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一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二 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第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 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二 教学难点:培养习惯 三 教学过程: 指导看图
1. 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 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推()浪()悄()洒()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感情)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指名试读课文。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3.细读6-8自然段。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4.小结。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板书: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⑵指名读课文。⑶质疑。⒋理解每句话。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⑵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为了,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练 习 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协作查字典。
2、理解词意 a、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b、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第二部分教学
1、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第三部分教学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第二课时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秧、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c出示“秧”,指导书写
d说说“秧”是什么结构,书空。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秧”,并临写。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读读背背
审题,明确题意 指导学习词语 生自读成语 指名领读,正音 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 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5)练习背诵 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学习古诗 :师范读古诗 生看图,说说图意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小组内互读,指名读。说说古诗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题意 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三、指导
四、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
每人在小组里介绍。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小组里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全班同学评议。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1)向右上逆锋起笔;2)提笔圆转;3)中锋向右行笔;4)提笔圆转;5)回锋收笔。
2)a师范写b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c交流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初春》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分别从春雨、春色动植物的特点、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把初春写得美丽、迷人。《妈妈,请别阻拦我》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表达了孩子们自立......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教材选......
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长城和运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1.1 大海的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