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_人教版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 乘减
东阳学校 张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教学目标
1、认识乘加、乘减算式。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结合实际运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智慧乐园吗?(出示课件游乐园图)在这个游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解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这些问题。(出示一组木马图)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到木马区。请仔细观察,小木马上有几人?(引导学生说出有3人)
(出示第二组木马图)教师:那现在有几人? 学生:6人。
(出示第三组木马图)
教师:再来一组呢?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吗? 加法算式:3+3+3=9(个)乘法算式:3×3=9(个)教师:为什么可以用3×3 学生:3个3 小结: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用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教师:小木马可好玩了,你们瞧,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上了小木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认识,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人)。
问: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 追问: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总结算法。
方法1: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人)。
方法2: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人)。或者:3+3+3+3-1=11(人)(3)引导观察。
教师指出:像3×3+2,3×4-1的这些有乘又有加减的算式,数学家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算式。
板书: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才能等于11呢?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4)小结。
板书: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三、知识运用。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请根据小猴子摆的桃子,帮它算算一共有几个桃子? 引导学生明确图意,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5×3-2中5×3表示什么?为什么减2? 4×3+1中4×3表示什么?为什么加1? 2.摆一摆。
出示课件:每堆摆5根小棒,摆4堆,在第4堆里拿走2根。小组完成。
指名回答:4×5-2中4×5表示什么?为什么减2? 3×5+3中3×5表示什么?为什么加3? 3.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的第4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5.游戏。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真棒!学得特别认真。下面我们一起玩游戏,请根据老师要求摆图形。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小小的数学家。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乘加乘减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二)过程与方法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
乘加乘减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
乘加乘减课题乘加乘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但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