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归纳总结_文化生活重点知识归纳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归纳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生活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62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古代辉煌的历程:
殷周(萌芽)—春秋战国(雏形)—秦汉(划时代、至尊)—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成就)—明清(衰微—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2)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①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汉字传载 2)史书典籍存传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要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4)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2、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①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②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科学技术: ①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共性—个性)★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特点)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1页★3)民族文化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5)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P71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1)(是什么)——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无论在什么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②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③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④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为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 + 重要性)
必要性: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各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重要性:①(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力量的集中表现,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地位)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最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本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3)(怎么办)——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马、毛、邓、三、科、中是文化的主心骨。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和爱护、继承和发扬)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吸收借鉴、抵制、警惕)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原因:①作用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5)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具有时代性)
★②主要体现在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特点——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2页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B、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精神,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③必要性: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④要求: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2、爱国主义:
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④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P86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特点:呈现多样性(文化市场——斑斓色彩、文化生活——多种选择)(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③大众传媒的影响 ④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可喜变化:①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②表现: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2)忧虑现象:①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表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大众文化
★★(1)含 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及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3)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①原 则——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②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为)③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④三贴近、三创新——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⑤四个思想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阳光下的阴影: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3页(1)阳光:(积极作用)丰富了文化景观,拓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2)阴影:①表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②要求: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封建残余、西方冲击、市场经济影响(导致、诱发、滋生)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4)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怎样克服文化生活的“忧虑”和“阴影”?)①在个人方面: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B、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C、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D、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
(2)在国家方面: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政治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经济上:加强监管文化市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
(3)企业方面: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奏响文化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原因: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基本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要性+重要性)
必要性:①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②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③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重要性: 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地位)社会主义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③(内容)大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4页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怎么办)——怎样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P95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基本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必要性: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⑤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5页
4、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含义和表现
①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 2)(为什么)——为什么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要性)★★3)(怎么办)——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要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的责任。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定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含义)
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表现)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求)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5)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条件:
①科学理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宝贵资源: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5)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他们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2、(为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④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怎么办)——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根本任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6页 6 ③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⑤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P104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内容: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为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①思想道德模范具有时代性,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3)(怎么办)——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③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④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思想道德模范的特点:具有时代性,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内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为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②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怎么办)——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7页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出现道德冲突的原因:①客观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反映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②主观原因: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层次不同。
★(2)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途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含义: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为什么)——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原因: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原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④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怎么办)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持建设小康社会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④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⑤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8页 8
政治必修三年月日周末作业编号:004装订线动,也得到了港澳台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这表明() A.中华民族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B.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中......
高2014级《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过关题1.“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之所以要保卫汉字,是因为() 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默写内容1、我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哪个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逐渐形成了雏形?(答:春秋战国)3、哪个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
第三单元10、《杨氏之子》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背诵、默写。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
政治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集锦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构都由它产生, 对它负责,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