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_师说的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师说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师说的教案”。

(一)课文掌握及主题理解

阅读课文,理解标题“师说”的含义,了解“说”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各个小组结合注释分析概括各段基本内容,疏通文义;4个小组分别准备各段讲稿,特别要注意要当好“小老师”,就必须要备好课。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小组研究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1.查找概括资料,解释标题含义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概括,采用学生讲解、教师概括的方法。《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分组概括分析各段基本内容,疏通文义

全文共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部分。学生分4个小组分析各段基本内容,疏通文义,分别展示完成结果,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教师指导点拨。

以下内容由教师进行讲解:

第1自然段,论述了教师的职责、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的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再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申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最后推论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一择师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自然段,阐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原因,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相对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第二层,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奇怪现象。三层对比,第一层是以古今时代作纵向对比。第二、三层是根据社会上不同的对象作横向对比,全面深刻,发人深思。

第3自然段,正面阐述应当如何从师。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再举孔子的择师言论作引证,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4自然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

教师解说“说”这种古代文体。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例如我们学过的《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等。

3.把握本文判断句式的运用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例如本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4.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的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以上2~4主要由教师举例解说。

(二)活动步骤

1.自由组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的讲授。2.根据本组的任务,每人都写一份简单的讲稿。3.教师讲述讲稿的要求

考虑学生能力有限,对编写讲稿只能做大概要求:(1)体现朗读环节,适当加以朗读方法或技巧。

(2)了解各段基本内容,从疏通文义、重点词句理解入手,理解段落表述的中心。

(3)学习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4.每组选出一份完整的、方便操作的讲稿,整理修改。5.每组选出一名上台展示的“小老师”。6.师生共同研究评价标准,制定评价表。7.教师宣读评价标准,提请大家参评。

8.“小老师”按照所讲段落的顺序上台展示。每次授课时间5—7分钟。

9.在讲授的过程中,“小老师”可以带讲稿,调动班上的同学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若“小老师”有卡壳或接不上来的地方,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

例如:

(1)第1自然段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朗读时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2)第2自然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今之众人——古之圣人圣益圣,愚益愚(疑问语气)为子择师——自身耻师小学而大遗(肯定语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讽刺语气)(3)如何理解第3自然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是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4)第4自然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总结全文。这段话中“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表示作者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赞成以道为师的好风尚,分别照应了前文的第2、3自然段。

10.教师公布各小组得分。学生代表进行点评。

11.教师布置作业:全班4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段落,找出段落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然后将4个小组的成果合成,教师讲解、点拨。

参考答案: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读:通“逗”(3)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一词多义】(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代词,这,这一类(3)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4)而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并列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承接 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 如是而已

表陈述语气

师说教案

▲语言知识积累 1. 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 古今异义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师说》教案3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1 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正确......

师说教案

师 说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3.......

师说教案

《师说》优秀教案2008年01月15日 星期二 下午 07:19 《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3、掌握重要字词......

《师说》教案

《师说》 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

《师说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师说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师说的教案 教案 师说 师说的教案 教案 师说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