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教案_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与价值观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
3、C60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结构: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2)用途: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总结:
1、列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2、碳和炭的区别
碳: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讨论: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1、常温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5-5,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讲解:在常温下,碳跟氢气一样,化学性质稳定。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可用燃烧的方法,由此可见,碳具有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C +
O2 点燃CO2(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小结:碳跟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其产物不同。2)还原性
实验:演示[实验6-2] 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并纠错,巩固制氧装置。
现象: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原理:C +2CuO 高温 2Cu +CO2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产生CO2)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并且还容易有煤气生成?
讲解:C +CO2 高温 2CO(吸收热量)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暧、加热,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
小结: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碳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空气充足:
C +
O2点燃CO2 空气不充足:
C +
O2点燃CO2
2H2+O2点燃2H2O
还原性
C +2CuO高温2Cu +CO2↑ C +CO2高温2CO
H2 +CuO △
Cu +H2O
练习:学习指要 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与价值观
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及多媒体 【实验准备】
器材: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第二单元我们制取过氧气,今天再来探究制备二氧化碳,首先看以下几则信息。
投影:
1、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石灰石等)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把燃着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把 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中,木条。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说明CO2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在标况下,CO2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5、CO2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讲授新课: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活动探究:
步骤
现象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速度适中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
开始有气泡产生,反应逐渐停止
结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难于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瞬间结束,不便于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板书)
投影: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种 固体和固体反应
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应 发生液体和液体反应 装置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
密度比空气大的向上排气法 气体排空气法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向下排气法
装置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溶解度 CO2
O2
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投影:各种仪器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
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活动:各组修改各自的装置。总结:略 练习: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完成)
讨论:如何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一瓶二氧化碳,需要哪些步骤?
三、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板书)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收集气体。
思考:
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已收集满?
讨论总结:
四、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板书)
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由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学生活动:制二氧化碳并检验、收集一满瓶二氧化碳。(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总结:
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练习:学习指要
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教学反思】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物理性质
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变扁了
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1.977g/L为空气的1.5倍
3、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化学性质(板书)
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活动探究: 编号 2 3 4
操作
石蕊 + 稀醋酸
石蕊 +水
石蕊 +CO2
石蕊试液 + CO2加热
现象
紫→红
紫
不变色
紫→红 红→紫
分析
结论:
(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
(2)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3)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
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CO2+H2O = H2CO3 碳酸的分解:H2CO3 = CO2↑+H2O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 = CaCO3↓ +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讨论: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 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答: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 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OH)2接触,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如
C+O2点燃 CO2
CO2+Ca(OH)2=CaCO3↓+H2O(三)CO2对生活影响
1、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致冷剂人工降雨
3、工业原料
(四)CO2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1)产生: 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2)危害
3)防止措施:阅读课本 总结:略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导入新课:(情景设计)从一氧化碳的毒性导入
3、讲授新课: 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板书)
1、物理性质(板书)
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79页
小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2、化学性质(板书)
(1)可燃性(与氢气、二氧化碳比较)展示:多媒体动画[实验6-7] 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理:2CO +O2点燃 2CO2 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氢气、碳单质比较)展示:多媒体[实验6-9] 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理:CO +CuO △
Cu +C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3、一氧化碳的用途(板书)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小结: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燃料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板书)2CO + O2点燃2CO2 CO2 + C高温2CO二、一氧化碳的毒性(板书)阅读:课本第117页 讨论:
(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3)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板书)
讨论: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如何处理尾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
小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差异,一氧化碳与氢气性质的相似性。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检测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K-39Ca-40Mn-55Cu-64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记住常见的碳单质、性质、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3、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污染 知识要点:一、碳的几种单......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介绍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05年5月19日,河北承德暖儿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是A、乙醇 B、甲烷 C、......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