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春 教案_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2020-02-28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朱自清 春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0901012014

中文师范091

吕婧

朱自清《春》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对景物描写的准确而生动的句子,掌握课文用江南春天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天的写景方法。

2、了解写景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初步掌握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方法。

3、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大体脉络,了解作者所写的春天的具有象征性的几幅春景图。

2、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掌握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方法,并能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并通过对课文最后三个比喻句的解读,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教学方法:朗读欣赏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大家来说说,你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例: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那么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写景散文《春》。

二、作者简介(2分钟)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脉络,并尝试给下列词语加拼音。(2分钟)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â)笼(lǒng)着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四、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春天的独特美,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8分钟)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2-7节):绘春

第三部分(8-10节):赞春

五、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对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尝试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句子特别之处。

这些景物写的乱不乱?对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15分钟)

例如: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的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六、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七、作业

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10分钟)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研习课文(15分钟)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文章一共描写了几幅春景图。

例如: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

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三、这几幅春景图分别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8分钟)

板书设计:

特点层次

春草图钻鲜嫩

春花图繁茂 艳丽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和煦 轻盈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细密 平和植物-人

迎春图赶趟儿

思想感情:赞美喜爱

四、再次研读课文,文章末尾为什么用了三个比喻句?它们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呢?(3分钟)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新” 新的开始,给人以希望

“春天像小姑娘”--“美”春天装扮大自然,美化人间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强”象征春的强壮的生命力,清纯活力。

五、作业设置

学习朱自清散文的写作手法,尝试用拟人、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写景散文,字数在500字左右的文章。

朱自清《春》教案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

教案《春》朱自清

朱自清《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思路;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春》......

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朱自清《春》教案,希......

《春》朱自清教案

《春》朱自清教案教案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朱自清教案,欢迎阅读参考!《春》朱自清教案一教学目标:1......

《朱自清 春 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朱自清 春 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教案 朱自清 春朱自清详细教案 教案 朱自清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