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案_教案说课
说课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说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说课教案
佛山二中政治科:刘礼华
教材选用:人教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针,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发散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
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深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3、教材的处理:
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与课联系: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再现和深华,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真理的含义。②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③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2、能力目标: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②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④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图示法(板书用)
2、学法:
①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②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新的理念。
③图示法:化繁为简,帮助理解、方便记忆,培养发散思维。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把漫画、动画、图片等课件展示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
操作程序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策略分析
创设情境1
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用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图文并茂)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认识名人,了解目标、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1、本节课内容偏多,2、宜
采用简洁的、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
3、创设形象情景,4、引起
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
究欲望。
创设情境2
——探究活动一
探究真理的科学含义
1、用PPT演示:实用主义
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图文并茂)。
2、设疑:①詹姆士关于真
理的说法错在哪里?②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3、适时启发引导。
1、联系旧知进行思考
探究、讨论交流。
2、学生发言,3、各抒几
见,在老师的点拨下形
成理念。
1、通过比较分析,2、让学
生感悟归纳“真理”的科
学含义。
3、学生设疑,4、促使学
生存疑、质疑,让学生
处于“愤悱”的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3
——探究活动二
探究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用PPT演示:漫画
“下雨好不好?”
2、设问:为什么对同
3、一对
象有不同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吗?
4、适时引导、点拨,5、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
1、结合生活实际、自
己的实际进行对照思考、讨论交流,发言。
2、阅读课文,3、并举一
反三,获得感悟,形成理念。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问
题,通过发散思维,引导
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深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人的主观因素会影
响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从
而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4
——探究活动三
探究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展示:“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2、设问:你能帮助他们
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么大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回
答小孩的问题?难道真
理不止一个?
3、适时引导、点拨,4、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
1、运用所学的物理和
地理知识解释“辩日”
问题。
2、阅读课文进一步探
究其它问题。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老师点拨,形成理念。将问题生活化、趣味化;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
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
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
果,更进一步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5
——探究活动四
探究真理的相对性问题
1、用PPT展示:有关三角
形内角和小于、大于180度的科学发现的材料。
2、设问:新的科学发现是
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这又说明了什么?
3、适时引导、点拨,归纳。
1、阅读课文,2、联系旧
知思考问题。
3、探究问题:讨论交
流——回答问题——经老师点拨后感悟,形成理念。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
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
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
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创设情境6
——探究活动五
探究真理的发展问题
1、播放Flash:关于人与自
然的环保教育材料。
2、设问: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为什么?
3、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渗透德育。
1、观赏动画镜头。
2、读课文,3、联系旧知
思考问题。
4、分组讨论交流。
5、代表发言、其他同
6、学补充。
7、小组之间评价。
8、经老师点拨,9、形成理念。用新鲜的手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将课堂的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探究,形成理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进全面升华。
课堂小结 精讲: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探究有关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然后讲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最后得出结论:追求
真理是一个过程,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归纳得出结论:追
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动手做好相关的笔
记。简化内容,重温知识,强
调重点。
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题(见附录)。
2、评讲习题,3、进行方法
指导。讨论完成练习 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
握情况。
拓展与延伸 播放歌曲《红日》,出示
拓展题(作为课后作业)
(见附录)轻松、动情地听音乐,产生共鸣。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
升华,巩固重点,训练学
生做开放试题的能力,这
也是新课程的命题方向。
六、教学反思
1、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能做到六动:动眼看、动口议、动情读、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课堂讨论热烈,交流广泛,思维活跃,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3、本节课的容量偏大,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4、在探究活动中,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以后要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对他们持开放式的评价态度。
5、存在的困惑:一是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是不是“热热闹闹”就好呢?我个人认为探究式的教学必须立足于课堂,不能让学生去打消耗战,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创设好情境,设置好探究的问题。二是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的舞台上,我们怎样来照顾和扶持弱者?是强弱搭配好,还是强弱分层好?
附录:
一、板书设计
二、巩固新知:
1、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在对同一对象的饿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2、“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的模式,从来没有得到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
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B、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C、意识依赖于物质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lO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应在实践基础上不D、断发展
E、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三、拓展与延伸:
(1)当我们在实践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为什么?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材分析: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二、学情分析:质点模型是高中提出的第一个模型,比较抽象,学生在初中......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整个生物界最基本的有机物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
《鸿门宴》说课案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
(一) 教学内容1.本课是Unit 2 heroes Leon 1 Modern Heroes 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分别介绍了National hero, History makers,Sports stars 和 Superhero。这几篇文章的主题都是h......
说课教案:田径跨栏本次说课内容为田径跨栏,共分为14个部分第一, 本课指导思想:本课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