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教案_教案发动机
发动机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发动机”。
《 汽车结构 》
《 汽车概论 》
教案
邹荣林
适用:2013级汽修班(1)(2)班
玉屏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教案课时:1-2
课题:学习前的要求
课型:理论 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
2、操作基本要求。教学重点:
安全概念。
教学方式:
讲授。
教学过程:
一、纪律要求:
1、理论课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不玩手机,不打瞌睡,不说闲话,不吵闹,上课认真听,课后找资料复习。每个任务结束后,必须完成作业。
2、实训课要求:严格按照分组规定,服从老师安排,分组轮流操作练习,别人操作时,不操作的人按队形站好认真观看。不能动的设备坚决不动,不打闹,绝对不能用工具打闹。
二、安全要求:
1、人身安全:按规程操作,注意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免受伤害。
2、设备安全:按规程操作,不野蛮操作,注意设备的安全。
三、正确操作规程:
1、对工具、设备的管理。
2、对工具的正确认识和使用,掌握使用工具的正确姿势。
3、螺栓拆松和拧紧的正确顺序。
四、5S:
整理
整顿
清洁
清扫
素养
教案课时:3-4
课题:学习要求、发动机概述
课型:理论
教学目标:
3、让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4、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复习,使学生能从思想上进入到发动机内容的学习。教学重点:
发动机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发动机工作原理。
教学方式:
讲授。
一、发动机的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起动系统。
二、汽车发动机类型
1、汽油机——燃用汽油的发动机。
2、柴油机——燃用柴油的发动机。
3、液化气发动机——燃用液化气的发动机。
三、发动机缸体结构类型: 直列式、V式、对置式。
四、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进气冲程——在曲轴的带动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新鲜的气体进入汽缸。
2、压缩冲程——在曲轴的带动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进排气门都关闭,气体被压缩。活塞将要到达上止点,火花塞放出电火花,混合器体燃烧。
3、作功冲程——巨大的爆发压力推动活塞往下运动,通过曲轴把动力输出。
4、排气冲程——在曲轴带动下,活塞向上止点运动,排气门打开,废气排出汽缸。教案课时:5-6 课题: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学习准备、汽缸盖的拆卸)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熟悉配气机构的结构,清晰对汽缸盖进行拆卸的要点。教学重点:
汽缸盖的拆卸要点。
教学难点:
配气机构的结构分析。
教学方式:
讲授。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学习准备、汽缸盖的拆卸)
一、配气机构的作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让新鲜的气体进入汽缸,并让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汽缸。
二、配气机构的结构类型——目前发动机采用的都是顶置式配气机构(气门在汽缸的上方)。配气机构的零件都安装汽缸盖上。
根据凸轮轴的安装位置,分别有上置凸轮轴式、中置凸轮轴式与下置凸轮轴式。
三、汽缸盖的拆卸
1、拆卸汽缸盖罩。
2、拆卸凸轮轴——对于剪式齿轮机构,要用维修螺钉固定进气凸轮轴齿轮上的副齿轮,以取消剪形弹簧的张力作用以便于拆卸凸轮轴。
3、拆卸汽缸盖螺栓——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从外到内)。
4、取出汽缸盖。
5、用专用工具拆卸气门组零件。
四、汽缸盖的耗损分析
1、汽缸盖底平面的磨损与变形——进行平面度的检测(利用刀形尺与塞规进行六个方向的检测)。
2、汽缸盖的裂纹。
3、汽缸盖导管孔的磨损。
4、气门座的烧蚀与磨损。
本课内容小结:
1)配气机构的作用。2)配气机构的结构类型。3)汽缸盖的拆卸过程。汽缸盖的耗损分析。
练习:
4)任务三:评价与反馈
教案课时:7-8 课题: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配气机构零件的检测)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堂上的讲授,使学生学会对气门、气门弹簧、凸轮轴磨损、凸轮轴弯曲、凸轮轴轴向间隙进行检测的方法。教学重点:
各零件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
各零件的检测方法。教学方式:
讲授。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配气机构零件的检测)
一、凸轮轴磨损与弯曲、轴向间隙的检测
1、凸轮轴磨损的检测——对凸轮轴轴颈进行圆度与圆柱度的检测,对凸轮进行凸轮高度的检测,以确定凸轮轴的磨损,各数据超与技术要求,凸轮轴需要更换。
2、凸轮轴弯曲的检测——用支架百分表对凸轮轴进行径向圆跳动的检测。
3、凸轮轴轴向间隙的检测——用支架百分表作用在凸轮轴前端进行检测。轴向间隙用于满足凸轮轴膨胀的需要,此间隙过小容易造成凸轮轴的弯曲变形,间隙过大,容易造成凸轮轴在工作当中发生轴向串动而造成零件的磨损。
二、挺杆磨损的检测——挺杆高度与直径的检测,挺杆高度的减少会改变气门间隙的大小,从而使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发生变化。
三、气门弹簧的检测——进行弹簧自由长度的检测(确定弹簧张力的改变),弹簧垂直度的检查(确定弹簧的变形),弹簧的变形是无法保证气门的正确工作。
四、气门耗损的检测与气门密封的检测
1、气门长度的检测——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气门长度减少使配气相位发生变化。
2、气门杆部直径的检测——用游标卡尺或外径千分尺,杆部磨损无法保证气门正确与气门座的密合,同时也会造成机油的泄漏,造成烧机油。
3、气门头部工作锥面的检测——用压印法或划线发与气门座配合进行密封的检测。
4、气门杆部变形的检测——用滑动试验法进行检测。本课内容小结:
1)凸轮轴磨损与弯曲、轴向间隙的检测。2)挺杆磨损的检测。3)气门弹簧的检测。
4)气门耗损的检测与气门密封的检测。
教案课时:9-10 课题: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气门间隙的调整)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堂上的讲授,使学生学会对上置凸轮轴式与下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教学重点:
气门间隙的分步调整法与两次调整法。
教学难点:
气门间隙的两步调整法。
教学方式:
讲授。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
(气门间隙的调整)
一、为什么要留有气门间隙——满足气门膨胀的需要。
1、若间隙过大——气门组零件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而且使气门打开的时刻推后,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发生变化,2、若间隙过小——气门因温度的作用而发生变形。
二、如何检查气门间隙——在气门完全关闭时,用塞规作用在气门杆端与凸轮之间。(进气门间隙少与排气门间隙)。
1、逐缸检查——该缸处于压缩冲程结束时。进排气门的间隙都可进行检查。
2、分两步检查——在第一缸处于压缩冲程结束时可检查一半的气门间隙,其余气门间隙在末缸处于压缩冲程结束时可检查。
三、如何调整上置凸轮轴式的气门间隙——改变挺杆上方调整垫片的厚度,气门间隙便得到调整。
四、如何调整下置凸轮轴式的气门间隙——松开锁紧螺母,旋动调整螺钉,通过塞规确定气门间隙是否符合,从新把锁紧螺母上紧。本课内容小结:
1)为什么要留有气门间隙。2)如何检查气门间隙。
3)如何调整上置凸轮轴式的气门间隙。4)如何调整下置凸轮轴式的气门间隙。
教案课时:11-12 课题: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拆装与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对发动机实体的操作
1)学生学会了配气机构零件的拆装方法。2)学生学会了配气机构零件耗损的检测方法。3)学生学会了对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的方法。教学重点:
配气机构的检测与气门间隙的调整。
教学难点:
配气机构的检测与气门间隙的调整。
教学方式:
边讲授边实操。
发动机配齐机构零件的检测实操课实操教学安排:
课型:实操
1、实操前的安全动员。
2、进行分组(分成八个小组)。实操教具:
每小组一台丰田5A发动机,仪量具(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支架百分表)一套、工具一套。实操教学过程:
一、重新强调传动带、正时带的拆卸程序,要点、注意问题。
二、各小组进行拆卸操作。1.进行传动带与正时带的拆卸。
2.有各小组长安排同学分别进行对缸盖的拆卸。
三、检测凸轮轴的轴向间隙。
四、拆卸拆卸气门组件。
五、配气机构零件耗损的检测。1.凸轮轴磨损与变形的检测。
2.气门长度尺寸、杆部直径变形、头部磨损、与气门座的密封检测。3.气门弹簧的检测。4.挺杆的磨损检测。
六、安装配气机构零件。
七、气门间隙的检测。
八、对正时安装正时带和传动带。
九、由各小组长和老师进行检查安装质量。
十、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本课内容小结:
1)传动带、正时带的拆卸。2)汽缸盖的拆卸。3)配气机构零件的拆卸。4)配气机构零件的检测。5)配气机构的安装。6)正时带的安装与对正时。教案课时:13-14 课题:发动机汽缸体的检测与修理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汽缸体发生耗损的原因。
2、让学生学懂如何对汽缸进行检测的方法。
3、让学生学懂对汽缸修复的方法。教学重点:
缸体耗损分析,汽缸磨损的检测。
教学难点:
汽缸磨损的检测。
教学方式:
讲授。
发动机汽缸体的检测与修理
一、汽缸体发生耗损的原因及修复的方法
1、耗损原因——各种不正常的振动作用、发动机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会导致缸体出现变形或裂纹。缸体发生变形会导致曲轴主轴承座轴线发生改变无法保证曲轴的正常工作。出现裂纹:会造成漏油或漏水。
2、修复方法——缸体发生变形只能更换缸体。缸体出现裂纹:如果裂纹出现在并不重要的位置可以进行修复(焊补或粘补)。
二、汽缸磨损的原因、检测方法及修复的方法
1、汽缸磨损的原因——汽缸上部:由于高温而且润滑差再加上气体流动冲刷的作用而造成汽缸上部磨损大。汽缸中部的磨损:由于活塞运动的换向,活塞在汽缸中部位置时,汽缸所受到的侧向力较大,因此造成汽缸中部的磨损。汽缸下部的磨损:汽缸下部由于受到润滑油飞溅的作用,如果润滑油较脏,机械的颗粒就会附在汽缸的下壁,在活塞运动时就形成了磨料磨损,所以造成汽缸下部的磨损。
2、汽缸磨损的检测——分别从汽缸上、中、下三个截面进行检测,在每个截面的轴线与推力方向检测直径,最后计算出圆度与圆柱度及最大的磨损量。汽缸的圆度与圆住度及最大的磨损量都不能超于技术要求。
3、修复方法——根据圆度与圆柱度及最大的磨损量确定出对汽缸的修理等级。对汽缸可进行镗削修复或更换缸套。如果所有汽缸的圆度与圆柱度及最大的磨损量无超于技术要求可通过更换活塞环开修复。
4、汽缸通过修复或更换了缸套必须根据缸套尺寸重新选配活塞与活塞环。本课内容小结:
1)汽缸体发生耗损的原因及修复的方法。2)汽缸磨损的原因、检测方法及修复的方法。
教案课时:15-16 课题:汽缸磨损的检测
课型:实操 教学目的:
通过实操让学生真正学会对汽缸的检测。
教学重点:
汽缸的检测。
教学难点:
汽缸的检测。
教学方式:
实操。
汽缸磨损的检测实操课
实操教学安排:
实操前的安全动员。进行分组(分成八个小组)。实操教具:
每小组分配5A发动机一台,量具一套(包括有:量缸表一套、外径千分尺一套、游标卡尺一套)。实操教学过程:
1.讲述量缸表的结构、使用方法。2.对汽缸进行检测的程序。
3.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所检测出的各项数据。4.检查学生检测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5.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本课内容小结:
1.学习量缸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量缸表检测汽缸。2.对汽缸上中下三个截面进行检测。
教案课时:17-18 课题:汽缸盖、汽缸体平面的检测
课型:实操 教学目的:
通过实操让学生真正学会对汽缸盖与汽缸体平面变形的检测。
教学重点:
平面变形检测的要领。
教学难点:
平面变形检测的要领。
教学方式:
实操。
汽缸盖与汽缸体平面变形的检测实操课
实操教学安排:
1.实操前的安全动员。2.进行分组(分成八个小组)。实操教具:
每小组分配给四个发动机缸体,量具一套(包括有:刀形尺、塞规)。
实操教学过程:
1.讲述刀形尺的使用方法与注意问题。2.讲述塞规的使用方法与注意问题。3.如何对缸盖与缸体平面进行检测。4.学生动手操作(边操作边记录数据)。5.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本课内容小结:
1.刀形尺、塞规的使用方法。2.对平面进行检测的要领与注意问题。
教案课时:19-20
课题: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1、通过堂上的讲授、分析使学生都清楚传动带安装在发动机什么位置,他的作用以及传动带的结构类型。
2、通过对传动带工作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能判断传动带在工作中会产生哪些故障(损伤)。教学重点:
传动带的作用、类型及传动带产生故障的原因。教学难点:
传动带在工作中产生故障的原因。
教学方式:
讲授。
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
理论讲授内容
一、传动带的作用
曲轴通过传动带带动各部件(液压助力泵、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等等)进行工作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二、传动带的结构类型
传动带由橡胶层与帘布层所构成,有V形传动带与多楔形传动带。
三、传动带在工作中所发生的故障
1、传动带调节过紧或过松。
过紧——容易造成传动带疲劳,使使用寿命缩短,同时也会造成所连接的部件负荷加大而变形。
过松——无法正常传递动力,部件不能正常工作。
2、安装不正确
由于安装不正确,所带动的部件也无法正常工作,同时产生噪音,传动带磨损加剧。
3、机械刮伤
大多是因为安装不正确引起。
4、被污染
被空气的粉尘、油污所污染。加剧老化,失去弹性,发生打滑,产生噪音,无法正常传递动力。
5、脱皮、起毛、裂纹
传动带质量有问题或长时间与高温接触,长时间超载荷工作。
四、传动带的拆卸与安装
1、传动带的拆卸——重复使用的传动带画上转向记号、按要求步骤进行操作。
2、传动带、张紧轮与拉紧弹簧的检查。
3、传动带的安装——安装的方法、传动带张紧度的调节。教案课时:21-24
课题:发动机传动带的拆卸与安装(丰田发动机)
课型:实操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真正学会在实车上如何拆卸、检查与安装传动带。
教学重点:
传动带的正确拆卸与安装,传动带损伤的检查。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调节传动带的张紧度。
教学方式:
在学生实操中进行指导。
实操过程:
一、安全动员——全班进行。
二、小组长集中——分配实操设备、量具、工具。指导教师扼要讲述实操要点及过程。
三、各小组就位进行实操。
四、由老师对各小组的实操质量进行检查。
五、进行评价与反馈。实操内容:
1)熟悉传动带的安装要点。
2)传动带拆卸前的准备工作——画上转向记号。
3)拆卸传动带,对传动带、张紧轮、拉紧弹簧进行目视与检测。4)安装传动带并调节张紧度。5)检查安装质量。
发动机传动带的拆卸与安装实操课教学过程
实操前准备:
1.实操前的安全动员。2.进行分组(分成4个小组)。实操教具:
每小组丰田5A发动机一台,工具一套。
实操教学过程:
1、整体观察传动带的安装位置、传动带所带动的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2、准备拆卸工具、在传动带上画上转向记号、进行拆卸。
3、安装传动带——由小组长安排分批进行轮换。
4、传动带张紧度的调节。
5、老师对各小组的实操质量进行检查。
6、工具、设备的摆放与收拾。
7、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教案课时:25-28 课题:发动机正时带的拆卸与安装(丰田发动机)
课型:实操 教学目的:
让学生进行实车操作,真正学会在汽车上如何拆卸与安装正时带。
教学重点:
正时带的拆卸与安装,正时带损伤的检查。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拆卸与安装。
教学方式:
边实操边讲授。
实操过程:
2、安全动员——在全班进行。
3、小组长集中——分配实操设备、工具。实操要点及过程。
4、各小组就位进行实操。
5、由老师对各小组的实操质量进行检查。
6、进行评价与反馈。实操内容:
1、熟悉正时带的安装要点。
2、对正时带进行拆卸。
3、对正时带进行目视检测。
4、对张紧机构进行检查。
5、安装正时带并调节张紧度。
6、检查安装质量。
发动机正时带的拆卸与安装实操课
实操教学安排:
1、实操前的安全动员。
2、进行分组(分成4个小组)。实操教具:
每小组丰田发动机一台,游标卡尺一套、工具一套。
实操教学过程:
1、整体观察正时带的安装位置、正时记号具体在什么位置。
2、进行拆卸。
3、对正时带、张紧轮、张紧弹簧进行检查——每个同学记录检查过程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4、安装正时带——由小组长安排分批进行轮换。
5、正时带安装前正时记号的检查。
6、正时带及张紧装置的安装。
7、转动曲轴进行正时带张紧度的调节。
8、老师对各小组的实操质量进行检查。
9、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教案课时:29-30 课题:活塞连杆组的检测与修理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活塞连杆组零件的结构更清晰。2.让学生清晰活塞连杆组各零件发生耗损的原因。3.让学生学懂活塞连杆组各零件的检测方法与修复的方法。
教学重点:
活塞、活塞环、连杆的检测与修复。
教学难点:
活塞、活塞环、连杆的修复方法。
教学方式:
讲授。
活塞连杆组的检测与修理
一、连杆的结构分析,发生耗损的原因、检测与修复的方法
1、连杆的结构分析——连杆由三部分组成(小头、杆身:杆身上面有供安装的标记、大头)。
2、发生耗损的原因——配合间隙不正确、润滑不正常、长时间高温的作用容易造成连杆各工作面的不正常磨损。连杆受到过载或不正常的冲击作用会导致连杆的变形。
3、连杆的检测——主要进行连杆扭曲与弯曲的检测(利用连杆检测仪进行检测)。
4、修复——发生弯曲不严重可进行校正(压校),发生扭曲一般更换。如果确实要进行校正,应先校扭曲再校弯曲。
二、活塞发生耗损的原因及检测与修复的方法
1、活塞的耗损——高温的作用以及润滑不良容易造成活塞的磨损。(群部尺寸及活塞销座孔尺寸的改变)
2、检测——利用外径千分尺检测活塞群部的直径,用内径卡检测销座孔直径。
3、修复——活塞发生耗损只能更换。
三、活塞环的检测方法
1、活塞环端口间隙的检测——活塞环置于汽缸中并保持垂直位置,此时开口处的间隙为端口间隙。
2、活塞环的侧隙检测——活塞环置于环槽中,环高与环槽的高度差为活塞环的侧隙。
本课内容小结:
2.连杆的结构分析,发生耗损的原因、检测与修复的方法。3.活塞发生耗损的原因及检测与修复的方法。4.活塞环的检测方法。
教案课时:31-32 课题:曲轴磨损、弯曲的检测
课型:实操 教学目的:
通过实操让学生学懂如何检测曲轴。
教学重点:
曲轴磨损、弯曲的检测要领。
教学难点:
曲轴磨损如何检测。
教学方式:
实操。
曲轴轴颈磨损、曲轴弯曲的检测实操课
实操教学安排:
1.实操前的安全动员。2.进行分组(分成八个小组)。实操教具:
每小组分配给一根曲轴,量具一套(包括有:外颈千分尺两套、支架百分表一套)。
实操教学过程:
1.讲述如何用外径千分尺对曲轴轴颈进行检测。
2.学生使用外颈千分尺对曲轴轴颈进行检测同时记录各数据。3.讲述如何用支架百分表对曲轴的弯曲进行检测。4.学生动手操作并记录弯曲的读数。5.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本课内容小结:
1.如何用外径千分尺检测曲轴轴颈的磨损。2.用支架百分表对曲轴弯曲进行检测。
教案课时:33-34 课题:活塞连杆组件的拆卸与检测
课型:实操 教学目的:
通过实操让学生真正学会活塞与缸壁之间间隙的检测,活塞环端隙、环槽间隙的检测。
教学重点:
活塞与缸壁之间间隙的检测,活塞环端隙、环槽间隙的检测。
教学难点:
活塞环端隙、环槽间隙的检测。
教学方式:
实操。
汽缸盖与汽缸体平面变形的检测实操课
实操教学安排:
1.实操前的安全动员。2.进行分组(分成八个小组)。实操教具:
每小组分配给5A发动机一台,工具、量具各一套。
实操教学过程:
1.讲述活塞连杆组件的拆卸要领。2.学生进行操作。
3.讲述活塞环端口间隙、环槽间隙的检测要领。4.学生动手操作(边操作边记录数据)。5.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本课内容小结:
1.活塞连杆组件的拆卸。2.活塞与缸壁之间间隙的检测。3.活塞环端隙、环槽间隙的检测。
教案课时:35-36 课题: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测与修理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堂上的授课,让学生能学会对冷却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学生能对冷却系统主要部件进行检测与修理。教学重点:
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与修理。
教学难点:
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与修理。
教学方式:
讲授。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测与修理
一、冷却系统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1、冷却系统的组成——散热器、风扇、水泵、水套、节温器、水温传感器、水温表。
2、各部件的作用——散热器:存放冷却液、风扇:改变发动机的冷却强度、水泵:使发动机冷却液循环流动、水套:发动机存放冷却液的空间、节温器:控制冷却液的流动路线,从而改变冷却强度、水温传感器:把水温信息传给水温表、水温表;反映冷却液的具体温度。
二、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根据各种类型发动机的要求更换冷却液,如还没达到更换里程但冷却液已变质也应该更换。
三、风扇、节温器、散热器、水泵的检测与修理方法
1、风扇——一旦发生变形,运转时必定产生噪音、振动,所以要更换。
2、节温器——在工作中该打开时不打开,该关闭时不关闭必须要进行检测,经检测故障证实必须要更换,否则无法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
3、散热器——散热器应定期进行清洗,散热器出现裂纹可进行焊补。
4、水泵——水泵工作时有噪音可能是轴承损坏,水泵壳体的排泄口如有水蒸气冒出证明水泵内的机械密封装置已经失效,要对水泵进行更换。
本课内容小结:
2、冷却系统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3、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
4、风扇、节温器、散热器、水泵的检测与修理方法。
教案课时:37-38 课题:冷却系统的的拆装与检测
课型:观摩、实操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冷却系统冷却液的循环路线有一个较清晰概念。
2、通过实操让学生对水泵、节温器的结构更清晰。
3、让学生学会如何检测水泵、节温器。教学重点:
如何检测水泵。
教学难点:
在发动机中冷却液大小循环的路线。
教学方式:
实操。
冷却系统的观摩、水泵、风扇、风扇离合器的拆装与的检测实操课
实操教学安排:
1、实操前的安全动员。
2、进行分组(分成八个小组)。
实操教具: 每小组分配5A发动机一台、工具一套。
实操教学过程:
1、由组长组织:要求每个同学都步熟悉发动机冷却液大小循环过程。
要求们个同学都能说出水泵与节温器在冷却系统中的作用。
2、学生进行操作。
3、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本课内容小结:
1、冷却系统的观摩。
2、在发动机中找出冷却液的大小循环路线。
3、水泵、节温器的拆装检测。
4、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教案课时:39-40 课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修理
课型:理论 教学目的:
1.通过授课,让学生对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油的流动过程更清晰。2.通过授课让学生能分析润滑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3.通过授课学生学会对润滑系统主要另部件进行检测。教学重点:
机油泵的检测。
教学难点:
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教学方式:
讲授。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修理
一、润滑系统的组成、作用,润滑油的流动路线
1、润滑系统的组成——油底壳、机油泵、机油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溢流阀、机油传感器、机油散热器、机油压力表、主油道、分油道。
2、主要部件的作用——油底壳:供机油的存放与散热。集滤器:过滤机油,保护机油泵。机油泵:吸油与压油并保证润滑油的循环流动。机油滤清器:过滤机油杂质。溢流阀:控制发动机主油道油压。机油传感器:把主油道油压信号传给油压表。机油散热器:降低机油温度。机油压力表:反映机油压力。
3、润滑油流动路线——
二、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
1、油压过低——机油量不足、机油泵磨损、机油滤清器堵塞、机油溢流阀失效、发动机零件严重磨损,配合间隙过大。
2、油压过高——机油量过多、主油道堵塞、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溢流阀失效、零件的配合间隙过小。
三、机油泵的检测方法及修复的方法
1、机油泵的检测——传动齿轮磨损的检测。
2、修复——磨损超于技术要求必须更换。本课内容小结:
2、润滑系统的组成、作用,润滑油的流动路线。
3、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
4、机油泵的检测方法及修复的方法。
教案课时:41-42 课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拆装、机油泵的拆卸与检测
课型:实操 教学目的:
通过实操让学生对发动机整个润滑系统、齿轮式与转子式机油泵的结构有个更清晰的了解,并学懂如何检测机油泵。
教学重点:
润滑油的流动过程、机油泵的结构。
教学难点:
润滑油在发动机中的流动过程。
教学方式:
实操。
机油泵的检测实操课
实操教学安排:
1、认识齿轮式与转子式机油泵的结构区别。
2、进行分组(分成4个小组)实操。
实操教具:
每小组分配给5A发动机一台、转子式机油泵,工具一套。
实操教学过程:
1、由各组长进行组织:要求每个同学都能在发动机中准确的找出润滑油流动经过的各个位置。
2、讲述齿轮式机油泵与转子式机油泵结构上的区别。
3、讲述如何对机油泵进行检测。
4、学生动手操作。
5、各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
本课内容小结:1、2、3、4、拆卸发动机润滑系统。熟悉润滑油的流动路线。
对齿轮式与转子式机油泵进行拆卸,清楚其结构与原理。对机油泵进行检测的。
发动机机械模块总复习
1、发动机传动带与正时带的区别、拆装程序与检查方法?
2、发动机四个冲程活塞的运动方向与进排气门的开闭状况?
3、齿轮式机油泵与转子式机油泵的结构区别?
4、连杆的检测项目?
5、气门什么情况下有间隙、间隙在什么位置、气门间隙的逐缸调整法与两次调整法?
6、冷却系统冷却液的大小循环过程?
7、曲轴磨损检测的项目?圆度与圆柱度如何求?
8、活塞环扩张器的作用?
9、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的作用?
10、如何检测凸轮轴的弯曲、轴向间隙、油膜间隙、凸轮与轴颈的磨损?
11、用什么方法检测发动机缸体与缸盖的泄漏?
12、汽缸与汽缸套的区别?
13、量缸表(内径百分表)的组成与作用、如何使用?
14、节温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15、如何检测活塞的油膜间隙、活塞环的端口间隙与环槽(侧隙)间隙?
16、如何检测机油的量与质量?如何检测机油压力?
17、如何检测汽缸压力(汽缸压力检测的步骤)?
18、如何冲洗散热器?
19、如何进行气门密封的检测? 20、发动机润滑油的流动路线。
21、如何进行汽缸磨损的检测?如何求汽缸的圆度与圆柱度?
22、如何使用气门弹簧压缩器正确拆卸气门组件?
23、用什么量具检测曲轴的弯曲?用什么量具检测曲轴轴颈的磨损?
24、如何检测缸体与缸盖的密封面(平面变形的检测)?
25、凸轮轴的组成。
26、有哪些因素会造成汽缸的磨损?
27、如何对节温器进行检测?
28、如何检测曲轴与凸轮轴轴颈的油膜间隙?
29、如何检测冷却液的量与质量? 30、水泵的作用与泵水原理。
31、支架百分表的作用。
32、刀形尺的作用?厚薄规(塞规)的作用?
33、缸盖、缸体、油底壳分别在发动机什么位置?
34、气门的检测有哪些项目?
35、气门弹簧的检测有哪些项目?
36、什么叫发动机的配气相位?
37、如何测量活塞的直径(检测活塞的什么位置)?
38、发动机总成更换前先做什么工作?
39、曲轴的结构(组成、各部位的连接关系)。
发动机部分教案 第一章 汽车总论 一课程时间 四课时 二实践时间 四课时三课程内容:汽车总体论述四学习内容:1.了解汽车总体构造 编制 分类2.了解汽车各部件名称,类型及安装位......
第课时课时内容:第一次质量检测复习题(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背诵掌握题目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名词解释 教学难点:综合题 教学方法:背诵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及步骤:(2课......
曲柄连杆机构教案南阳工业学校机电系教师:王世红2012年11月9日曲柄连杆机构教案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12级学生; 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每个零部件名称......
【发动机原理】教案教材: 《汽车发动机原理》张志沛 主编 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机电与动力研究所目 录绪 论 ---------------------------- 第一章 发动机......
第一章 内燃机性能指标及实际循环热计算发动机性能指标包括:动力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运转性能指标。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与它的工作过程密切相关,只有深入研究内燃机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