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_师说的教案
《师说》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师说的教案”。
师 说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荀子的《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韩愈《师说》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思考:
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四、研读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2.人为什么要从师?当以何人为师? 老师的重要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师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终不解矣。
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第二段分论点是什么?是如何论证从师的重要性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本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于其身,耻学于师
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3.第三段核心句(论点)是什么?是怎样论证的?
圣人无常师。
援引例证。以备受推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4.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李蟠“好”的正是韩愈倡导的“六艺经传”;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肯从师而学,李蟠不受风气影响,拜韩愈为师。
五、总结
本文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老师的重要作用和人的认识规律方面阐释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段先提出师道之不复的观点,然后通过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第三段以孔子事例,赞赏李蟠从师,从正面阐明从师道理,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围绕从师反复论证,又处处照应,结构严谨。
六、作业:1.背诵全文 2.《学海》练习
▲语言知识积累 1. 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 古今异义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师说》教案3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1 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正确......
师 说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3.......
《师说》优秀教案2008年01月15日 星期二 下午 07:19 《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3、掌握重要字词......
《师说》 教学目标 :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