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_4年级s版上册语文单元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4年级s版上册语文单元”。

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习内容:

13、《古诗两首》

14、《庐山的云雾》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大好山河”为主,这些优美的文章,分别介绍了变幻无常的庐山云雾,美丽大草原,雄伟壮观的赵州桥,引导学生感受伟大祖国山河的壮丽。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7个字,会写40个字。

2,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的让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4,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积累好词佳句。

学法提示: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先个人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挂图 课时安排:10课时 古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2、过程和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2)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

(2)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三、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古诗的习惯是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读诗意。应该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启迪,自悟自得,互学互补。自学法、读书法、教授法。四,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磁带

五、课时:2课时

早发白帝城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设疑预习 合作学习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绝句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

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设疑预习 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后记:

14《庐山的云雾》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学习重难点:通过文中的词句所描绘的形象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景 学法提示:结合课文插图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景 学习准备:收集庐山的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

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1.简介庐山的云雾。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质疑预习 合作学习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学习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体会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感悟庐山的美。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后记: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学习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四、学法提示:结合插图和自己收集的资料感受草原的美景,再结合提示思考问题,先个人思考,在小组合作

五,学习准备:收集有关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料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一、组织教学 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齐读课题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设疑预习 合作学习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

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法引导 探究提升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后记:

16*赵州桥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法提示:通过提示的问题 理解赵州桥的几大特点 先个人思考再小组合作 四,学习准备: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资料 五,学习时间:1课时。

四、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一、组织教学 看图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设疑预习 合作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

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五、读课文,回顾总结。

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

想一想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后记:

语文百花园四

一、学习目标: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后记: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和略读课文《赵州桥》及《语文百花园四》。从内容上看,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检测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一、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1、考试成绩:参考43人,及格41人,优秀20人。2、试卷分析及存在问题:今天进行了第四单元试卷测试,题型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双基加油站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写规范哟!pútáo chúnpǔ jièshào xīnkǔ xióngwěi(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密( ) 桃( ) 植( ) 岭( )蜜( ) 跳( ) 置( ) 冷(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4年级s版上册语文单元 上册 单元 语文 4年级s版上册语文单元 上册 单元 语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