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简报_残疾人工作简报
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简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残疾人工作简报”。
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简报 第27期
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4月10日
目录
1.中残联组联部领导来苏州检查指导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
2.昆山市整体推进创建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3.吴中区按照“率先发展、一流水平”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力度
4.张家港市从六个方面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5.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 6.【创业之歌】
身残不可怕 只要肯拼搏
中残联组联部领导来苏州检查 指导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
4月8日至11日,中国残联组联部主任张仪凤、处长周国栋在苏州市检查指导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并对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进行督查指导。他们先后听取了苏州市残联理事长蔡建军的工作汇报,查检考察了张家港市、昆山市吴中区、平江区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情况,同苏州市政府残工委主任副市长周玉龙、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国祥交换了意见。张仪凤对苏州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进一步升华工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省残联副理事长蔡新成、组联处处长曹祥生和苏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朱水根等陪同检查考察。
9日上午,张仪凤一行听取了市残联理事长蔡建军关于苏州市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的情况汇报,她对苏州市的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苏州的残疾人工作很全面,各方面工作到位,残疾人事业建设有亮点,有创新,基础好。现在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苏州要在良好的基础上,升华工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张仪凤在张家港检查时,听取了张家港残联尹月庆理事长的情况汇报,并实地查看了南丰镇南山公寓康复服务中心、托养服务中心,塘桥镇青龙社区康复站。她要求张家港市发挥残联残疾人组织建设比较完善的优势,把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
在昆山时,张仪凤听取了昆山市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昆山市投资6000万元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地,检查了玉山镇残联组织建设、朝阳街道善爱之家。她对昆山市的残疾人工作和朝阳街道残疾人庇护工场融托养、工疗、社区康复于一体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苏州市区,张仪凤主任先后检查考察苏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平江区残疾人创业基地——寒香会社、吴中区长桥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善爱之家”和临湖镇采莲社区残协工作。在寒香会社,她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残疾艺人的工作室,并与他们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书画水平一流。她对平江区政府副区长胡岚说:“这是残疾人工作的亮点,政府要更多地为残疾人创造工作机会,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共同奔小康。”在长桥残疾人托养服务善爱之家和采莲社区张仪凤对基层的同志说,要走进每个残疾人家庭,扎实采集好残疾人的信息,做到“数据对寸、信息真实”,不要漏掉一个残疾人,同时要不断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扩大托养力度,减轻家庭负担,给残疾人创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安居环境。张仪凤在与苏州市政府残工委主任副市长周玉龙、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国祥交换意见时说,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已形成声势和合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创建已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实惠。苏州提出残疾人工作“率先发展、一流水”的目标,是有实力和基础的,创建全国示范城市一定要走在前列,要多创特色和亮点,用事实说话,让残疾人得实惠。
(市残联群宣处蒋帅)
昆山市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9年昆山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内市残联共召开6次创建推进会,组织相关培训20次,下基层指导工作78次,下发文件81个,编制《创建简报》4期,《残联之窗》12期,在有关媒体宣传91篇,在各级残联网站宣传422篇。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实现了全面进步。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快速发展。围绕2010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积极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主导作用、社会专业康复机构的骨干作用、社区康复的基础作用,构建“三位一体”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一是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主导作用和社会专业康复机构的骨干作用。重点做好0~6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调整康复救助操作办法,目前全市在训人数65人,救助金额28万元。调整白内障复明手术费用补助操作办法,规范复明手术费用报销方式和途径,全年实施白内障复明569例,补助经费60万元。对89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继续实施免费服药救助,救助金额50多万元。二是发挥社区康复的基础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村(社区)康复站231个。建立健全社区康复组织网络,由村(社区)残协(分)会主席任组长,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为副组长,并配有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协调员,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服务。举办社区康复技术员、指导员、协调员培训班,培训人数471人次。组织各区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55家康复典型社区康复指导员赴无锡、常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社区康复经验。三是广泛开展康复器材、训练指导、无障碍设施、康复知识“四进”家庭活动,为664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室内外无障碍改造,向残疾人赠送轮椅价值50多万元1066辆、辅助器具价值近10万元1162件、为18周岁以下听障人士免费配发助听器价值10万余元25台,免费发放普及型盒式助听器价值近3万元143台;印发宣传资料8000份。
二、残疾人教育延伸发展。在抓好残疾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向两头延伸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对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实施奖励,为12名残疾学生减免学费、书本费、发放奖学金2.45万元;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全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意见》。继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704人次,选送残疾人参加省、苏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苏州市4项第一,团体第三和省一、二、三名的优异成绩,其中3人获苏州市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人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三、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持续发展。加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394万元。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求职登记、就业推荐等服务工作,多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370名。认真实施昆山市政府《关于促进创业稳定就业工作的意见》和《昆山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意见》等政策,向17名残疾人发放自主创业补贴5.5万元,在千灯镇大唐生态园创办了残疾人创业服务基地,树立和培育残疾人成功创业典型20名,其中4名自主创业之星和2名自主创业典型受到苏州表彰。开展助残“圆梦行动”,向贫困残疾人家庭赠送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50台。为84名盲人办理了公交车免费乘车证和乘车意外保险。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城乡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落实无业重残人员享受生活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标准,年末救助1265人,全年救助总额378.3万元。制定出台了《昆山市无业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试行办法》,对225名无业重度残疾人实施补贴,补贴资金42.3万元。昆山市政府出台政策(昆政办发[2009]62号),对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实行政府扶持,市残联制订实施细则(昆残发[2009]52号),对托养服务中心实行规范化管理。市财政下拨各区、镇托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330万元,下拨2009年度托养服务护理费92.2万元。通过示范推进“善爱之家”建设,全市形成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各区、镇11家托养服务中心都已投入运行,签订协议接受托养服务的人数达383人,其中全日制服务52人,日间照料20人,居家服务311人。通过电话开展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高达99%以上。玉山、周市两镇托养服务中心被列为省级示范托养服务机构。
五、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创新发展。印发昆山市残疾人事业掠影、残联机关服务品牌、残疾人工作经验交流汇编等宣传册3000余份;向残疾人赠送残疾人杂志、苏州日报、现代快报350份;在各区、镇连续举办了11场以“关爱残疾人,康复进家庭”文艺演出,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效果。组织残疾人工作者学习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开展“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活动,提高了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学法懂法用法水平,获得苏州市组织奖。借助媒体和残联信息平台,开展专题、专栏和专版宣传。联合市文明办组织开展残疾人事业公益广告作品征集和宣传活动,获得苏州市组织奖和广播类一、三等奖、影视类二等奖、平面类二等奖。积极参加苏州市、省残疾人文艺汇演,获苏州市组织奖,创作编排的盲人小品《阳光多么璀璨》获苏州市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获省二等奖。挖掘培养残疾人体育苗子,昆山市3位运动员代表苏州参加省特奥会获得2银2铜;另外3名运动员代表苏州参加省青少年田径竞标赛获得3块银牌,其中锦溪14岁的肢残运动员何文涛被选进省队。市爱心学校成为苏州市残疾人田径训练基地,并承办了2009苏州市残疾青少年田径选拔赛。年内组织残疾人179人次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比赛,开展各类残疾人体育活动28次,参加人数309人次。
六、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发展。昆山市政府把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列入2009年重点实事工程,管市长亲自考察选址,对中心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韩卫副市长全程组织协调,并对工程进度进行督查。市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多方面给予支持。市残联主动对接,紧紧围绕“三保三促”中心任务,从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进度目标保质保量推进。目前服务中心正在施工建设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总量的50%。加快残联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残疾人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维护、更新工作有了新气象,被省残联评为“2009年度全省残疾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先进单位”。各区镇残联纳入了市政府OA办公系统,实现残联给与政府系统信息和文件传送联网。
(昆山市残联办公室)
吴中区按照“率先发展、一流水平” 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力度
2009年,吴中区各级各部门按照“残疾人工作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和残疾人事业“率先发展,一流水平”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大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力度,在组织领导、政策推动、优化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把提升残疾人工作力度作为创建工作的机制目标。区政府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基础上,分别与各镇、街道和区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区政府残工委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明确由区委副书记孙卓、副区长焦亚飞负责组织领导这项工作。区政府把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把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副区长焦亚飞专门召开区残工委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在第19次“全国助残日”当天,区政府领导和残工委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走进残疾人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家里。区人大和政协把创建工作纳入检查督促和调研内容,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考评,自觉把创建工作放上重要位置,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形成了全民参与、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是把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措施、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在社会保险方面,推行对重度无业残疾人实行养老保险补贴政策,按照基本养老金缴纳标准,对困难重度无业残疾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政府补贴75%,非困难重残无业残疾人政府补贴50%;解决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城乡并轨,逐步做到城乡一体化。在社会救助方面,对智力、精神和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肢体重度残疾人发放托养服务护理补贴;对无固定收入和固定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重残人员给予生活救助,非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的重度残疾人同样获得生活救助;对困难残疾人的救助,继续按120%的低保标准执行,同时扩大对困难残疾人的帮扶面,加大救助力度。在社会福利方面,按照“优先满足和优惠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残疾人福利意识。在就业保护方面,政府继续落实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稳步发展盲人按摩服务机构,确保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健康发展;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的监管力度,促进有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的企业,充分吸纳残疾人就业;落实《吴中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意见》,采取机构帮、项目推、社会助、典型引等措施,帮助部分残疾人实现了创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三是把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区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三位一体”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即以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龙头,社会专业康复服务机构为骨干,镇(街道)、村(社区)康复为基础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做到城乡残疾人康复服务信息互通、服务互补、资源互享。目前,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3家专业康复机构纳入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单位,建立城乡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和社区康复室(站)86家,拥有城乡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人员170名。全区城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率已达到90%以上。残疾人“三助一给”康复服务在城乡深入推进,白内障复明手术、配送助听器、赠送轮椅盲杖、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等康复服务项目已深入到农村。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在城乡同步开展,全区确定了3家0-6岁残疾儿童专业康复定点机构,直接为全区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残疾儿童进入机构康复率达到100%。
四是把提升残疾人教育培训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区教育部门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倾斜。其一,残疾人特殊教育覆盖城乡,区建立了残疾人特教学校,在乡镇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并通过特殊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提升农村特教服务水平。全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残疾儿童幼儿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明显提高。其二,对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中的学生助学政策覆盖城乡,城乡学龄残疾学生一同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含中专、职专)教育,一同享受助学补助制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同享受助学奖励政策,保障每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其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劳动技能、实用技术和扶贫帮困等方面的培训服务。
五是把提升扶残助残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中,结合“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扶残助残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舆论氛围。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服务,社会公共文化生活广泛吸纳残疾人参加。公共图书馆设立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角),积极开展免费借阅服务。在中、小学思想道德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教育等内容。镇、街道残联组织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六是把提升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紧紧抓住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残疾人事业经费逐步增加的有利时机,以实现“六个全覆盖”为阶段性发展目标,从建立城乡一体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入手,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不断提高城区残疾人生活水平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优化助残扶残环境的同时,着力解决农村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康复、庇护安养、教育培训等方面政策不完善、设施不配套、发展不全面等问题。按照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把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放上重要位置,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发展机制建设,以农村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发展,主动与城市发展水平接轨,实现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目前,全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残疾人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基本奠定。全区城乡残疾人初步实现了生活保障全覆盖、康复服务全覆盖、托养服务全覆盖、教育培训全覆盖、无障碍环境全覆盖、组织网络全覆盖。
(吴中区残联办公室)
张家港市从六个方面加强残疾人 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张家港市在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活动中,以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镇镇有专职、村村有专联、社区有康复员、个个有待遇、年年有培训,即“五有”残疾人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提升了残疾人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2009年10月20日,中残联《残疾人工作通讯》头条位置刊登了“张家港市市镇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上台阶”的专题报道。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公开招聘残疾人专职委员。经过计算机考试、笔试、面试等几轮选拔,择优录取了8名镇级残疾人专职委员,签订了聘用劳动合同,工资待遇按月发放,年收入2.5万元。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培训,全面做到了角色进入、感情投入、工作深入,在残疾人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选聘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全市每个村(社区)选聘1名热心残疾人工作的联络员,每人每月发放补贴50元。目前289名村(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活跃在千家万户,为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选聘残疾人康复员。每个村(社区)选聘1名残疾人话务员,由镇(区)残联和卫生管理中心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中选聘,村(社区)康复员为兼职岗位,实行工作性补贴,补贴标准为每月100元,补贴费于年终考核后发放。
四、建立健全协会领导班子。全市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配备了13名领导班子成员,他们都是五类残疾人及其亲属中的优秀代表,工作认真负责,形成了由市残联统筹协调、各专门协会相对独立的工作格局。做到了“七个有”:即有分管理事长、有联系协会工作的残联干部、有协会牌子、有办公用房、有设备设施、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台帐。市聋人协会、锦丰镇残疾人综合协会、塘桥镇残疾人综合协会被苏州市残联评为“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市智残人及亲友会主席李兴祖、金港镇残疾人综合协会副主席杨曦华被苏州市残联评为“协会工作先进个人”。
五、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2009年5月,成立了“张家港市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和9个镇区“助残志愿者服务分队”,全市登记在册助残志愿者1119人,为3000多名残疾人解决就学、就业、康复、婚姻、家电维修等4000多件(次)。
六、建立权益保障队伍。2009年5月,成立了张家港市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岗,由5名专职援助律师和12名职业律师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他们的职能是:一维权、二监督、三疏导、四顾问,全年免费为34名残疾人办理了法律援助。
(张家港市残联办公室)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 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
2009年以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根据与市政府签 15 订的《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目标责任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创建工作,无障碍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实际完成无障碍城市建设项目1654个,比原计划增加628个;完成投资额7481.28万元,比原计划增加个2046万元;其中有230个项目被评为苏州市无障碍建设示范项目。目前苏州市区269条城市主次干道建成了无障碍道路,盲道总长663公里,路口无障碍坡道12013处;有48条道路的公共车站候车区设置了提示盲道。初步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无障碍道路系统,得到了国家中期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契机,做好城市道路、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区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新建和改建的现代化公园广场均设有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出入口坡道,全市新建改建的238座公共厕所均为无障碍厕所。新建和改建的大批文化、体育、购物、旅游、休闲、政务等大中型公众建筑均有了方便残疾人的出入口和相应的无障碍设施,较大型的星级宾馆、饭店还配置了轮椅和残疾人专用客房。图书馆新馆、规划展示馆、长途汽车站南站及改造后的市残疾人活动中心、老年公寓、等均有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市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盲人阅览室。对大部分公共建筑、大型、较大型的商场、超市、购物中心、部分住宅小区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目前无障碍建设已推进到基层社区,各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绝大部分老年公寓、菜场、休闲绿地等都建有无障碍设施,有20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二、牢牢抓住“新建”这个关键环节,确保新建项目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实施。严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把新建项目的无障碍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不得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同时加强对建设单位执行有关规范标准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或不按设计规范建设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于城市道路,不予办理工程移交管理手续。
三、开展无障碍城市建设评比创优活动,提升无障碍建设城市水平。组织无障碍建设改造施工单位开展无障碍建设项目评比创优活动,注重在各个环节建设一流的无障碍设施,全市评出了一批无障碍建设示范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市无障碍建设城市水平。同时,推动了全体市民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在全社会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创业之歌】
身残不可怕 只要肯拼搏相城区肢残人协会主席宝艺纺织丝绸印染厂厂长
陈宝兴
我叫陈宝兴,1962年出生在相城区阳澄湖畔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岁时因左手烧伤致残。不幸的命运促使我从小勤奋读书,1978年考入木渎中学,三年后,因为左手残疾,优异的高考成绩还是没有圆上大学梦。回到家乡后,经人介绍进入了镇办企业工作,我非但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暗下决心同命运抗争,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
刻苦使我从弱者变强者
当时,我工作的单位是镇办湘城丝绸印染厂。为了干好这份工作,我克服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潜心学习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知识。首先是克服肢体残疾障碍,因左手残疾(无手指),抓不住东西,但我还是忍着干活时左手的疼痛,咬紧牙关苦干。其次是摆脱色弱困扰,我的眼睛有先天的色弱,颜色相近的东西很难分辨,一个眼睛有色弱的人,要完成印染车间的颜料的配料,是谈何容易,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在配料过程中从未出错,厂里竟然到现在谁也没有发现我的眼睛有色弱的毛病。在我做仓库材料员时,努力挖掘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颜料配比技术,很多配料比例都熟记在脑子里;第三是坚持“笨鸟先飞”,在做统计和企业管理员时,经常自觉加班加点,厂里所有的账目都由我一个人兼职完成。多年来,我从印染车间的一线工人做起,当过领料工、仓库材料员、技术开发小组长、统计员、管理员,干过财务、供销等,不管在哪个工种岗位上,我都刻苦钻研,认真学习,逐步熟悉掌握了印染厂的所有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厂里不管哪个岗位上缺人,我都能顶上去。学海无边苦作舟,刻苦使我从弱者变成了强者。
敢拼使我有了自己的工厂
由于我有了丝绸印染企业的技术业务知识,1994年我鼓足勇气承包了厂里一条流水线,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从承包经营中尝到了甜头后,我慢慢地走上创业之路。1998年,我投资开办了苏州市相城区宝艺纺织丝绸印染厂。有了自己的工厂我感到压力更重了。创业,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多么不容易啊。我常对自己说:“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有挑战,也有机遇。敢拼能工厂办起来,讲质量、讲服务、讲诚信、树品牌才能把企业办好。”几年来,我始终把质量和诚信放在第一位。为了保证质量,我经常在生产第一线,检查每一道工序,把好质量关,保证每一批货合格出厂,让每一位客户都能提到满意的货。经过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宝艺印染厂名气越来越响,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产品从加工发展到进销,流水线从一条增加到三条,厂房面积从租赁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自己建造的25000平方米,企业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
致富不忘反哺社会
我的成功后,我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我先后在厂里安排二十余名残疾人就业,并且对他们格外的照顾,只要残疾人职工家里有困难,我都会积极帮助解决;逢年过节,上门慰问,大病小病,都要去看望他们。为了回报社会,我每年都向所在社区捐款捐物,最近我又向刚开办了社区慈善超市捐款1万元;四川入情入理特大地震后,我向自觉党组织交纳了1万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抗震救灾。2006年,我被区残联推选为相城区肢残人协会主席,我表示一定不鼓舞肢残弟兄的期望,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同大家一起勤奋学习,顽强拼搏,为建设“三区三城”多作贡献。
(相城区残联办公室)
本期送:中国残联、省残联;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市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区政府。本期发:各市、区残联,各直属单位,各专门协会。
邮箱地址:suzhouchuangjian@163.com
电话号码:0512-65723760
共印100份
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简报第 19 期 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1、张家港市公开招聘镇、区残......
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简报第 20 期 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 目录1、要以创建为抓手推进我市残......
“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标准 一、东部地区(一)党委、政府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简报第 二十三 期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月21日 青浦区残联召开2009年度总结表彰会1月13日,青浦区残联系......
区卫生局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中期工作总结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残废人工作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区卫生局迅速行动,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残疾人最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