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_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课表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和过程;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三次变革产生的时代因素。

(4)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为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1:1924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方法2: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常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了。但在这以前,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穿的衣服之一。(请学生看课后阅读卡中的插图)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称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加上一个“倒山形笔架式装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口袋里可以放钢笔、书本和笔记本等用品,袋盖又使袋内的物品不易丢失。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还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除此之外,说中山装的样式还有特殊的含义在内。同学们谁知道中山装的设计过程中,赋予了哪些含义?这些含义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关系?等我们详细接触本课后,就会明白。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要求学生阅读 29——32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 2——3 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创立者、地点、性质?

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辛亥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3、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

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是什么?

5、辛亥革命的结果如何?

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明理由。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 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 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 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课文进行启发分析)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二)、武昌起义(看一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 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

【引导】课本上写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大家把第二年改为1912年,清楚的标记出时间。

4、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引导】当然,孙中山德高望重,众望所归,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是,好景不长,孙中山的大总统的位置就让袁世凯给占了,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辛亥革命整个过程的概括。那么,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前后桌讨论一下。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引导】(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 35 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美国总统曾经这样说过:“影响中国现代史最深远的三个人,第一是孙中山,第二是毛泽东,第三是邓小平„„。”毛泽东也曾经写道:“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中共十五大报告认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你认为如何认识和评价孙中山更为恰当?

【思路】

可以先找好一个角度来论述孙中山的某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查找有关孙中山的史实资料,来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最后形成一个小论文性质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强化: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历史,其中讲到了创建兴中会,同盟会的情况,重点讲述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特别是和后来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进行了对照,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纲领的理解。之后我们讲到了另一个问题——武昌起义,并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一历史事件做了分析,使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2、同盟会:1905年

南京 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评价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 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二、材料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 党的 70 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 路。——《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 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

(2)结合材料三,谈一下你心目中的孙中山。

七、教、学后记

附:练习答案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

1、C

2、D

3、A

二(1)不矛盾。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特权没有被取消,实权又被袁世凯所窃取,因而 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基础。

(2)可以先找好一个角度来论述孙中山的某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查找有关孙中山的史实资料,来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第八课 辛亥革命1.知识要求: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能力要求:(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 辛亥革命复习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么资产阶级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一......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济源市实验中学 连永强今天我在八一班上了这节,学生的听课习惯和整体素质比较好,因此在组织课堂上比较容易。上完《第8课 辛亥革命》这节课后,就这......

人教版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

第8课 教案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掌握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教案 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教案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