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史个个章节重点大总结_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

2020-02-27 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本文

新闻事业史个个章节重点大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

名词解释

1定本制度 :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北宋时期,皇帝下诏要将进奏院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检查批准,产生样本,根据样本发行。

2辕门抄:清代,出版个省会和一些重要城府的私营报纸,已报告官场消息为主,由当地熟悉情况的人编印发行.内容有三部分:上谕,省内官吏任免,官场消息。

4小报:兴于北宋,最早的民间报纸。发行人是邸吏,史吏,在政府工作中下的官员和书店主人,内容:主要是官吏的任免,皇帝的诏令,臣僚的奏章。由于触犯统治者论朝新闻泄露之禁,受到查禁。

5《上海新报》:上海创办的最早中文商业报,1861 11 10字林洋行创,美国传教士伍德主编北华捷报出版社出版,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纸。

7《蜜蜂华报》1822年葡萄牙立宪派创于澳门,葡文,是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报刊,是澳门葡人社会新当权者的喉舌,以鼓吹立宪主张为宗旨,抨击贵族保守派。1823保守派发动政变,报馆被封,创办者被捕。

8王韬:洋务派代表人,早期维新派代表人,著名报人和报刊政论家,近代报刊的思想奠基人,创办《循环日报》,其政论后来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文坛和维新办报影响较大,其政论被收编胃《弢园文录外编》我们第一本不报刊政论文集。

10《澳门新闻报》:我们最早的译报,林则徐组织翻译外文报刊中有关禁烟,兵事,各国夷情,鸦片贸易等重要信息,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抄报朝廷,作为对外政策的参考,后来汇集成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

11《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前身《万国公报》梁启超,汪大燮主编,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它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创造有利条件,1896停刊《中国日报》:1900年创于香港,陈少白主编,革命派中兴会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也是革命派的重要活动场所,早起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宣传三民主义,1913被袁世凯政府查封。

13竖三民:于右任先于上海先后创办的革命报刊《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宣传革命思想,三民主义,由于都用民字打头,风格和基调相同,被人称为竖三民,为革命派舆论宣传做出很大贡献。

14《暂行报律》:1912 3 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正式废除《大清报律》与报界约法三章:1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2流言煽惑,有破坏共和国体者应受惩罚 3调查失实,污损个人名誉应受惩罚。收到报界的坚决反对,3月9日,孙中山撤销。

15《癸丑报灾》:1913农历癸丑年,袁世凯用残暴手段实行专制统治,迫害,捣毁,查封,殴打,逮扑,杀害报人,迫害新闻界,对国民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大扫荡,到1913全国只有报纸139家,北京上百家报纸只剩20多家,比1912的500家少了2/3,在中国近代史称为癸丑报灾!

18记者四能: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的四能新闻思想

19杂文:最初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的一种短小锋利的时评,是种“匕首”“投枪”式的评论文体,后来逐渐称为报刊上的一种常用文体

20《向导》1922 9 上海创,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周刊,陈独秀领导出版,蔡和森主编1927 7停刊,公201期

21《热血日报》:1925年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宣传专门出版,是中共一张日报,政治性报纸,瞿秋白主编

22红中社:红色中华社简称,1931创于瑞金,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办的,负责出版办刊和开展小部分通讯业务,报社合一的双重任务,出版《红色中华》报为主,1937改名“新华社”。

23《西行漫游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1937 10 美国记者斯诺,根据他在陕北红色区域4个月的采访活动而撰写的,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真是报告共党领导的人民斗争,长征。生动刻画共党领袖人物形象内容丰富,附大量照片,描述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理想和崭新生活,被评为“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救亡日报》1937年上海创,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初为国共合办,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实际上是中共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

25“青记”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简称,1937 11范长江,夏衍等人组车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38 3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武汉正式成立,是中共领导下的新闻统一战线组织弘报三法:《通讯社法》《新闻社法》《记者法》1941伪满国颁布《文萃》三烈士;1947 文萃刊社本国民党特务查获,工作人员 吴成德 陈子涛 骆何民三人被捕,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

28《观察》周刊1946创于上海。前身是《客观》储安平创办兼主编,该刊从西方自由主义出发,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表示不满,发表过不少揭露国民腐败文章,同时对革命运动也缺乏认识,反对共党,认为共党胜利只能是 以暴易暴“双百方针”:1956 4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宣布了发展科学文艺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31邮发合一:关于报纸的发行工作,全国报纸经理会议确定了“邮发合一”,会议认为报纸工作,应学习前苏联及我国东北,山东的经验,逐步全部移交邮政局办理。

32《燕山夜行》:是邓拓以马南胃笔名,在南京《南京晚报》上开辟的专栏,发表谈古说今的杂文,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深受读者喜欢

33《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 5 11《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的一篇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指出真理的标准问题需要澄清“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到主管领域去寻找,思想理论本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拉开思想解放的序幕。

简答题

1我国古代报纸的内容和特点

答:内容:1上谕2皇帝的起居3官吏的章奏4官吏的任免5军事信息6其他少量社会信息

特点:1内容狭窄2发行数量有限3受众群小4篇幅小5报纸功能单一

2《观世俗》和《东西洋考》的异同即异同原因

答:同:都是外国传教士所办的中文近代刊,内容内容都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构成异:半包目的不同,《观世俗》以传教为目的《东西洋考》以商业为目的,为殖民统治服务,美化殖民,使用科学占大部分

原因:《观世俗》时中外关系稳定《东西》时外国商人违反中国禁令,贩卖鸦片,所以殖民者就运用宣传攻势从思考上殖民。

3王韬的新闻思想

答:1报纸要议论时政,要“立言”在重民的思想基础上,打破君民相隔的局面,既要尊重皇帝,又要通上下之情,实现君民共主2抨击外国的侵略,又要向外国学习,报纸是沟通,学习的工具 3报纸应“辅教化”具有教育功能 4倡导报刊风“记事述情,自抒胸意” 文体改革“废除八股文”。

4梁启超的一生办报活动

答:1895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初露锋芒1896至1897支持《时务报》1897赴长沙参与《湘报》筹办和撰稿1898日本创《清议报》 1902日本横滨创《新民丛报》《新小说》1907东京创《政论》1910东京创《国风报》1900檀香山创《新中国报》1912天津《庸言》1915上海创《大众华》1919北京创《解放与改造》

5清朝在最后十年如何控制报业

答1对报人实施迫害,传讯,逮扑,杀害,流放边疆,对报刊妄加罪名而进行查封,与帝国勾结对报刊进行迫害

:2颁布各种报刊规律,1906 7 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同年巡警颁布《报章应守规则》作为补充,1908 1颁布《大清报律》这些报刊法规对报刊注册、审查、内容做了限定,极大限制扼杀了新闻出版自由。

6民国初期新闻事业出现了哪些繁荣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现象:1报纸数量急剧增加,100多家增到500家 2报纸多发刊,增加午刊和晚刊,发外号 3 报纸种类多,4新闻通讯社也由了比较大的发展

原因:武昌起义后,清政颁布的报刊规律无形中被废除,新法令中保障言论自由,舆论环境宽松,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增加,各政党也纷纷办报为自己宣传。

7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的标志有哪些?

答:1由民主主义改为中共组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新青年》向读者进行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注意教育,激励,团结新一代人走向马克思共产主义道路 2《共产党》月刊是早期共产主义薛喜党的必读教材,酝酿建党的纽带,3 1920 6共产领导创办中俄通讯社 4 1920 各地共产小组创办首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读者的《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一系列的共产小组创办的爆卡和通讯宣布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五四时期我过新闻业务有哪些进步

答: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告,国内外消息比重增加,出现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一些报刊聘请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消息来源。邵飘萍任《申报》驻北京记者,采血大量独特新闻和北京通讯。1918 12《大公报》胡政之和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为该会发回一批专电,通讯,是唯一的中国记者,无私后,许多青年到国外留学,一些报刊在留学生中发展特派员,丰富国际新闻通讯。

9简述中国广播事业的创立和及特点

答:最早是由外国人经办的,1923年1 美商人奥斯邦创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办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开播,境内第一座电台,4月停播,北洋政府1924 8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暂行规律》第一个无线电规则,放宽规定,促进了广播事业的发展。1926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国人自办第一座电台,奉系军阀官办,上海北京也出现私营电台,最早的是上海新新公司电台(1927 3)

特点:初期时设备简陋,规模很小,收听范围只限电台地区附近,收音机昂贵,拥有者少,当时广播传媒在社会影响不大。斯诺在中国的新闻事业活动

答:1928来中国,生活了13年 1930到1932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远东记者,北平代表,报告“一。二八”淞沪抗战,写《远东前线》一书,记述日本侵华和人民抗日斗争。

1933到1937任燕京大学新闻讲师,兼任美《星期六晚》远东撰稿记者纽约《太阳报》英《每日先驱报》记者,报道一二九学生运动,出版《活的中国》介绍鲁迅等15位左翼作者作品

1936 6到10月进入陕北红色区域采访,发表数十篇陕北访问报告在《密勒氏评论报》《每日先驱报》,轰动中外新闻界,1937撰写《红星照耀中国》 1941从香港报告皖南事变没被取消在华记者特权,或美国,一直关注中国命运。9.18后申报的改革

答:1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政治时事评论 2革新副刊《自由谈》聘黎烈文任主编,改变庸俗趣味主义,主张文艺进步于近代化,把《自由谈》办成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

3聘请李公朴等靠站社会服务行业,举办流动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业余补习学校,团结进步青年走向进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4创办《申报》月刊,俞送主编,发行《申报年鉴》这一系列的改革既服务了社会,又增加了报纸的声誉,促进报纸的销量。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起哪些重要作用?

答:《解放日报》停刊后 新华社肩负起党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三重任务,由范长江领导的“ 四大队”是种跟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报告宣传工作,充当党中央的耳目喉舌。军事报道网也迅速发展,成功报告许多重大战役,战地报告与通讯。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将强军事评论,分析战局,运用具体战例,说明美蒋反动派的“纸老虎”本质,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军家属宣传报道。

13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关于新闻业务的建设是怎样展开的答:成立初,我国新闻建设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和变化,新闻界推出不少有力的建设性措施,从最基本的语言文字,注重语法修辞做起,还开展练笔运动,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行汉语规范作出努力,培养大批新闻业务人才,适应发展。

14简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修订后,对新闻工作者的六项要求。

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知道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5保持清正廉洁作风6发扬团协作精神

论述题

1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答:1帝国主义的扩张,因果成为头号资本强国,为了开拓市场,对外进行疯狂侵略掠夺,中国对其具有极强吸引力 2中国的封闭性于帝国扩张的冲突,为了抢占中国,不能用武力的强攻下的情况,英国采取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 3 英国海外传教事业是近代中文报刊的产生,近代报刊随着西方的经济侵略传入了中国。

2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关系

答:1报刊活动冲破了封建统治对报刊言论出版的禁限,使国人办报合法化,名正言顺蓬勃发展 2报刊活动促进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兴起,维新派人士到报刊的巨大社会作用,创办了大批政治,文化报刊,大批外报的垄断。3 维新报刊的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提高了报纸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声誉,利国利民的作用为社会普遍接受,报纸成为近代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 4 维新派的报刊实践为后世提供经验借鉴,创造了“时务文体”在采编、图片和副刊方面也有很多对后世报刊的创造产生带来经验。

3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有何特点

答:1政党报刊占突出地位,立宪派和革命派在海内外纷纷建立自己的党报,展开长期论战2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这一时期办报的主角,在舆论上站主导地位 3证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利用报刊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同敌对思想作斗争,4 办报地区,读者逐渐扩大。报刊的文体,语言也显通俗易懂的趋势5 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

4黄远生在新闻事业上的贡献

答:创办主编《少年中国》周刊,编辑富哦《庸言》杂志担任《申报》《时报》《东方日报》驻北京记者《亚细亚日报》撰述

擅长采访,勤于写作,以擅长协写通讯文著称,还能注意其背后的信息,预防事物的发展,报告重要人物事件,善于抓住场面细节,语言通俗生动,意味深长,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政论出色,继承“时务文体”特点,深刻见长

在新闻思想方面有独到见解,提出记者四能要求:脑能想,走能奔走,耳能听 手能写

被称为“报界之奇才”

5《新青年》的创办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答:1915 9 15上海创,当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需从思想上来唤醒民众,《新青年》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成为其主要阵地 1917年,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随之迁到北京,1918实行轮值主编

《新》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一场一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唤醒青年一代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以马克思足以在中国传播开辟了道路。李大钊是《新》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任,把新文化推向新的阶段李大钊把7卷6号变成《劳动节纪念号》这是《新》宣传马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

6《向导’》的主要作用和影响

答:作用:1用大量事实报道马克斯列宁主义,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压榨众人的真相,指出打到帝国主义是人民革命基本任务之一.2注重开展反帝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反对帝国在华新闻机构的制裁和取缔。3大力进行打到封建军阀的宣传,说明军阀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源之一,打到军阀又是一个基本任务 4 中共三大后,积极宣传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转向相信,依靠人民群众 5 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

影响:1经过两年多的“打到帝国,军阀宣传”深入人心,在革命运动中站在舆论的主导地位2收到广大

人民的支持和爱护,发行量,范围增加,是“中国两千以来历史上破天荒的荣誉作业”真正替工人阶级喊冤的唯一报纸,黑暗中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7《新华日报》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斗争的答:1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多方面的斗争。针对国民党的“战时新闻管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斗争,用公开暴露国民党摧残言论自由的行径,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反对新闻封锁来源的斗争上,依靠中共重庆代表团和地下党组织可靠地通讯员及知名人士为报纸写稿,及从其他报社获得新闻线索。反对国民党破坏发行斗争上,组织自己的发行队伍,自己开拓销路招收穷苦报童,教育成发行战士,通过邮局,采用伪装发行。

8什么是:报禁,评述台湾“报禁”的实质。

答:报禁就是从1951年开始,蒋介石集团实行的“限证”“限张”“限印”的政策。1951年6 10台湾当局发布训令,宣称报纸达到饱和点,对新登记报纸、杂志实施严格登记,这一限证措施是报禁的标志。1952 12 又公布了对民间报纸减少纸张供应,“党报”优惠供纸。国民党当局还实行限印政策,每家报纸只能在登记地点的印刷厂印刷。

在台湾新闻界内外长期抗争下,1987 2,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发表声明,宣布1988元旦起接触“报禁” 台湾当局为了巩固其独裁统治,实行“报禁”政策,严格控制和限禁新闻事业,严重的阻碍了台湾新闻事业的发展。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

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里程碑、意义P12.手抄小报P9新闻书P103.近代新闻事业与古代新闻事业不同的特点P114.定期报刊P115.《每周新闻》P126.报纸与杂志区别P137.论新闻事业诞......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章节整理。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章节: 第一章 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英国近代报业、第三节 美国近代报业) 第三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

当代新闻事业史

当代世界新闻事业1.新闻传播事业的定义事业的两种定义:一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二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负担经费开支,不进......

外国新闻事业史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各章复习资料(1)1、依据形式的演进,大致上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2、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公元前3、4千年就出现了象形......

新闻事业史论文

中国新闻事业史学年论文题目: 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葩--邹韬奋学院数计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学号2032姓名2011年12月25日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奇葩--邹韬奋【摘要】邹韬奋“舍己为公,用......

《新闻事业史个个章节重点大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闻事业史个个章节重点大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 重点 事业 章节 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 重点 事业 章节
[其他工作总结]相关推荐
[其他工作总结]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