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书目_英汉语篇翻译对比研究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书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汉语篇翻译对比研究”。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

[1]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类阅读书目

Carl James,Contrastive Analysis, 青岛出版社,2005。许余龙,《英汉语对比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潘文国,《汉英与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杨自俭、李瑞华,《英汉语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周志培,《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英汉语对比与翻译(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翻译理论与实践类阅读书目: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赏析》,译林出版社,2002。乔萍、瞿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译林出版社,2002。

杨平编,名作精译——《中国翻译》汉译英选萃,青岛出版社,2005。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毛荣贵,《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毛荣贵,《翻译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居组纯,《高级汉译英语篇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居组纯,《汉译英翻译强化训练》,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黄新渠,《译海浪花——黄新渠译文译诗选集》,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陈文伯,《译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陈文伯,《教你如何提高汉译英技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John Pinkham, 《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方梦之主编,《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出版社,2003。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2002。方梦之,毛忠明,《应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许建忠,《工商企业翻译实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陈仕彬,《金融翻译技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张 今,《文学翻译原理》(修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英语世界》(中英对照)系列 《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

[3] 翻译理论类阅读书目: 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Wolfram Wil,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 Susan Banett,Translation Studies 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Gideon Youry,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Jenny Williams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 Hermans, Translation in Systems

Ernst-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asil Hatim & Jeremy Munday, Transla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Katharina Rei,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

(以上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外翻译研究丛书)Mona Baker,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谭载喜著,《西方翻译简史》(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陈福康著,《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张光明,《英汉修辞思维比较与翻译》,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 语言学类阅读书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学丛书): 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A.K.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homo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Jon I.Saeed, Semantics Fasold, The Socialinguisitics of Language E.Ungerer &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杰弗里 N 利奇, 李瑞华等译,《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期刊类翻译研究参考文献

莫娜 贝克,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外与研究》2005(3)刘文华,李红霞,汉英翻译中再范畴化的认知特征,《外与研究》2005(4)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外与研究》2005(4)肖维青,自建语料库于翻译批评,《外与研究》2005(4)司显柱,言语行为框架理论与译文质量评估,《外与研究》2005(5)张 云,系统论观照下的“翻译单位”概念范畴,《外与研究》2005(6)翁义明,王金平,从英汉句法对比论汉译英的翻译单位,《外与研究》2005(6)丁国旗,姜淑萱,也谈“对等”与“相当”,《外与研究》2005(6)马 霞,口译:选择、协商与顺应——顺应论的语境关系在口译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 2006(3)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易 经,诗歌翻译活动的本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徐伟彬,翻译与SV提契句的语用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张蓊荟,翻译的认知隐喻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徐 涛,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魏望东,思维风格的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

陈 琳,张春柏,译者主体地位:分析哲学的解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胡 牧,翻译研究:一个社会学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蔡 华,陶渊明诗歌叠词的翻译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张景华,崔永禄,解释性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实践哲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1)陈 寒,从混沌的“眼”到晶莹的“境”——唐诗意境重构与“优势竞赛论”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

肖坤学,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穆诗雄,诗歌鉴赏的差异性与诗歌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娄 奇,语篇互文性与外语教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

胡开宝,论异化与《新世纪汉英大辞典》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6(1){其中谈到异化与归化的概念发展与承传} 王洪涛,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的散文英译研究[J],外语教学.2006(1)

曹山柯,黄霏嫣,试论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和可译性障碍[J].,外语教学2006(1)陈正发,也谈“异化”与“归化”[J],外语教学.2006(1)汤 莙[??] 译本批评的方法[J],外语教学.2006(1)

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标准再论[J],外语教学.2006(2),姚雪椿,论语言象似性翻译观[J],外语教学.2006(2)

(作者主要讨论文字语用象似性成因及其表现,从象似性视框、视点属性与功能等分析出发,指出研究特殊象似性语际转换对翻译指领的意义。)黎士旺,翻译的理解与表达——“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简评[J].外语教学.2006(2)

李 屹,新批评与诗歌解读[J].外语教学.2006(2)杨 蒙,语境顺应与文化翻译[J].外语教学.2006(3)陈琳霞,广告语言中的模因[J].外语教学.2006(4)

马可云,罗思明,“解构„忠实‟”之解构[J].外语教学.2006(4)李炯英,从语义基元视角比较Wierzbicka 与Jackendoff的语义学理论[J],外语教学.2006(5)赵 亮,语言象似性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2006(5)

刘世英,曹华,英汉词序象似性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6(6)范祥涛,奈达“读者反映论”的源流及其评价[J].外语教学.2006(6)宋晓春,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06(1)陶有兰,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外语学刊,2006(1)郑海凌,吕萍,等值观念与对等理论[J].外语学刊,2006(6)

陈 刚,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应是统一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文中总结了翻译的20项功能)霍跃红,典籍英译:意义、主体和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

李 弘,王 寅,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许渊冲,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杨俊峰,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熊学亮,对关联理论中逻辑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熊学亮,话语的宏观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

朱玉梅,张永玲,基于语篇宏观结构理论的英语语篇解构与生成的思维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

王 军,论翻译中语篇解构与重构的思维模式[J].外国语,2001(6)侯国金,双关的认知语用解释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陈新良,论“忠实”作为翻译标准及其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吕 俊,何为建构主义翻译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期刊类翻译研究参考文献

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中国科技翻译》2001(2)杨全红,警察(官)英文表达知多少,《中国科技翻译》2001(3)毛显辉,电影片名及相关术语的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1(3)刘卫东,文化层次翻译观,《中国科技翻译》2001(4)

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中国翻译,2005(3)

林克难,从语境宏观把握 于词意微观入手[讲评],中国翻译,2003(1)尹富林,英汉称谓的语用功能比较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3)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3(4)

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中国翻译,2003(5)马 萧,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5)杨雪燕,“语篇”概念与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3(5)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4(2)仝一

王慧莉,译入语中信息量的调控和源语会话含义的再现——论商品宣传材料汉英中言外之力的对等,中国翻译,2004(2)罗益民,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归化问题兼评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翻译,2004(3)

杨坚定 钟莉莉,动态翻译单位探讨,中国翻译,2004(5)徐莉娜,认知与翻译单位,中国翻译,2004(6)

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外国语,2005(1)

侯国金,语用标记价值假说与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外语学刊,20005(2)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格式塔艺术空白处理,外语学刊,20005(4)孟 瑾,冯 斗,古诗格式塔意象和意境的传递,外语学刊,20005(4)王振平,论翻译之道 说《尤利西斯》——金 教授访谈录,中国翻译,2000(1)杨自俭,对译学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新认识,中国翻译,2000(5)

蔡新乐,从德理达的翻译思想看理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建构,中国翻译,2001(4)李常拴,《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中国翻译,2001(5)戈玲玲,预设及翻译技巧,中国翻译,2002(3)

肖辉,英汉语用差异视阈下习语文化可译性探究,上海翻译,2004(1)马清海,试论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中国翻译,1997(1)李运兴,句群分析,中国翻译,1997(1)

陈奎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中国翻译,2005(3)宋德生,认知的体验性对等值翻译的诠释,中国翻译,2005(5)

(指出,翻译中“等值”只不过是经验结构的相似性,体验性(embodied mind))曹敏祥,谈等值翻译,中国翻译,1998(2)张德让,重构 体验 融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张保红,意象与汉诗英译——译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谭业升,葛锦荣,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认知映射: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入手,通过探讨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认知层面的多样化的映射、转换和连接受制于认知运作的共性,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翻译可译性空间的拓展,但语际转换翻译的可拓性空间是有限的,从三维的现实世界,到有逻辑和隐喻作用的认知,再到单位线性的语言,思想和艺术的自由空间受到了限制。)郑诗鼎、潘维新,评《翻译学的辩证逻辑学派》外国语,1994(3)pp65-70 黄杲

英诗格律演化与翻译问题,外国语,1994(3)pp55-64 杨自俭,学术研究六条建议,外国语,1994(5)pp77-78 乾桂元,论翻译等值,外国语,1991(3)pp47-52 伍铁平,再论词义向其反面转化和一词兼有相反的两个意义,外国语,1991(4)pp13-18 杨金华,静态义素与动态义素,外国语,1991(4)pp19-22 王立非,关于标记理论,外国语,1991(4)pp30-34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外国语,1998(2)pp12-18 吕俊,翻译:从文本出发——对等效翻译论的反思,外国语,1998(3)pp34-39 苗兴伟,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外国语,1998(4)pp44-49 刘超先,音译的缘起,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梁志坚,等效、视点转换与揭示语的英译,外语教学,2002(4)PP89-93 王东风,翻译中“雅”的美学思辨,现代外语,1996(1)刘重德,论译诗,现代外语,1996(2)pp26-30 赵彦春,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上),现代外语,1996(2)pp31-36 刘重德,论译诗(下),现代外语,1996(3)pp30-32 杨自俭,谈谈翻译科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外语学刊,1996(3)pp25-29 马会娟,对奈达的等效理论的再思考,外语学刊,1996(3)pp74-79 陈志杰,动态的读者反应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PP89-92 段俊晖,庞德汉诗英译个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4)PP117-121 任淑坤、赵琳,《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比较,2004(4)PP122-126 肖辉、陶玉康,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PP51-52 谭业升,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山东外语教学,2001(4)pp9-12 陆钦红,声韵传神绘浮世——试评译林版《尤利西斯》的拟声词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pp46-49 苗菊,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pp29-32 傅似逸,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2001(11)pp37-39 王小凤,文化语境顺应与文学翻译批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pp41-44 将顺应论与文化语境结合起来,作为翻译批评的依据。

魏望东,试析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的忠实性与等效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pp54-57 但汉源,英汉翻译中的语义铺垫,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3)pp45-46 王克非,关于翻译的本质,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8)pp47-49 张南峰,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外国语,1995(3)pp1-3 吕俊,翻译学应从解构主义那里学些什么,外国语,1995(5)pp48-54 吕俊,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标准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pp41-45 王芳,翻译标准的双向系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pp46-48 刘云虹,解释的合理性:文学翻译批评的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pp55-57

期刊类翻译研究参考文献

彭长江,翻译标准何其多,何以断是非,外国语,2000(5)PP.62-69 彭长江,也谈翻译单位,外与研究,2000(1)PP.36-41 陆永昌,论文学翻译标准中的“动态”内涵,外国语,2000(5)PP.70-74 杨晓荣,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外国语,2001(4)PP.70-76 蒋洪新,庞德的翻译理论研究,外国语,2001(4)PP.77-80 许 均,翻译价值简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pp35-39 白爱宏,超越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pp39-41 孙迎春,“翻译标准多元标互补论”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pp43-45 汪榕培,传神达意译《诗经》,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4)罗选民,论翻译的转换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张荣根,关于翻译标准的哲学思考,外语教学,2002(2)pp55-57 黄国文,《清明》一诗的人际功能探讨,外语教学,2002(3)pp34-38 吕航,关于建立翻译心理学的构想,外与研究,2000(3)pp29-31 刘军平,解构主义翻译观,外国语,1997(2)PP.51-54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外国语,1997(6)PP.55-60 蔡新乐,“含意本体论”关照下的“译意”与“意译”,福建外语,2000(1)pp40-50 司显柱,翻译单位命题研究述评,外语学刊,2001(1)pp96-101 侯向群,“理解”的重释——建构主义的翻译学之理解观,外语学刊,2003(4)PP94-98 高玉,翻译本质“二层次”论,外语学刊,2002(2)PP81-84 刘肖岩,试论戏剧对白的翻译单位,外语学刊,2002(2)PP104-106 王振国、李燕林,古诗英译比较—谈模糊语境的等值翻译,外语教学,2001(4)PP68-71 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外语教学,2001(6)PP36-39 方开瑞,动态对等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外语教学,1998(4)PP43-47 朱达秋,翻译中的语用因素,外语教学,1998(4)PP48-51 穆诗雄,翻译标准与翻译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PP51-53 语言学

沈家煊,句法象似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严辰松,略论从语篇层次研究语言,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5)熊学亮,单向语境推导初探,现代外语,1996(2)pp1-4 徐盛桓,信息状态研究,现代外语,1996(2)pp5-12 王寅,滤减象似性与语言符号象似性,外语学刊,1999(2)pp14-19 熊学亮,语篇研究中的“块构”现象,1991(4)PP3-9 袁野、李丹,语言理解的体验性及行动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PP47-51 孟建钢,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与语篇连贯类型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1(1)pp21-24 孟建钢,关联性与会话语篇连贯研究,外语学刊,2001(2)pp54-59 张韧弦,语篇连贯的认知图式方案,外国语,2002(2)PP.15-22 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外国语,2002(3)PP.25-30 汪榕培译,关于语义三角,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2)

汪榕培译,关于语言的Connotation,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3)李绍山,命题与文本处理,外语研究,2000(1)pp8-12 王全智,宏观结构与意义关系,外语教学,2001(5)PP8-12 徐盛桓,理论语用学研究中的假说,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PP1-5 刘军平,互文性与诗歌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PP55-59 袁晓宁,刘成,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PP26-28 许均,简论翻译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与理论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PP33-39 侯向群,主干清晰 多元丰富——论翻译学的理论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PP40-43 温秀颖,翻译批评的困境与出路——维尔斯翻译批评理论介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PP52-55

社会学专业 组织与社区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社会学专业 组织与社区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基本阅读书目4/15/2013书名1.现代社会学理论 2.自杀论3.社会学方法准则 4.社会科学方法论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6.交往行动理......

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

图书馆学专业研究方向: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1、指导老师:陈朝晖,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科学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曾长期在中心从事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和研究......

英美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求(第1版)如果你希望走学术之路,请按下列书单阅读一些初步的书目。这里开列的是中文书目,红色标注为必读书目,未标注的也为重要的通识性基本书目。暂时没有......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一、专著 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曾在1994年至1997年的《世......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文章来源:www.daodoc.com一、专著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曾在1994年至19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书目.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书目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英汉语篇翻译对比研究 硕士研究生 英汉 研究方向 英汉语篇翻译对比研究 硕士研究生 英汉 研究方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