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_三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小熊历险记 ——初识信息与信息技术
活动1:分析漫画,认识身边的信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漫画,分析漫画。
2、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形式。
3、让学生知道我们怎么样获取信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形式。
难点:引导学生透过漫画内容,作出合理的猜测和正确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二、新授内容。
(一)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出示课件。
1、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拔。指导学生分析漫画,透过漫画作出合理的猜测和判断。出示课件
(二)透过漫画中的内容,你还能猜到什么?
画面内容:我的猜测和判断 小熊的衣着 小熊的性别 第一幅图中小熊的表情 第二幅图中小熊的表情 教师小结:你从漫画中所看到的,都是图片向你发出的信息。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声音以及其他一些方式传送的消息。
(三)假设你是漫画中的主人公小熊,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出示学习单,学生交流完成。
1.出发前,你如何判断当天天气是否适合出游? 2.在海上划船时,你如何判断是否会发生危险? 3.当妹妹摔倒时,你如何判断她是否受伤?
4.当你拿起手机想给家人打电话时,你如何判断是否能利用该手机与外界联系?你如何判断电话是否已接通? 集体交流,三、教师小结:
信息的内容丰富多彩,信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广播里播放的声音、电视中播放的视频、报纸上刊登的文字和图片等,都是信息的形式。
四、拓展延伸
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可以接收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 阅读知识园地。
活动2:看图说故事,了解信息的利用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信息利用的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利用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接收通过同学们的表情、声音发出的反馈信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根据漫画写出小熊历险的故事。
老师:阅读漫画,其实就是你通过眼睛从漫画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将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写成一个故事,其实是你的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2.向全班讲述小熊历险的故事。
学生活动 老师:你向全班讲述故事,是一个你借助自己的发声器官,将信息传递出去的过程。而对你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通过各自的听觉器官,接收信息的过程。
学生阅读知识园地,了解信息利用的基本过程。
3.出示学习单 你在看图说故事的活动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完成下图。
信息利用的基本过程: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
三、教师小结:
当你向全班讲述故事(传递信息)时,你会同时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接收同学们通过表情、声音发出的各种反馈信息。
活动3创编故事,了解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观察漫画,编故事,了解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在故事中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一、观察第三幅漫画,想一想,小能可以用什么办法向外界 发出求救信息,对这些办法进行比较,完成以下表格。
二、分别指出下列哪些技术和工具是帮助人们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的。磁带、收音机、显微镜、电视机、听诊器、广播、印刷术、雷达、电话机、算盘、计算器。
三、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创编一个现代版小熊历险的故事,故事里的小熊要使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
活动1 揭开神秘机器的面纱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能列举计算机在学习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卫生、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知道计算机硬件组成;识别常见计算机外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了解计算机软件的概念;能列举计算机常用软件。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名词的记忆与区分。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单元前两页的漫画故事,提醒学生漫画中的神秘机器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2.你们喜欢计算机吗?你会用计算机干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在学习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卫生、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问:刚才大家所看到的是生活中的计算机,那么计算机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呢?如果不是,会是怎样的呢?
二、引入课题。板书:揭开神秘机器的面纱 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出示 ENIA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ENIAC,它于 1946年诞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2.教师补充讲解按四代计算机的顺序,配合准备好的图片、视频资料及实物,讲解相关的知识。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三小结:
计算机经历了许多次变革,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观察老师模仿小熊爸爸用计算机制作一份“报告”(自我介绍)的操作。
2.说说制作一份“报告”的流程,用到哪些相关设备? 3.揭示课题:本节课继续了解神秘机器——计算机的组成。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学习单的填写。①教师操作哪个部件将文字输入计算机?
②哪些设备能清晰地将老师输入的自我介绍文字显示出来? ③哪个设备主要负责指挥显示器和打印机等设备进行工作?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先请同学们自学 P25、26,边看 书边思考:
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利用计算机硬件的演示动画,或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模拟)拆装主机。
三、归纳小结
教师归纳: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如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活动2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1、知道 Windows XP 环境下的桌面组成,认识主要的操作部件,知道其功能。
2、了解开始按钮和任务栏的功能,能找到并运行软件。
3、掌握鼠标使用方法,能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4、通过学生观察、尝试等活动,发现并说出操作界面各操作部件的功能。
5、形成细心观察、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开始按钮和任务栏的功能,能找到并运行软件。【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观察、尝试等活动,发现并说出操作界面各操作部件的功能。
机器装备:已安装 Microsoft Windows XP 操作系统。认识桌面
1、请学生回顾活动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并不神秘,确定今天学习任务,开始使用计算机。
2、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启动计算机,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电源按钮的识别,由圆圈和竖杠组成。要求学生观察启动时画面的变化。
3、要求观察静止后的画面,指导学生完成 P29 学习单。
4、介绍画面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操作系统发展,重点突出“大管家”的作用。
观察,阅读,填写。仔细听讲。
学生在回顾活动1的学习时已经对使用计算机蠢蠢欲动了,不用过多的情境导入,直接引入新课。通过学习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点点鼠标 开始操作
1.准备图片板书或是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鼠标操作图示,自主学习,并布置学着做任务,要求学生完成 P30学习单。
2.展示并小结学生完成情况公布学习单正解答案,表扬完成度好的学生,并鼓励接下来继续努力。
3.布置自学任务,学着点击开始按钮,根据书本 P31-32 操作,完成 P33 学习单。
4.指导学生交流,开始菜单里发现了什么,有些地方后面有小三角,有些没有,为什么?
图形界面 功能丰富
教师简单总结图形界面主要操作部件后,直接多媒体展示或板书出示学习任务,完成P34 页学习单,并自学 P35 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尝试操作。
学生通过前面环节的自学,已经能很好参与到学习中,这里教师可以布置好要求,放心让学生操作。提问:计算机要休息,是不是直接关闭电源按钮呢?
同学们在点击开始菜单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回答。
总结关机方法。通过问题式的引导,帮助学生思维。
活动3 初步体验 Windows应用程序
【教学过程】学会使用帮助功能解决软件使用上的困难,及时保存文档、节电和保护显示器等。理解文件及文件类型、文件属性; 理解文件夹和文件的关系,能正确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尝试,体验写字板软件的功能,学会使用输入法; 模仿图示,调整指法以及正确坐姿; 在输入日记过程中,初步掌握输入指法观察分析文件及文件夹,比较不同,判别功能,尝试建立文件夹。【教学难点】模仿图示,调整指法以及正确坐姿; 在输入日记过程中,初步掌握输入指法。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回顾旧知
引导学生回忆鼠标操作的方法(单击、双击、右击、拖曳)回顾,回答 复习过程,为接下的环节做铺垫。
玩游戏
1、提问打开“扫雷”的方法。(提示:从开始中寻找)老师在此时做引导
2、阅读书本 P36,自学扫雷软件游戏规则。
3、总结学习情况,选择学生演示。
二、布置任务“纸牌游戏”,明确学习要求: 探究此游戏需要哪些鼠标操作方法? 探究游戏规则以及玩法。(巡视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帮助)
1、尝试打开软件。
2、自学掌握扫雷游戏
3、学生总结得失按要求探究规则玩法引导学生尝试,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 ,发挥学生主动性,发现自身不足,以便改进注意学生纪律,关注学生探究活动方法。
三、总结
提问游戏中你使用哪些技巧,以后遇到软件不会用,你会怎么做?你在学习中是否按要求参与活动了?
学生总结自己得失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活动4 利用“帮助”解决困难
【教学目标】
学会 Windows 帮助系统的使用。
通过活动,养成使用帮助系统的习惯。
通过活动,学会利用身边的助手解决疑问的方法。
通过对帮助系统的认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及不断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 Windows 帮助系统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养成使用帮助系统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 1 课时
引入课题 “请谁来帮忙?”
列一系列操作中的疑问如P60 所示,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没有老师和同学家长的帮助下,计算机能不能帮我们呢?
1.引导学生打开 Windows 的帮助和支持 除开始菜单为,还可以介绍 F1按键的使用。
2.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窗口中使用F1 按钮,并组织讨论它的功能。1.引导学生选择确切的关键字词。2.演示帮助系统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1.帮助系统的使用 2.关键词的选择
课堂小结:提示学生使用帮助系统来协助自己今后的学习
备课教师:备课组成员:第一课推开智慧门——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早期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2、了解人类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分......
1、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一、教学目的知道信息的意义和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二、教学重难点①知道信息的意义 ②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三、教学地点:教室四、教学过程讨论题:什么是信......
三年级上册第1课、生活和学习中的好帮手——信息技术认知目标:1、认识因特网——信息的海洋2、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能力发展: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
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身边信息多又多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明白生活、学习中充满着信息,从而领悟信息的含义;2、检索和整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与同学......
第一课:信息并不神秘【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有关知识。2.举例说出几条信息,并说明处理的办法。 3.能向同学传播几条不同类型的信息。4.能为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等)传播几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