏史诗的代表作家是左思,〈咏史〉八首为其代表作。

53、“功业未及见,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冈,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催双辑。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自〈重赠卢谌〉。

54、东晋之冈的总特点是: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

5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田园居)。

56、“辰兴理荒岁,带月荷锄归。”

57、“少天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5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9、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风格是平淡自然。60、〈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散文。

61、陶渊明今传散文四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书〉、〈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62、陶渊明今存辞赋三篇:〈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63、“休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出自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64、谢灵运的主要成就在山水诗。65、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在于乐府诗。66、谢眺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新体诗

67、代表南朝乐符民歌最高艺术水平的诗是《西洲曲》。68、代表北朝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水平的诗是《木兰诗》。69、被《诗品》称为“才秀入微“的元嘉诗人是鲍照。

70、“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出入谢眺诗代表作《之宣城出新浦板桥》。71“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出自庾信前期代表作《奉和山池》 7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出自谢灵运笔下。73、“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74、北朝民歌多辑入《乐府诗歌。梁鼓角横吹曲》。75、南北诗风集大成者是庾信。

76、建安赋作家中,以王粲、曹植成就最高。77、《落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78、南朝骈赋的代表作是鲍照的《芜城赋》。79、左思赋的代表作是《三都赋》 80、潘岳赋的《悼亡赋》 81、《芜称赋》的作者是鲍照。82、庾信的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83、《恨赋》、《别赋》的作者是江淹。84、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85、嵇康散文的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86、徐陵的骈文名篇是《玉台新咏序》 87、庾信的骈文名篇《哀江南赋序》 88、《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89、《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 之 90、《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

91、曹丕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典论*论文》 92、陆机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文赋》 93、刘勰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文心雕龙》 94、钟嵘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诗品》。95、王绩的代表作《野望》

96、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

二、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六艺: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2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3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1毛诗:出现稍晚,又是古文经,未得立。但是到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随着郑学大昌,毛诗遂独行于世,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2、赋、比、兴:为《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Ÿ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大体来说,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的开头位置。就兴与诗歌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意义相关的例子,如〈关雎〉,不相关的例子,如〈唐风。山有枢〉。赋、比、兴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

3、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用古文字写定,比今天〈尚书〉多出十六篇,这十六篇后来亡逸了。

4、〈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也是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5、〈春秋〉三传:〈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都是阐述〈春秋〉经的“传”,合称〈春秋〉三传。

6、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

7、“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当时他并没有特定的名称,“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开始出现。从体式上看,“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以抒情、议论、描写为主,刘向把楚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进来,命名《楚辞》。

8、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9、《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100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10、抒情小赋: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份减小而抒情成份极大增加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

11、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乐官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分别掌管雅乐、俗乐。乐汉掌管音乐的机构,也分为两个衙署,一是太予乐署,一是黄门鼓吹署。魏晋以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12.建安风骨: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情怀,形成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13.游仙诗:它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14.玄言诗:它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15.永明体:又称新体诗,因为最初形成于南朝永明年间而得名,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16.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彩丽靡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17.北地三才:指南北朝时期北朝北方本土诗人的代表温子升、邢劭、魏收。

18.吴歌:产生于六朝时期长江下游地区,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为中心,主要是民歌,内容多歌咏男女爱情,多用谐音双关。

19.西曲:产生于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汉水两岸的城市,包括荆、郢、樊、邓一带。内容多写水边船上的旅客、商贾的生活、商人和少妇的离别之情。

20.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词藻。

21.《文心雕龙》是南朝齐梁之际刘勰所作,是一部系统完整而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着重探讨的主要问题有: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此前的文学现象,并开创性的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古文史上占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三、简答题

1.关于《诗经》汇编的三种说法?

答: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关于《诗经》的汇编有三种说法:

1、班固汉书中有“采诗说”

2、《国语》中有“献诗说”

3、《史记》中有“孔子删诗说”。2.《左传》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典型的例子如《晋公子重耳之亡》,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左传》作者注意记叙这样错综复杂的战前外交策略,在战争叙述中添加了曲折的故事意味。第四,《左传》还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答:它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和事迹,言论为多,第一,铺张辨丽,整饰恣肆的风格。第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第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第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4.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5.简述《大歌》的文学风格?

答:

1、屈原在《九歌》诸多作品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他写神的灵异如《东皇太一》中“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描写神的灵光四射,飘渺高远,法力超凡,但神灵的感情与凡人完全不同

2、《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独特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他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使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 术境界。

6、简述西汉初期、东汉散文的发展大势?

答: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东汉前期的散文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追求真实,力排虚妄,尤以王充为代表。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混乱,士人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

7、以《子虚赋》为例说明汉代散文体大赋的特点?

答: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则是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合称《天子游赋》。作品的绝大部分是以繁辞丽句对诸侯、天子的苑囿铺排夸饰,只在篇末点缀的些少讽谏之语,这些赋作体现了汉赋的主要特点。第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第二,空间的极度排比。第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第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8、简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答:东汉中叶的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二京赋》的谋篇立意,大抵模仿班固《两都赋》与以前的词赋作品相比,更加切近现实,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家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张衡的《二京赋》,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其《归田赋》又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写入世的感慨和厌倦以及出世的愿望。《归田赋》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改变。

9、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答:主要现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第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也有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的作品。第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民歌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句式灵活多变,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作为诗的语言,看起来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10、《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答:它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评论《古诗十九首》说:“五言之冠冕也”。第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最鲜明的特点;第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第三,《古》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够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第四,《古》诗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传神达意,意境隽永。

11、简述建安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的分期?

答:建安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埋藏。前期处在汉末*之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沛不安。所以前期的作品往往反映*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后期,七子先后归时曹操,除孔融后来被杀外,其他都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是曹氏父子的近臣。所以后期作品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12、“玄学”思潮对“正始文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答:• 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在文学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和感,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在玄风的影响之下,正始文人用哲学的眼光,从更为广阔的时间、空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使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13、“太康诗风”的特点?

答: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ƒ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 是描写更加细腻。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14、•玄言诗对文学的影响?

答: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为孙绰、许询,值得注意的是孙绰还有玄言诗的另一类作品,由面对山水而领悟玄理,他们的诗作多由写景而抒发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感受,虽不脱道家主旨,却也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物之美,表现了恬淡清虚的审美情趣。‚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ƒ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15、简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答:•他体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意志和纯洁高旷的品行,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所写的归途情景、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以及来年春耕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词,从中可见诗人对自由德望向往。ƒ文中不乏华采的段落,跌宕的节奏,轻快的行文,将作者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表现的极为生动。16„元嘉诗歌的新特点?

答:•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花改变为重抒情;ƒ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以“元嘉三大家”为例,解灵运追求的是清水芙蓉之美颜廷之则追求的是典丽华赡之美,鲍照却追求一种强烈明畅的浓艳之美;„元嘉诗歌的新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17、简述庾信前后期诗风的差异?

答:庾信诗歌创作可以依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气仕梁是重要宫体诗人之一,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前期代表作是《奉和山池》;后期入北,身仕异国,一种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也显苍凉,《拟咏怀》27首,可以为其代表作。

18、《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答、(1)《洛阳---》五卷,描述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四十个大的佛寺建筑。其内容有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具有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2)《洛阳---》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多整齐的句法,时有四六骈句、散句兼用,风格典丽清拔。

19、简述魏晋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1)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理而不谈政事,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2)魏晋南北朝士族子弟为了取得声名仕进而学习名士的言谈举止,志人小说就是士族人物玄虚清淡和奇特的记录,而且文人学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显示知识渊博,编纂小说便蔚然成风。著名的有刘义庆《世说新语》、葛洪《西京杂记》。

20、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1)此时期志怪小说多的原因,是受佛教中佛经故事的影响,和巫和方士的影响。(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练金和谈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止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3)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原因是印度思想的输入,佛教大行,翻译的佛经很多,鬼神奇异之谈杂出。(4)中印两国的鬼怪都合于小说里,使志怪小说发达起来。主要有张华《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王嘉《拾遗记》、刘义庆《幽明录》、东阳无疑《齐谐记》等。

21.如何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自觉?

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四、论述: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中的艺术成就。

(1)抒情与现实的统一,表现出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方式是坦率的,如“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但是其中不时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活状况。(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大的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这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的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大体来说,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的开头位置。就兴与诗歌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意义相关的例子,如〈关雎〉,不相关的例子,如〈唐风。山有枢〉。赋、比、兴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首先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诗经》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再次,《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2、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答:(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大,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构的;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2)《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他足以惊人发聩的深刻思想和深沉的感情。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奇幻橘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变”、“混沌之死”等。《庄子》的思想就是这样,神思迭出,离奇多姿,令人想所不及,移步换形应接不暇。‚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他往往以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例如„姑射山之神女‟》《庄子》中有不少像支离疏这样形体残疾丑陋而有“德”得“道”的虚构人物。ƒ细腻逼真的描写。〈庄子〉在阐释或描写义理时,虚构了许多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但是一些 具体的形象描写又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谐趣和讽刺横生,〈庄子〉的谐趣、讽刺往往连珠并玉,难分彼此,例如“舐痔结驷”“触蛮之争”“ 得腐鼠”使〈庄子〉的愚言都带有谐谑和讽刺的意味。3.论述《离骚》的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答、一、《离骚》的主题。《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情感、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他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屈原的爱国情感:“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际”。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屈原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的理想,屈原追求不已,九死不悔;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以比兴写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已具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把他火一样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爱国情怀,经过这样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2)俊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述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3)比兴手法的招展。这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寓情喻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它从历史到现实,从人间到仙界,从自然到社会,前一部分主要是实写,后一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句相见,开始构创了长篇句判。主客问答,铺排描写。《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4、论述《史记》的写人成就艺术?

答:《史记》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下述几点: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他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等等。而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例如《李将军列传》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刻画蔺相如的性格,只选取了三个富于表现力的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则显现他先公后私的精神境界,有力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大公无私的多侧面的品格。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在《项羽本纪》的“鸿门宴”,在这场有力与智的冲突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闲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第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写雁门战后,李广被废为庶人。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又如〈酷吏列传〉写张汤讯鼠的细节,表现出张汤从小就熟悉治狱,具备残忍的特性。第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和刘邦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鲁莽,刘邦的持重深刻,宛然可见。《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天韵之《离骚》。5。论述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气势豪放而情绪昂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前期作品,在抒写志向和抱负的同时,也常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叹息,如《送应民》,即使他前期的宴游诗,出时带一种苍凉意味。曹植后期的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爱压抑之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诸候到京城“会节气”时,曹彰不明不白的暴死,回藩路上又不许曹植、曹彪兄弟同行。面对一边串的打击,曹植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曹植后期诗作如《野田黄雀行》《吁嗟篇》都是这种沉重压抑的慷慨慧歌。

6。论述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

答:•形成陶诗中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破旧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没有激烈的情绪变化,没有巨大的感情起伏,远离了在政治上建立事功的强烈追求或怀才不遇的无限悲慨,而于田园生活日用之中自得其乐。ƒ就诗歌语言说,陶诗的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钏嵘说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指出陶诗语言简洁纯净。他不有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圳特区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情感力量。他要表达的纯真情怀,决定了他选择的只能是这各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但是,陶诗的语言又是不是未经加工锤炼的,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

7。论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答:•谢灵运山水诗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在一首诗中,往往是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景物,最后是议论或感慨。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谢山水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在其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对后世山水诗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又如他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鸣禽。”被誉为“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ƒ谢山册诗的第三个特点,是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灵运精心追求山水诗的艺术技巧,但有许多诗却能不落雕琢痕迹,而能写出景物的韵味情思,这也是汤惠休说“谢诗如出水芙蓉。”的原因。„谢灵运的山水诗终究还是山水诗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尚未达到构造完整意境的阶段,还处于有佳句而无完篇的层次,经常有“玄言尾巴。”一些诗运用典故成句过多,而造成节奏冗缓,堆垛芜累之病。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文学院0701刘欢2013/8/5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一、茶陵派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张泰及"李门六君子"邵宝、......

《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一、填空1、明代的几个戏曲理论著作:(1)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此书记录元代及明代初年的杂剧剧目,品评部 分作家的作品,列出北曲曲谱,是现最早的北曲曲谱,历来为研究......

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中学毕业后做新闻记者 工作。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6),《永别了,......

文学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文学史1.、文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与生命本真密切关联。2、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3、现代的考古研究证明中华......

古代文学史

神话是人民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任何神话都是一定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反映,神话具有现实性、幻想性和艺术性。诗六艺:《周礼》所总结的......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复习资料古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文学史 古代 复习资料古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文学史 古代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