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春》朱自清_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教案《春》朱自清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思路;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的严谨、精妙的构思;

②品味散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品味作品的语言。

解决难点办法 :引导学生采用分析修辞手法和品析关键词的方法来揣摩欣赏精彩语段,突破难点。(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教学方法】

《春》篇幅较短且优美,通过诵读、分析文章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珍惜自然的感情。在诵读中适当穿插品、议、赏、写,把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二.简单介绍(展示课件)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

(1)感知阅读: ①播放诵读音频,正字音。

朗润(lǎng)鸟巢(cháo)钻(zuān)出 婉(wǎn)转

嫩(nân)绿 稀疏(shū)眨(zhǎ)眼 抖擞(sǒu)

酝(yùn)酿(niàng)披蓑(suō)戴笠(lì)②齐读

要求: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③自由诵读,画出好词好句。

四.跳读理清脉络

(1)提问:1本文可分三层,请在“春”前加一个恰当的动词,概括每层的意思,且这个词还能表达出作者对春天地感情。()春天(盼望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2)提问:这三个层次的顺序能互换吗?(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明确:不能,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未到,热切盼望;春到,尽情描绘;最后,激情赞美。行文的顺序体现了本文严密的思路,精巧的构思。

四、研读“绘春”部分,欣赏春天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老师出示问题组)1“绘春”部分作者深情描绘了哪几幅图,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幅图的特点,初步感知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派代表发言后老师归纳总结)

(3)提问: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板书)

第二课时

五.细读赏析

(一)盼春(第一自然段)1.齐读 2.提问

提问1.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盼望着” “盼望着”(与一个“对比”)

明确:叠用,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渴望 提问2.为什么用“近”字,而不用春天快到了? 明确:把春天拟人化

提问3.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总概轮廓(第二自然段)

(二)春草图

1、作者是怎么描写春天的小草?从文中找出关键字。明确:质感:“嫩嫩的”

颜色:“绿绿的”

生命力:“钻”

分布:“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分析句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明确:“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显示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描绘春草,为什么要穿插人的画面?

明确:表面写草,实际写草(侧面描写)

(三)“春花图” 1.学生齐读 2.提问

提问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总结: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提问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提问3: 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二)“春风图”

1.教师范读。2.提问: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的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明确: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六.自主探究:赏析词句,感悟精美的语言

1、提出问题:从余下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试着写出简单的欣赏性的文字。

点拨:赏析语言可以从分析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入手。例如文章的结尾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崭新的,美的,有着旺盛生命力地特点。

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关键词有时是一个生动的形容词,如“朗潤”一词形象的写出了春回大地,积雪消融,明朗润泽地春意;有时是某一个精确的动词,如“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中的“逼”形象的写出了青色跃然入眼的感觉;有时还可以是叠词,如小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从春草的质地、色泽、触感等方面形象的写出了春草的鲜嫩、柔软、可爱。

重点:如何分析?(修辞 内容 情感)

七.作业:模仿朱自清的《春》写《秋》,字数500字左右,下星期上交。

朱自清《春》教案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

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春》......

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朱自清《春》教案,希......

朱自清 春 教案

0901012014中文师范091吕婧朱自清《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对景物描写的准确而生动的句子,掌握课文用江南春天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天的写景方法。2、了解写景散文“形散神......

《春》朱自清教案

《春》朱自清教案教案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朱自清教案,欢迎阅读参考!《春》朱自清教案一教学目标:1......

《教案《春》朱自清.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教案《春》朱自清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教案 朱自清 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教案 朱自清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