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位: 孝义二中

说课人: 李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说 课 教 案

说课教师:孝义二中 李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书信体的文章。这一单元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自读课,在前三篇的基础上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的看法,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也为下一篇自读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内容和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整体把握文意。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层含意;领会反语的作用,体会讽刺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雨果的博大情怀和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惜人类文明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都了解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体验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意,领会反语的作用,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公正的反侵略立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层含意,理解文章的丰厚底蕴。

3、说教材的处理

语文课堂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立足点,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所以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语感和自学能力方面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

了解背景,创设氛围------自读探究,主动思考------选点品读,体会感情------迁移

扩读,熏陶思想

课堂思路理念: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说教法

创设情境法:利用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能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信息,学会整体把握、提炼概括。

朗读品味法:用多种方法朗读,在读中感悟,为课堂教学的其它环节奠定基础。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如下学法学习:

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让学生学会主动搜集资料,思考问题,学会筛选有效信息,整体把握。诵读品味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深层含义。

扩展阅读法:开阔了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从课外阅读中汲取更多智慧,填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之处。

四、教学手段及依据

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以提供文字材料作为资料参考或重点提示,画面图片的运用仅为激发联想而设定,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五、说教学程序

(一)检测字词,文学常识

设计目的:为了保证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的情绪,所以先检测字词和文学常识,不冲淡课堂主题。

(二)直接导入,介绍背景资料 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指的哪一个事件吗?你对这个事件了解多少呢?“圆明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园林呢?雨果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生发言同时,教师多媒体配合展示: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它不仅是中国建园艺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园林建筑的奇迹,一度被誉为:“万园之圆”。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绘画,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可以说,圆明园汇集了我国封建文化艺术的精华。多媒体展示圆明园内的珍宝。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抢劫和焚烧,并在此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多媒体展示:圆明园今昔对比的照片

教师重点讲解:抢劫和焚烧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示:一幅珍贵的画卷如果要用焚烧的方法毁灭掉,需要多少时间?(不到5秒钟)那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又会烧掉多少珍贵的书画文物呢?(无法计算)。你计算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悲愤,屈辱,痛苦,震惊等)雨果是哪个国家呢?(法国)一个作为抢劫焚烧侵略他国的公民,他会说些什么呢?阅读课文,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引出下一环节:展示教学目标。

设计目的:因为学生都知道“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所以直接导入,简单有效,速度快;通过学生的发言交流,教师可以检测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三)展示目标,学法指导,初读课文

目标展示:

1、感知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重点语句,理解深层含义,体会文章的写法。

学法指导:自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难。

设计目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朗读课文,可以学会主动思考,学会整体把握。简单问题小组解决,棘手问题整理提问。

(四)合作探究,整体感知;选点品读,体会感情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整理,全班探究: 重点探究: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通过把握形容词来理解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

2、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3、含义深刻的语句

(1)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3)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4)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5)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用比较替换读,自读示范读等方法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达到用多种朗读方法突破难点的目的。

设计目的:这两个环节包含教学重难点,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整体把握、提炼概括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发言,提出疑惑,教师做出积极引导。重点探究的内容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法和选点品读法,穿插进行,边读边议,在读中思考,在议中理解,同时完成板书。

(五)点拨延伸,(1)教师点拨:雨果不是中国人,他却高度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雨果是一个法国人,但他却说:“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难道他不爱国吗?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联系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 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能够不顾个人得失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2)在点拨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

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发言。

设计目的:上一环节已对雨果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做了重点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延伸,引导学生理解雨果客观公正的立场,突破教学难点。同时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课堂重难点。

(六)扩展阅读,布置作业

雨果作为一个外国人,尚且如此关心中国,而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万园之园”化为一片废墟。这不由得让我们掩卷深思:

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失去了圆明园,我们教训惨痛,对于身边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拿出哪些行动来保护? 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学生讨论,进行扩展阅读:将课文和《哭泣的圆明园》联合起来阅读,然后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目的:扩展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惜人类文明的思想。写作练习在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的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

(七)课堂小结

结束语:中国晚清朝政腐败,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婢膝来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而今天的中华民族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汶川地震面前的坚强挺立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就让我们共同为祖国的强大加油祝福吧!

六、课堂评价:

在自主合作提问探究中,教师要及时用表情、眼神、手势等来肯定和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七、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抗议侵略者-------讽刺、谴责

设计目的:对课文重点内容梳理归纳,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便于记忆。

八、教学反思

总之,希望通过我们教师每一堂课的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终生学习。

课文扩读材料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提示:当年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 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给予了毫不留情地斥责。历史的烟云已消散,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将课文和《哭泣的圆明园》联合起来阅读,然后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导学方案任课老师:张霞 2011年9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主备:刘翠真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3.反语的修辞及其作用......

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目标:1、了解雨果,积累生字词,复习铺陈和比较,学习反语的修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感情,揣摩文章的语言。3、领悟作者的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思路,把握本文主题思想。2.揣摩品味或赞或讽的语言,体会反语的讽刺效果。 3.学习本文通过铺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下面小编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英法 上尉 联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英法 上尉 联军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