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_农村改革工作总结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改革工作总结”。
昌宁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度工作总结
在省市综改办具体帮助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宁县财政局综改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部门开展工作,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教育、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基本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政策规定,切实做到政策贯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资金管理使用到位。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好
—1—
事、办实事,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深化改革,各项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效益
一是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办事的效能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对乡镇政府站所实施撤并,行政和事业人员实行“三定”,富余人员实施分流。通过机构改革,改变了过去人浮于事的现象,降低了行政成本。改革后政府职能重新定位,从过去行政命令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2011年县财政按小学每年每生420元、中学生每年每生635元的标准测算给予补助,分别投入资金1254万元、1053万元。全年共投入公用经费2307万元,其中:中央1752万元,省级438万元,县级117万元。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正常投入,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各项资金足额兑现。2011年春、秋两季为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33164套,免费金额252万元,为小学提供免费教科书59748套,免费金额210万元。两项合计共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92912套,免费金额462万元;对家庭贫困寄宿制学生按照小学每年每生7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共计1071.6万元,初中每年每生100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共计1102.7万元。全年共计补助50630人次,补助金额2174.3—2 —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087.1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869.72万元,市、县补助资金217.43万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把各级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关爱落到了实处。
四是合理调整校点布局,教育资源更进一步优化。按照“以提高办学为目标,集中办学为方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校点撤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加以落实。2011年撤并小学校点23个,自2000年起至2011年末,全县共撤并校点305个。通过实施校点撤并,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优化了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了集中办学的优势。
五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2011年共投入改造资金2900万元,新建、重建校舍27167平方米,排除危房8000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六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基本支出管理,优化了支出结构;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部门预算,加强资金调度,提高了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规模;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取得进展。
七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按各乡镇所辖行政村数和农业人口数计算确定补助,在—3—
此基础上,从2010年起每个村增加党组织活动经费2万元,社区公用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5万元的按5万元补助。2011年,下达村(社区)公用经费和组织活动经费377.495万元,确保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八是落实税费改革政策,管好用好转移支付资金。按县人民政府批复各部门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计划,县财政局下达2011年国有农场转移支付资金374万元。其中用于种地场员补助135.032万元,用于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 238.968万元。享受补助人数3234人,实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14项。补助农工资金已兑现到人,并进行张榜公示,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正在组织项目实施,年底将全部完工。综改办对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督查。
九是乡村债务有所化解,农村减负工作扎实开展。2011年化解乡级债务248万元,村级债务123万元。合计化解债务371万元。截止2011年末,全县债务余额12605万元。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县人民政府于今年6月组织监察、农业、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分别对田园、苟街、珠街、大田坝、柯街等8个乡镇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涉农收费专项治理情况、“五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经检查,未发现乱收费和加重农民负担现象。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涉农收费监督管理,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4 —
十是配合省市政策调研,政策和管理水平有提升。今年,省市综改办和市政协对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和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县综改办通过参与调研,掌握了调研的方法、内容、重点和步骤,进一步提升了政策和管理水平。
三、采取措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再创佳绩
今年共批准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75个。其中普惠制项目15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16个,示范村项目9个。按建设内容分为自然村道路120项,村内公共活动场所47项,村内水渠5项,人畜饮水3项。批复总投资5028.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奖补资金2383万元,村民筹资96万元,村民捐资54.1万元,村民以劳折资1139.6万元,以物折资127.38万元,村集体投入147.55万元,社会捐资1.44万元,其他财政资金1079.83万元。实施项目自然村183个,受益农户10356户,受益人数41079人。已完工项目66个,占总数的38%,所有项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工。省市县资金指标已全部下达到乡镇财政所。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昌宁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昌宁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行办法》、《昌宁县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等工作制度。同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交通、水利、新农办、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细化落实责任,明
—5—
确工作任务,真正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以广播、电视、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召开群众会议、入户宣传等方式,做到宣传有方案,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大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做深、做细、做实群众思想工作,做到政策宣传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严格执行“一公开、两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一公开”即: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奖补标准、实施办法、奖补方案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职能、工作分工、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两公示”即:拟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上报前由县综改办公室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公示的内容包括:议事主体、项目内容、工程概算、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筹劳数额、社会捐赠、乡村投入和县级财政奖补资金等情况。对已建成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将财政奖补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向全体村民予以公示,经公示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后方可上报乡镇人民政府验收。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6 —
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
四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性质相近、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种农村公益性项目和资金,做到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形成了政府奖补、部门扶持、社会捐赠、乡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五是突出重点,确保质量。在奖补工作中,由县人民政府在兼顾公平、确保普遍受益、向贫困村倾斜的前提下,给予各乡镇充分的自主权,由乡镇自主决定对自然村给予倾斜,实行分类补助。在项目审批上,坚持“谁积极、支持谁,谁主动、谁受益”的原则,优先支持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在项目类别上,把财政支农资金尚未覆盖,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村庄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环卫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作为重点进行扶持。同时抓实财政奖补项目的质量监管,实行工程验收制度,对有质量问题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县财政一律不预兑现补助资金,确保了工程质量。
六是建章立制,发挥长效。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建管同步”的模式,建立项目管护责任制。坚持“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制定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了“建管并重、协作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7—
四、2012年工作思路
围绕十二五目标,继续深化乡镇机构、财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切实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更进一步规范奖补项目申报审批程序。整合项目,加大投入,扩大项目覆盖面。加大奖补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运行安全。加强乡村公益性债务管理,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不断探索乡村公益性债务化解路子。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本领,为昌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积极参与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并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拨付各类资金,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正常投入、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落实到人、村级组织机构正常运转。
(二)继续推进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力争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二是合理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村内户外道路硬化和村容村貌整治。三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确保奖补资金“量”的增加。四是点面结合,突出“点”的示范效应。五是加强监督、规范程序。六是增加项目储备,提前谋划示范村项目。七是制定措施,重在落实。
—8 —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9—
顺德又掀改革浪潮。继上月启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顺德昨日又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从明年起到2014年,顺德区镇两级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新增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农村改革工作,3......
农村综合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制度,并由此产生了相......
关于某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 告某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4月20日)2005年8月,某县被省、市确定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后,某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
大庆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工 作 总 结2015年初,靖江市农工办、市质监局联合牵头,将我村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试点村。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公共服务运行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