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讲评教案_期中考试讲评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讲评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期中考试讲评教案”。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教案设计(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一、讲评目标: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学科语言、书写、序号化、段落化、提示语)。

3、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与方法,总结答题的规律。

4、培养学生最大限度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归纳、概括、比较、评价能力。

5、培养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刻苦精神。

6、判断历史材料真伪的能力。

二、错题与分数分析:

1、错题统计与错因分析:(1)错题统计:(10人以上)题号 2 3 5 6 10 11 15 16 18 20 人数 15 26 24 30 25 22 10 14 15 10(2)错因分析:

①审题粗心,对题干、选项、命题意图(考哪里)不能准确把握。第16、18、21(1)题 ②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如第3、10题。

③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欠缺。如第2、5、15、20、21(2)(3)、22(3)(4)题。

④提取、理解历史材料(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的有效信息能力欠佳。如第6、21、22、23、25题。

⑤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如第22(2)题。

⑥归纳概括、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欠佳。如第6、12、21(1)、22(2)题。

2、分数统计:(1)80-90共1人;70-80共2人。(2)Ⅰ卷40分以上共6人,其中45分以上3人,最高51分。Ⅱ16分以上共7人,最高分18分,35-40分共10人。

3、试题分析: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中外、横向、纵向考查。

三、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

1、学生自主纠错,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5分钟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自主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8分钟

3、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典型错题约15分钟

(1)第4题: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

【同类训练】马丁•路德坚持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B、天主教兜售赎罪券 C、教皇对马丁•路德的围剿

D、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方法归纳: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的考虑

⑥知识回顾:19世纪上半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原因。

(2).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政治制度.振兴中华

B.经济制度.御侮强国

C.军事技术.抵抗外侮

D.印刷技术.传播西学第11题:

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古希腊、罗马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弘扬

⑤方法归纳:性质类问题,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

⑥知识回顾: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3)第16题:①考点: 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见《5.3》相关习题。⑤方法归纳:排除法的运用 ⑥知识回顾:(4)第20题: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李鸿璋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立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⑤方法归纳: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中心项 ⑥知识回顾:洋务运动的意义。

4、总结技巧与方法、规律。写在学案上或试卷上。(组内交流,收缴,)约5分钟

5、巩固与落实:练习,见《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选择题,约10分钟

第2课时

(二)材料解析题

1、卷面案例约6分钟(1)案例一

杨洋同学复述答卷情况(2)案例二

冒健同学复述答卷情况(3)案例三 孙慧同学复述答卷情况

小组讨论回答:从卷面规范看,案例一、二、三哪个更好,为什么? 从回答内容看,案例一、二、三哪个更好,为什么?解题思路是什么? 讨论回答:同样都是8分,这些案例存在哪些不足?

2、自主合作分析试题,重新整理答案。约20分钟

3、试题思路分析:约10分钟 21题:

(1)问,要分析明确材料中的文字含义;理解“怎样的明显变化?”这类问题怎么回答。(2)问,分析文字,联系课本。注意要求回答什么:影响。基础不牢,迁移能力不够。(3)问,明确回答什么:原因。什么原因:什么历史现象的原因。回答内容:所学知识。对课本宏观把握不够,审题不仔细。(4)问,“趋势”类问题的规律性回答不够(包括有题头和无题头两类)22题:

(1)问,时序不清,回答要点不全面。怎样回答“大跨度、大综合”一类问题仍然不明确。(2)问,回答很好。

(3)问,总体不错,个别同学找不准、找不全材料,对材料不能很好地概括。(4)问,“文字”拟定不能反映材料的内容或片面。

3、强化练习:(1)、“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继承、借鉴与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① 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6分,每一答案要点不超过两字)

材料二见《一轮》相关习题

4、学生总结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并上交

【教后记】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教案设计(第六单元)

第1课时

一、讲评目标: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学科语言、书写、序号化、段落化、提示语)。

3、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与方法,总结答题的规律。

4、培养学生最大限度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归纳、概括、比较、评价能力。

5、培养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刻苦精神。

二、错题与分数分析:

1、错题统计与错因分析:(1)错题统计:(10人以上)题号 1 3 4 6 10 11 13 16 17 19 20 人数 11 26 14 30 25 22 12 14 15 16 14(2)错因分析:

①审题粗心,命题意图(考哪里)不能准确把握。第6、10、21(1)、22(1)题 ②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史实混淆。如第3、10题。② 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欠缺。如第2、5、15、20、21(2)(3)、22(3)(4)题。③ 取、理解历史材料(文字材料,特别是图片、表格)的有效信息能力欠佳。如第5、11、22、23、45题。④ 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如第21(2)题。

⑥归纳概括、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欠佳。如第3、11、22(1)、23(2)、24、25题。

2、分数统计:(1)80-90共0人;70-80共5人。(2)Ⅰ卷40分以上8人,其中45分以上1人,最高48分。Ⅱ卷16分以上共7人,最高分18分,12-16分共9人。

3、试题分析: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横向、纵向考查。

三、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

1、学生自主纠错,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5分钟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自主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找正确答案和错因,标注在试卷上。明确考查了哪个知识点。约8分钟

3、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典型错题约15分钟

1、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翻封建帝制②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③政治革命的根本④建立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

【同类训练】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⑤方法归纳:理解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旧与新”

⑥知识回顾: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4、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①考点: 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启蒙运动的实质是()

A、古希腊、罗马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弘扬

⑤方法归纳:性质类问题,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

⑥知识回顾:新三民主义的性质分析。(3)第8题:①考点: 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见《5.3》相关习题。⑤ 法归纳:排除法的运用 ⑥ 识回顾:(4)第15题:①考点:②错因: ③解析: ④同类变式:、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⑤方法归纳: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中心项

⑥知识回顾: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

4、总结技巧与方法、规律。写在学案上或试卷上。(组内交流,收缴,)约5分钟

5、巩固与落实:练习,见《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选择题,约10分钟

第2课时

(二)材料解析题

1、卷面案例约6分钟(1)案例一

严蓉同学复述答卷情况(2)案例二

高嘉琪同学复述答卷情况(3)案例三

丁元同学复述答卷情况(4)案例四

孙超成同学简述答卷内容。小组讨论回答:从卷面规范看,案例一、二、四哪个更好,为什么? 从回答内容看,案例一、二、三哪个更好,为什么?解题思路是什么? 讨论回答:同样都是6分,这些案例存在哪些不足?你的建议是?

2、自主合作分析试题,重新整理答案。约20分钟

3、试题思路分析:学生汇报。约10分钟

21题:

(1)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写出材料一中属于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的文字。(4分)

历史叙述:注意阅读 历史评价:注意阅读

(2))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基础不牢,迁移能力不够。

(3)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8分)22题: 存在问题:时序不清,回答要点不全面。怎样回答“大跨度、大综合”一类问题仍然不明确。

22题(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面,存在问题:审题不仔细,时序不清,逻辑混乱。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暴露问题:基础不牢,迁移能力不够;审题不仔细,时序不清,逻辑混乱,角度太小太窄。

3、强化练习:夯实基础,提高解题能力。见《一轮》相关习题

4、学生总结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并上交

【教后记】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2、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3、培......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逯东辉一、教学目标1.能记住人类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 2.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3.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三历史习题课讲评模式

高三历史习题课讲评模式一在习题的选择上,每套题严格按照高考要求,教师严格把关,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二、在习题的处理上,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起到点拨引领的作用。1、分......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三历史段考总结 2017-10-25一、考试成绩分析及原因试卷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材料题和高考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考出了不应该的低水平,主要存......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讲评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讲评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 教案 期中考试 历史 期中考试讲评教案 教案 期中考试 历史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