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_国富论全文
国富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富论全文”。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人亚当·斯密的著作,它的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许不为多数人所知,但提起《国富论》和亚当·斯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它被誉为是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是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
人们将这部著作尊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首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认为市场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这也在我所学习过的多本教材如《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提到,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斯密认为,在利己心的驱动下,经济人的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倾向能把资源,尤其是自己所能掌握的资源进行恰当配置到最能获利的地方,而这也是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因为“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后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
在《国富论》的第一卷,亚当·斯密就开创性的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且劳动分工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斯密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因为金和银像其它商品一样,价值是变动的。任何金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或所交换到的其它商品数量。取决于已知金银矿藏的丰富程度或稀缺程度﹒﹒﹒﹒作为衡量尺度,自身价值不断变化的商品,决不能成为其它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而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和劳动者具有同等价值。按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他必然总是牺牲相同份额的安逸﹑自由和幸福。无论他得到回报物品的数量如何,他所支付的价格必然是相同的。诚然,这种劳动所买到的物品的数量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然而,变动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是用来购买它们的老动价值。在任何地方,稀缺或是耗费许多劳动的物品价格就昂贵,反之则低廉。因此,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终而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和比较。
而且他认为,凡是能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加劳动生产力。斯密在书中还举了个制针工厂的例子,把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十八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因此,一个十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如果他们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他们谁都不会每天制造二十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
在第二卷中,将资产划分为两部分:他所希望用来创造收入的部分被称为资本;另一部分被用来消费。资本又有两种:第一,资本可被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此种资本被称为流动资本;第二,资本可以被用来改良土地,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也就是来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或不需要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这种资本被称为固定资本。
斯密认为,储蓄倾向是物质资本的真正创造者。而对于资本的用途,他认为使用资本的是四个部门农业、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四个部门相互依存。他又将贸易划分为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和贩运贸易。最后他认为资本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动本国生产性劳动二是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价值。之后经过斯密的分析他得出结论农业贡献最大其次是制造业最后是商业。又由此得出投资顺序。但斯密从他“经济人模型”考虑投资行为是利己的并不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政府。生产性劳动比非生产性劳动节约社会财富储蓄利于资本的积累。节俭是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生产性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人数同储蓄率成正比而储蓄率有等于或至少相当于资本的增长率。
《国富论》的第三卷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斯密在书中提出,城市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生活资料的再生产,所以乡村向城市提供生活资料和加工原料,城市向乡村居民返回部分加工产品作为回报。两者的收益是共同和相互的,这里的劳动分工也和在其它场合一样,对从事分工中不同行业的所有不同人都有利。城市为乡村的剩余产品提供市场;乡村用剩余产品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城市居民收入和人数越多,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市场也就越大;这种市场越大,对大多数人的好处越大。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分工合作,然后交换,这样双方的财富都有所增加,这也就是他所谓的财富自然增长。而在欧洲,最早因商业致富的地区出现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和城市商业力量彻底摧毁了地主贵族的权力,工商业城市为农业的原生产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土地的改良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而前面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则是在《国富论》的第四卷中提出的。这一卷也被认为是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论述了各个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此外还在本卷中批判了重伤主义。他在书中论述道,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主张限制国外商品的输入和国内货物的输出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该货币流通以积累金银。晚期虽然允许国内外商品在政府的监督下自由贸易但要求以顺差为前提。鼓励输出和抑制输入是重商主义者主张的两大富国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赚取贸易差额促使国家富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只有消费者的利益得到维护时生产者的利益才有保障。但重商主义者却将生产视为终极目的。
斯密认为,重商主义混淆了财富和金银的概念。国家的真实财富并不以金银计量而是以商品和劳动衡量。商品除交换外还有其他用途但货币除了购买商品外并无他用。国家应通过贸易来扩大生产。他否定经济管制政策主张自由放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符合全社会的最大利益它保证了每种要素的使用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此外,他还提到:垄断确实提高了商业利润率,从而略微增加了商人的所得。但是由于阻止了资本的自然增加,不会增加国民资本利润总额,而是减少了这一总额。因为大资本小利润(薄利多销)比小资本大利润能提供更多的收入,垄断虽然提高了利润率,但肯定比没有垄断时候少。由于垄断,所有收入的来源﹑劳动力的工资﹑土地的利润,都不如没有垄断时候那样充裕。所以,垄断是为了一个小阶层的利益,而伤害了其它所有阶层的利益。
在第五卷中,斯密提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制度和司法制度,那么民众对政府就难以信任,对他人能否遵守契约会心存疑虑,甚至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都没有安全感。在这样的国家里,商业和制造业无法得到持续发展,连国家自己的稳定都值得怀疑。所以维护本国的安全,使每个国民免受他人欺压促,使国民的教育进步,便利商业的发展等都是君主的义务。
不过履行此义务势必需要一定的费用。维护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以及国民教育是出于全民的利益。因此其费用应由社会的普通收入支付,交通运输保证贸易的顺畅,其受益者是商人与消费者,所以其费用由商业利润支付,即收取通行费或海关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费用逐渐演变成向全民定额收取的赋税。
在第五卷中,斯密还提及了国债。公债是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债务凭证,并承诺支付一定期限的利息和到期还本。斯密反对国债的发行。他认为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公债,公债必将消灭国家。即使要发行公债,也只有在战争或其他危机时期才有必要。国家公债的偿还靠重税,重税必然导致商人和企业主将资本外移,对本国产业危害巨大,而外债将增加国民负担。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这本书无论在哪个经济类的书籍中,都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本书第一篇讲的是分工,作者认为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劳动生产力的最大的......
《国富论》读后感亚当·斯密在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也发表了改变经济学走向的有名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本著作诞生的背景是在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
1, 国富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起因的研究 / (英)斯密(Smith, A.)著F014.4/14 2, 经济史理论 / (英)约翰.希克斯著; 厉以平译F119/53,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 (美)贝克尔.加里.S著......
《国富论》读书笔记 金服132杨柳13019225 作品简介:《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作为经济学的巅峰之作,虽然一直以来都很想去读,但总很害怕,害怕自己驾驭不了、理解不了它的真谛。然而好奇心最终还是战胜了恐惧,我决定去尝试,刚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