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_创新型新农村建设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创新型新农村建设”。

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2011-05-19

吴兴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分步推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和“一年启动、三年见效、五年成形”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幸福社区”的样板区、“湖州模式”的展示区、生态文明的实验区、统筹城乡的先行区的总体目标,把建设省级新农村体制创新试验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三化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机遇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从创新五个机制入手加快试验区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一、围绕推进“三化同步”,创新资源整合配置机制。如何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优势,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该区选择在八里店南片建设新农村体制创新试验区的初衷。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始终坚持“三集中三提高”核心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创新建设机制,强化资源整合,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加快推进。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区委、区政府建立由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试验区建设推进指挥部,并从区、镇两级机关抽调20名干部进行集中办公,组建规划建设、农房改造、农业水利、综合协调等四大办公室,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推进。二是科学规划布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龙头,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将 工业平台打造、农村新社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对34平方公里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重装工业和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40万平方米的3个农民新社区,实现区域内80%以上的人口集聚;规划发展瓜果蔬菜、特种水产、功能稻谷等3个万亩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区,促进农业转型增效。三是完善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各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试验区建设投融资机制,组建吴兴东部新农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试验区建设投资融资和建设管理的主体,进行封闭运作,资金自求平衡。抓住省建设银行把湖州列为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契机,全面加强与建行战略合作,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四是加强资源整合。坚持将试验区建设与农房改

造、美丽乡村创建、农业“两区”建设等项目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资源整合,合力推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试验区建设,强化与浙江建设投资集团合作,加快农民新社区建设步伐;深化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借智借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围绕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机制。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保障农民用益物权的要求,以保障农民的农用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权长久不变为核心,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途径,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一是加快农用地流转。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深化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和新农村投资公司流转等多种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业园区建设步伐,确保土地“流得动、建得成、效益好”,实现“土地流转一片、园区建成一个、示范带动一批”,目前试验区内耕地流转面积达 1.31万亩,占总面积的54.6%。二是推动宅基地置换复垦。在试验区建设中,规划将现有的101个自然村通过逐步搬迁,集中建设5个农村新社区,目前3个新社区全面开工建设,已建成10万平方米。通过大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多形式置换,促进了人口的集中集聚和土地的节约集约。根据试验区土地综合整治方案,通过项目实施,宅基地面积可从现有的3023.5亩减少到 1959,8亩,节约用地1063.7亩。同时,以“优先尊重农民意愿、优先保障农民权益、优先促进农民发展”为前提,实行封闭运作,做到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全额用于试验区建设,新增上地整理开发收益全额投入试验区建设,使农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三是深化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在尹家圩村先行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把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的80%量化到所有农户,初步探索一条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社区股份合作社,村民集体资产所有权分配权置换为股份合作社股权的有效途径。

三、围绕农业转型增效,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为载体,以“六精”农业为方向,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3个万亩农业园区建设,探索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之路。一是培育现代经营主体。针对现有农业经营主体弱、小、散现状,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以加强农业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引导工商资本

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在精品蔬果、特种水产等产业建设农业示范园区8个,累计建成核心区面积5100多亩。以深化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改革为抓手,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湖州生农粮油机械化合作社,采取“央企+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与中储粮湖州直属库、浙江大学、农村合作银行、种粮大户等建立粮油生产收购合作联盟,在试验区内建立了2000亩功能水稻示范区。二是建设新型农推联盟。针对传统农技推广体制农科教结合不紧、物化科技成果应用不广实际,在省农办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先行开展“1+1+n”(一个教授专家团队加一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加几个农业经营主体)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建设试点,在试验区内组建了桃梨、蔬菜、水稻、玉米等4个产业分联盟。以建设现代农业新品种的研发试验地、新产品的引进集聚地和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地为目标,加大新品种引种、试种、繁育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筹备建设3个种子种苗引繁推广中心,已引进培育新品种32个,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针对粮食生产和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效益不高的实际,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积极探索“千斤粮万元钱”农业经营模式,初步探索形成了“玉米一湖羊”、“稻一鳖共养”、瓜果立体种植等新型农作模式,形成了金农瓜果、野田富硒米等一批“千斤万元”生态高效模式。四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针对现有农业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不适应现状,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资3200万元,启动实施30.7平方公里中圩区水利改造工程;大力度推进平原绿化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实施农业园区喷滴灌项目建设,农业“两区”建设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四、围绕农民转业增收,创新农民创业致富机制。把建设生态家园与打造创业就业新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培育紫金桥特色商贸居住、尹家圩经编织追加工等“一村一业”特色品牌,努力营造“家家有物业、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的增收环境。一是培育技能型新型农民。依托湖州农民学院,在试验区设立“农民创业大讲堂”,组织浙江大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授课,对区域内的农业大户、农村创业带头人、农村妇女骨干、村干部开展分类培训,已开设讲座18期,参加培训920多人次,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技能和素质。二是建设创业型现代社区。积极搭建农民创业致富发展平台,在试验区内统一规划建设占地

22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个私企业标准厂房区,在新建的3个农民社区中配套建设5万平方米商贸用房,通过安置模式创新,建立“公寓房+标准厂房”或“公寓房+商贸用房”的安置模式,使农民在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使自己原来“动不了”的房子变成灵活运作的资产,增加了农民创业、就业和财产性收入。三是发展实力型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促进家庭工业转型提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标准厂房建设和商贸用房开发中,优先配置部分优质资产给村级集体,开辟以物业经营为主导的集体经济增收新途径。去年试验区内6个村村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94.3万元,是全区平均的1.5倍。

五、围绕农村幸福和谐,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积极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社会管理机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建设“幸福吴兴”。一是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围绕农民新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试验区党组织组建管理新模式,构建“1+N+N”的区域化党组织架构(即建立1个试验区党工委、强化6个村党组织,组建若干“两新”组织及若干社区党组织),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凝聚覆盖功能,已组建试验区党工委,依托经编、木线条加工等产业链成立3个产业支部。强化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深化新社区“三务”公开民主管理模式,组建了南片社区共建理事会、和谐促进会等新型社区治理组织。二是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以加快紫金桥集镇改造为重点,优化中心村发展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一街一路一河一园一站”改造工程,紫金桥商业街改造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三是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以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征地补偿为主的“四道保障线”,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力度,区域内45—60周岁农民参保比例已达95%以上。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围绕培育文明乡风,实现“送文化”向“育文化”转变,完善文体平台建设,村村建立了一个高标准农村文化舞台。积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品牌,组建了舞龙队、铜管乐队等 15支文化团队,初步形成“村村有团队、月月有表演、季季有擂台、年底有汇演”的文化建设体系。

创新投入机制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床新投入机制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布时间:2——合肥市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调研报告合肥市财政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深化新农村建设必须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新农村建设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李吉高2010年第11期 ——经济建设近年来,我们以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试验区监利片初步实......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

创新机制 突出特色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创新机制 突出特色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浅析晋星创建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关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对于新农村建......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启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启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第一调研组)今年2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不仅是对我市多年辛勤耕耘文化产业的肯......

《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创新型新农村建设 建设 试验区 新农村 创新型新农村建设 建设 试验区 新农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