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_归去来兮辞优质课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归去来兮辞优质课教案”。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第二单元

单元规划

本单元将学习《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四篇文章,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由于所选的课文文体不同:《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一篇赋文,《滕王阁序》是一篇诗序,《逍遥游》是一篇先秦散文,《陈情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文体常识的介绍显得尤为必要。学生只有在弄清了文体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鉴赏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但这四篇文章所抒发的感情也各不相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怀才不遇的悲情,有人事沧桑的感慨,有浓浓亲情的流露。一个“情”字是解读这四篇文章的关键,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注重对“情”的理解和体会,披文入情,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揣摩出作者在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对本单元的教学作出了这样的设想:

本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为9课时:《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2课时,《滕王阁序》是3课时,《逍遥游》是2课时,《陈情表》是2课时。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适当安排2课时来练笔,以“情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做到感情真挚,不少于800字。

本单元教学方法主要以诵读为主,通过讨论、点拨,把握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一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理会文义。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同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借助工具书,能够疏通文义,对于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巩固和完善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归纳整理,从而为解读文本中的“情”字服务。

本单元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不按照课本的程序来教学,这完全可以遵照教师和学生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诸如可以按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来组织教学,也可按文体的分类组织教学,也可按“情感”的类别进行分类教学。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解读“情感”时,不能完全脱离作者和文本。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每一篇课文,都是按照先介绍文学常识,然后疏通文本,最后品味语言,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来设计的。

总之,在学习这四篇文章时,不力求面面俱到,只要求突出一两点,落实到位就行。归去来兮辞 并序

从容说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一篇述志的作品,细致地描绘了他对人生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回归田园的喜悦心情,集中地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不满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抒发了“乐天安命”的思想情怀。

本文包括“辞”和“序”两部分。序文集中地叙述了作者就职彭泽和辞官归田的原因。作者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出任彭泽县令,由于身处官场,与其“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格格不入,而“深愧平生之志”。拟等庄稼成熟再“敛裳宵逝”,适逢妹丧,“情在骏奔”,于是在官仅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主体部分“辞”,抒写了作者辞官隐居的志愿和归田园后的心情感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1段,写辞官归隐的决心。第二层为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第三层为第4段,抒发了作者“乐天安命”的人生感悟。总之,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本文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宣言书。

在写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韵悠长,淡远潇洒,寄托了他的追求和节操。李格非指出:“《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正道出了本文天然淳朴的特点。无怪乎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

教学重点 1.“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质疑和答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赋”的语言特征,对于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物描写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怀;

3.正确理解陶渊明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录音机等。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能归纳“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的句式;

3.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

1.遵循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掌握一些浅近的文言知识;

2.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对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小结;

3.指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人格操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对他同黑暗的社会不同流合污的精神给予肯定。理解并评价作者的“隐居”思想,这种思想在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对课文作充分地预习,梳理课文中的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对一些浅近的文言词语作出注解,疏通全文。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疑难部分作出相关的圈点和整理,以备课堂交流。

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桃花源记》。现在让我们把文章试着齐背一遍„„(师生齐背)一个人间胜境,一个理想王国。她始终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始终诱惑着作者那颗“归隐”之心。作者如何高唱“田园”之歌,如何迈出“辞官归隐”的步伐的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便向我们展示了答案。(板书课题)

导入2:宋李格非赞语:“《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对《归去来兮辞 并序》为什么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呢?下面就让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我们一起来品读它,一起来感悟它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

推进新课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大诗人。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早亡,至陶渊明已家道中落。他年少时,志趣高洁,博学善文,一直在家闲居。29岁才出仕,任江州祭酒,后做过镇参军、建威参军之类小官,过着时隐时宦的生活。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出任彭泽令,后世称陶彭泽,在官80余日即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出仕,一直过着躬耕自资、赋诗饮酒的生活。时人将他与刘遗民、周续之合称“浔阳三隐”(萧统《陶渊明》)。在归田之初,生活充裕,后家中失火,生活日益贫困,常须朋友接济,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由于他十年辞征不就,时人敬称他“陶徵士”,死后朋友私谥“靖节”。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诗歌今存近130首,辞赋3篇。大多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因此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著名诗人。

他年少时,诵读儒家经书,“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五),培养了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其五)的济世豪情。由于现实社会的黑暗动荡,官场的污浊,“质性自然”的他,与“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产生了一种“违已交病”的内心痛苦,于是“和风不洽,翻翮求心”(《归鸟》),最终走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追求他返朴归真的理想人生。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学生先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作者的知识,然后教师投影展示,给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多媒体课件显示: 稔(rěn):意为庄稼成熟。飏(yánɡ):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眄(miǎn):斜视,随便看看。衡(hãnɡ):通“横”。觞(shānɡ):古代喝酒用的器具。憩(qì):休息。景(yǐnɡ):日光。窈窕(yáo tiáo):深远曲折。耔(zǐ):培苗。2.读出感情

多媒体课件显示: “辞”的文体特点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重在抒情,一般要押韵,形式上尽管后来发生了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式保持了下来,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课文诵读应注意的是:

(1)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稍作停顿。

(2)以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

(3)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可作六字句读。如“寓形宇内(复)几时”。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4)“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通过反复地诵读,揣摩不同语句所表达的不同感情。或忧郁,或轻快,或感叹,或欣喜„„这样有利于字词句义的解决,更有利于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难句解读

(分段阅读,指导学生整体突破字词句义)序文部分: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明确:生生:维持生活。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资,凭借,依赖,作动词。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所资:凭借的东西。未,表否定,没有,无。见,xiàn(现)出现,显现。其,作第一人称用,自己。术,(经营生计的)办法、本领。

2.诸侯以惠爱为德

明确:诸侯,指刺史等一方之长,各地的军阀。以„„为,文言固定结构,把„„作为。惠爱,爱惜人才。

3.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明确:尝,曾,曾经。从,作动词,从事。人事,治人之事,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的“人事”。今义:口腹,即为口腹之需,喻指衣食。役,驱使。自役,即役自,代词提前,构成宾语前置,驱使自己。

4.情在骏奔

明确:骏,本义指骏马,这里是像骏马,名词作状语,形容迅速。奔,奔丧,前往吊丧。辞文部分: 第一段: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明确:既,副词,既然。以,动词,让。为,介词,表被动。形,形体,身体。役,役使,驱使。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为什么。惆怅,指感伤,悲愁,失意的样子。而,表并列关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明确:实,副词,确实。迷途,误入歧途,指出仕做官。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大概。另一说是,助词,不译。觉,觉察,认识。今是,今天的对,指归隐。昨非,昨天的错,指出仕做官。

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明确:征夫,行人。前路,向前赶路。以,介词,拿。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第二段: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明确:乃,于是,然后。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子,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2.眄庭柯以怡颜

明确:眄,斜视。这里指“随便看看”。怡,愉快,作使动用法,使„„愉快。3.审容膝之易安

明确:审,详知,明白。容膝,指居室狭小,仅能容下双膝。易,和悦。易安,安适。4.景翳翳以将入

明确: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入,收,指日落。以,表承接,可以不译。将入,指太阳快要落山。

第三段:

1.复驾言兮焉求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明确:复,副词,还,又。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的简省,是“驾车出游”的意思。言,助词。焉求,何求,追求什么。求,求官。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明确: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乐,意动用法,以„„快乐。亲戚,可以看作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之,结构助词,的。情话,知心话。以,可以看作表承接,用来。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明确:欣欣,草木茂盛。涓涓,细水慢流之状。以,相当于“而”,表修饰。而,表修饰。

第四段: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明确:胡为,为什么,胡,疑问代词,为什么,为,疑问语气词,可不译。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之,动词,往。何之,应该是“之何”,宾语前置。

2.帝乡不可期

明确: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仙境”。期,动词,期望,期求。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聊,姑且。化,造化,指自然,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乘化,顺应自然。夫,语气助词,可不译。奚疑,何疑。

方法指导

1.以读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

2.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质疑、答疑,教师适当点拨。3.有感情地、熟练地诵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知识梳理

通过合作探究方式,以小组的形式,小结主要文言现象。先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再由教师通过幻灯机投影。

一词多义 1.行 xínɡ

①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ɡ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名词,辈分。)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④乃设九宾迁礼于,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 chãnɡ

①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ânɡ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

①执策而临之

《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②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动词,托付。)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②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⑤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动词,胸前。)⑥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8.而

而字用作连词可表示六种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

①觉今是而昨非 表转折 ②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折 ④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⑤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daodoc.com 或http://www.daodoc.com

⑥抚孤松而盘桓 表并列 ⑦世与我而相违 表转折 ⑧亦崎岖而经丘 表修饰 ⑨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饰 ⑩或植杖而耘耔 表并列 词类活用

携幼入室 幼 形容词作名词 幼儿、儿童 眄庭柯以怡颜 怡 使动 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 日 名词作状语 每天 策扶老以流憩 策 名词作动词 拄着 时矫首而遐观 时 名词作状语 有时 悦亲戚之情话 悦 意动 以„„为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 乐 意动 以„„为乐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 名词作动词 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 棹 名词作动词 划

善万物之得时 善 形容词意动 以„„为 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内亲外戚(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特殊句式

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宇内”前省略介词“于”)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课堂小结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辞的文体知识。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解读浅易文言知识的能力。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归去来兮辞》三课时总教案

归 去 来 兮 辞(3课时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3一、导入新课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

归去来兮辞教案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2.辞的体裁特点 。 3.积累文言知识。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胡......

《归去来兮辞》教案

0803030028王义倩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8级(一)班《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诱导的语言,让学生想象出陶渊明潇洒淡然的风格,和不与污浊势力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让......

《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归去来兮辞优质课教案 归去来兮 课时 教案 归去来兮辞优质课教案 归去来兮 课时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