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_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

I、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运用网络查阅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信息等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认知与想象历史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论坛”,启发、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及相关知识进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网络、课堂阅读、陈述、比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渠道获得历史信息。指导学生进行处理这些信息并形成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实践,以培养学生检索、阅读和解释史料的能力和历史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知并体会: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及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Ⅱ、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的覆没、《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Ⅲ、教学设备

CAI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及网上资料组成。)Ⅳ、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Ⅴ、教学设计思想

1、整体感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继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战争,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耻辱是前所未有的,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引发中国人不得不思考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出路。可以说,此后发生的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事件都是在甲午战争大大挫伤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感情的基础上爆发出来的一声呐喊。因此,甲午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深入认识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2、具体构思。①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是现代教育的趋势,考虑到实验区已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实际,本课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②为了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同时又不影响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我对教材作了一定变动,即按原因——经过——结果——启示——影响这条线索进行讲解。③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材料左证观点,以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④、为了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本课采用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谈话法进行教学。

⑤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Ⅵ、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放《甲午风云》及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录像片断,通过师生互问互答方式导入新课。B、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三段,并结合日本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及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话:“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启发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归纳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民众起义。

原因往往成为行动的先导,日本正是利用这些原因、借口和它早已作好的充分准备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在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结局中暴露出来的腐朽与无能挑起了这场侵略中国的战争。上述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二、经过(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让学生对本次战争有一个宏观了解,并试着归纳这场战争经过和所发生的重大战役,然后教师板书四大战役。

1、平壤战役

2、黄海战役

3、辽东战役(旅顺)

4、威海卫战役

教师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动态显示日军侵略路线和清军进军、撤退路线及闪动中、日双方发生的伴有米花状和声音的战斗地点,以增强战斗气氛,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进程,形成时间顺序和空间概念。

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我们为何把这场战争叫甲午战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和第三段小字)战争爆发的方式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态度及原因及说明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及网上探究)战争过程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斗争态度与清政府的态度比较说明什么问题?(投影邓世昌等英雄像,播放《甲午风云》录像片断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甲午战争结果及导致结果的原因、启示?(播放录像片《甲午风云》片段,出示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力量对比表及“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分析《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帮助学生归纳清政府失败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板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用线划上。教学生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或“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等浓缩记忆法记住历史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我们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区域、工厂是否合法等方面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进行思考、分析、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组代表阐述危害,教师同时指出辽东半岛的割让对俄国的影响,借以引出:“三国干涉还辽”问题及由此诱发的思考与启示。屏幕出示三条材料:(1)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3)李鸿章说:“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所引材料分析,让学生懂得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电脑显示:《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及谭嗣同的悲愤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指出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等问题,借以总结本课与后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课的关系。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出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片、录像片段及现在“台独”分子企图搞“两个中国”、“一边一国” 等录像片段,让学生对“台湾问题”有一个认识,教师着重指出:台湾自被日本侵占后,台湾人民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反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集团虽败逃台湾继续与新中国为敌,但从没有示意过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相反他一直把台湾当成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子在某些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想要把台湾“独立”出去,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台湾人民不答应,中国人民不答应,中华民族不答应,“台独”分子胆敢越雷池一步,中国人民就一定将他们炸得粉碎,他们也会最终搬起石头炸烂自己的脚,最后落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C、课堂小结

出示《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示》(略),教师边指图边讲解边总结。D、布置作业(略)教学反思:

⒈“导”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导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课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必须使导具有诱惑性、启发性、兴趣性,而如何使导具有诱惑性、启发性、兴趣性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⒉教师导下的自主学习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但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则是我课下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另外,有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还不够适应,跟不上节奏,这也需要课下反思,找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3、学生基础知识差,我设计的问题有些学生很难回应,问题如何更贴近学生实际也需要我课下进一步反思。

4、有的学生认为还是传统上法好,他们知道事件的因与果,并能够很快地记下来,而课件演示较快,他们很难细致地记下来。有的学生说,这种教学方法好,他们印象深刻,但要记下来较难。如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也需要我课下反思。

5、课件引用资料丰富,对理解课文、分析事件有帮助,但如何做得更紧凑、更贴切、更有效率则需要我进一步反思。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550025)电子邮箱:zyh690306@163.com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情预测: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班别: 姓名: 学号: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知道黄海大战和邓世昌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2.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通用18篇)由网友“Reiu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篇1: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I、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以及邓世昌的事......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甲午 中日 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甲午 中日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