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_黄冈大别山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冈大别山”。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多元化
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
黄政发〔2011〕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经济开发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类投融资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投融资管理、提高投融资效益,有利于突破资金瓶颈制约、最大限度发挥投融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现就推进“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投融资决策管理体制机制
1、创新政府投融资决策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决策体系。切实加强政府投融资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和投融资主体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投融资决策机构,负责审定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决定投融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加强投融资规划、年度计划的咨询论证,成立政府投融资专家咨询委员会,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须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政府金融办、财政、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组织编制。
2、创新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下放项目管理权限,赋予县市区、省级开发区市级项目管理权限,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可按规定自行审批、核准、备案。坚持“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快推进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电信、市政公用、农林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政策性住房等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改造提升制造业、服务业等一般竞争性产业,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建立政府投资引导体制机制。整合市县财政预算内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建设资金,建立预算内统筹投资基金,作为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引导资金,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建设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和放大效应,有效化解政府投资资金难题。
4、创新国家和省政策性投资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市厅合作、市部合作,积极争取省直和国家部委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建立涉
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机制,对发展改革、财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住建、文化、计生、环保等部门的涉农政策性投资,根据试验区建设规划,统一组织、分头衔接申报项目,项目资金下达后,在不改变资金投向的前提下,整体调度、突出重点、依法使用、统一实施,使各项涉农政策性投资发挥最大作用。
二、构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5、完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顺应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和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不断增加的要求,大力发展县域银行业组织体系,逐步形成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主体,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必要补充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以黄冈农村信用联社为主体,吸收民间资本入股,积极组建湖北大别山商业银行。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完善和延伸县域分支机构、营业网点,不断提升网点服务功能。推进村组金融服务站网建设。支持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他法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每个县(市、区)都成立1家村镇银行、1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总股本达到10亿元以上。鼓励和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开办业务,扩大对大别山试验区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面。
6、建立地方性的融资平台体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做大做强现有市、县城市投资公司、市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新的投资公司,为市区一体开发提供融资服务。整合现有交通资源,组建大别山交通投资公司;整合水利资源,组建大别山水利投资公司;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组建大别山文化投资公司。制定财政投入、土地收储、民资入股等办法筹集资本,通过依法划入国有或集体资产充实平台资产,提升平台融资能力。做大做实做强各类投融资平台,为政府直接投资逐步退出创造条件。
7、完善信用融资担保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原则,建立完善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现有黄冈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发起设立黄冈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集团公司,组建3—5家担保公司,不断提升担保公司的服务能力,成立融资担保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担保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担保行业服务水平。
8、加快企业上市融资。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出台专项政策措施,成立强有力的企业上市工作专班,配套专项工作经费,开展专题调研,建立信息档案,统筹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程。培育更多企业进入省市两级上市后备方案,力争每年实现1—2家企业上柜或上市。加大企业上市奖励力度,对成功上市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企业有功人员按融资额度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9、培育债券发行主体。积极培育和支持资产质量好、信用等级高、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按照“统一冠名、统一申报、统一组织、统一评级、统一发行、分别负债”的方式,组织市内骨干企业申请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加快市县城投公司规范发展步伐,提高运行质效,积极申报争取发行城投债券。积极研究推进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城投等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外政府贷款。
10、建立地方性互助保险体系。支持行业、企业、个人从事地方性互助保险事业,允许地方性保险事业进入各险种,鼓励互助保险事业的赔付准备金进入投融资领域。
11、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以园区整体招商、BT、BOT、“飞地经济”等方式,引进央企和知名企业等投资主体参与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12、创新土地经营体制机制。按照“统一储备,有序投放”的原则,不断完善土地储备和开发制度,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联动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周边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由此带来的土地净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
三、创新投融资服务机制
13、创新银行信贷投入服务与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制订年度信贷投放计划,逐年提高信贷投放量和存贷比。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比要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在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各地吸收的存款要全部用于当地;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各地新吸收的存款用于当地的比例不低于60%,其他商业银行不低于50%。全市各金融机构当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量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长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对涉农信贷投入增幅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市政府继续执行对黄冈市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考核奖励办法,并逐年提高奖励额度。各县(市、区)比照市政府奖励办法,制订本地的考核奖励办法。
14、推进金融服务,支持“三农”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不同的抵押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形成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区域性金融产品和抵押办法。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林地所有权、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贷款。
15、建立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设立经济发展公司,各行政职能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要积极支持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优化行政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投融资服务活动社会化、市场化,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要求,健全工程咨询、融资顾问、产权交易、评估、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体系,为投融资活动提供全面、科学、方便、可靠的服务。
16、畅通信息通道。建立完善投融资信息发布体系与投融资招标信息系统,为投资者提供了解试验区投融资信息和项目选择意向的信息通道。发展改革部门每年公布试验区产业政策和重点建设项目,各金融机构定期公布优先支持的产业和项目目录。
四、建立投融资保障机制
17、建立完善投融资考核奖励机制。出台投融资考核奖励办法,按年度投融资目标和工作方案,对全市投融资工作进行考核,对在推进企业上市、城市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债券发行、争取上级资金等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全社会促进投融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8、建设完善投融资人才体系。研究制订投融资人才培养计划,采取与各金融机构合作、高校联合、党校培训等方式,定期对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全市
广大干部投融资理论水平。出台投融资高端人才引进办法和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投融资高端专业人才,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素养高、市场运作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投融资人才队伍。
19、建立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采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方式,科学慎重决策。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项目跟踪审计和检查,加强对项目的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建立健全项目跟踪问效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
20、优化投融资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金融生态长效机制,不断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和行政服务环境。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
吴兴区创新五个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2011-05-19吴兴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分步推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和“一年启动、三年见效、五年成形”的要求,紧紧......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9-09-15 【生效日期】2009-09-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资意见 豫政 〔2011〕2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对缓解资金制约、优......
文章标题:推进县域管理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必须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三个突出”,即“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