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_人教版九年化学教案全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九年化学教案全”。

[新授课]第 周授课人:

课题1 空气(第5课题)

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2、学生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合作探究:

1、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观察记录分析讨论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归纳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变式训练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归纳总结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新授课]第 周授课人:

课题2 氧气(第6课时)

情境导入:回忆在第一单元了解有关氧气的一些知识。(学生简单叙述)合作探究: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变式训练: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文字表达式:铜(Cu)+ 氧气(O2)加热——→ 氧化铜(CuO)(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归纳小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新授课]第 周授课人:

课题3 制取氧气(第7课时)

情境导入:

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气

教师介绍: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合作探究: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b.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c.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归纳小结:

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氧气(O2)b.注意事项: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拓展提高:

(1)从液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

(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这三种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3)从液态空气、高锰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新授课]第 周授课人: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第8课时)

复习导入: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的气体,具有_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________。

2、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________的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__的固体粉末,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___的固体。例题训练:

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什么?(B)A、通电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成水和氧气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D、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到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以启开的是什么?(B)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3、某学生分两步进行实验:①将约5.6g研细的硫粉和3.2g铁粉在研钵中混合均匀;②将混合物装入试管加热,产生强烈的发光发热现象。请你设法证明:实验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实验②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用吸铁石)能力测试

1、某同学用小刀切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入盛有小半杯水的烧杯中,钠块与水一接触即剧烈反应,钠块立即形成圆形金属小液珠,在水面不断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直到钠珠消失,反应完全。反应过程中有可燃性气体产生。将反应后的溶液分分为二,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入2滴无法酚酞溶液变红。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简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2、指出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

⑴、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炸裂。(瓶底未预先装入细沙或水)⑵、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试管口未放置一团棉花)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中混有氮气。(未待气泡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A、冰水 B、干净的空气

C、盐酸 D、工业酒精

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C)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B)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6、由于森林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D)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粉尘

7、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B)

A、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

B、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氨 C、加热高锰酸钾 D、石蜡燃烧

8、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D)

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液态氧是没有颜色的9、下列关于化学性质的正确描述是()(C)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木炭燃烧 C、木炭能燃烧 D、氧气常用来炼钢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凡在通常状况下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B、燃烧、爆炸(化学)、缓慢氧化、自燃的实质都是氧化反应 C、缓慢氧化既要放热又要发光,只是速度慢

D、夏天可燃物易燃烧是因为夏天可燃物的着火点低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九年级化学 第5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课题 1━ 质量守衡定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语文三上二单元教案

课题:5、灰雀 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单元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人教版九年化学教案全 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化学教案全 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