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_沁园春雪的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沁园春雪的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
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
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
⑸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
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
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⑴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⑵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 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豪放之风。
1.板书文题,作者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2.题解:沁园春,词牌名,“雪”为题目。3.介绍写作背景。(诗歌学习朗读为本,要想读懂这首词,咱们必须知人论事,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投影展示,学生齐读。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前线。渡河前夜,适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词。
4.检查预习。(这是一首气吞山河的诗篇,如果想要读好,我们先检查夏昨天的预习。)投影出示词语:
惟余莽莽(mangmang)
分(fen)外
风骚(sao)
成吉思汗(han)
妖娆(rao)数(shu)风流人物
今朝(zhao)(1).指名读。(2).生齐读两遍。一.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2.教师范读。(1).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用神华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气磅礴、气象雄伟的图景,那么刚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听出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了吗?)
(2).学生畅所欲言。(如:高亢、磅礴有气势、赞美、敬佩、自信、无产阶级人民的赞美)3.师:同学们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把握整首词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会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诵指导,再读全诗,把自己对整首词的感悟读出来。投影出示“诵读指导”,生读,分男、女生读。教师评价。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意。
(一).品读上
1.全班朗读前三句(前三句运用了对偶、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相衬的写作方法)。————概括
2.往下是具体描写,在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时候,作者是怎么写的?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从那个字我们知道时看到的?“望”,从高处往底望,看到的景物是什么?(“长城内外”,从南到北;“大河上下”,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地域之广与前面“千里”、“万里”相照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意境之广,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和胸襟。
3.作者还望到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望到了“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想象中的画面是“红妆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画出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读的时候语调要洋溢一种喜爱、惊喜、愉悦之情,声音婉转一些,低一些)。4学生再读这三句。
巧妙过渡:思考全词哪两句由写雪景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启下)
(二).品读下阕。
1.同学们知道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议论的是评人的、评史的,那评了哪些人?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找出来吧。
(“惜”。“略输”、“稍逊”、“只识”,结合注释,看这三个词意思,感情一样吗?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否定的程度是一个高过一个,读的时候越来越快,越来越高亢。)2.学生感情齐读前面几句。(读出对古代人的感情)
3.后三句是诗人对今朝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是什么?看注释“无产阶级革命人”)的评价,那么是如何评价的?
“风流人物”是一种赞赏,是一种歌颂,所以我们读的时候声调要高,一字一顿,拉长。
学生感情读后三句。
小结:我们对词的上阕和下阕重点品味了一下,通过刚才品味读和大家的一些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想要和大家一块再读一遍。三.分角色朗读全词。(师读第一句,再把诗句分给两个同学,其他的所有同学一起读。)四.展开想象,畅谈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上阕写了北方“壮丽雪景”感受到对雪景的“赞美”,作者赞美祖国河山。下阕写了“谈古论今”表达了对风流人物的赞美,“歌颂今朝英雄”。)
师小结:诗人通过这个把自己的情与景与议论深情地结合在一起,淋漓酣畅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宽广的胸襟,这首词通过几遍朗读,的确语言很美。好的诗文语言当然魅力无穷,下面我们就一块品味语言。
五.细读诗词,品味语言。
走进雪园,在上阕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句?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用句式:我最喜欢————因为它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的景象。(可以从修辞、用词、写景角度等方面谈。)
1.投影出示例句,请一名学生读。
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因为它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一样舞动;写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色的象在奔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 山的舒展柔美,高原的奔腾、壮烈的情状。
2.上阕是这样生动的语句、语言很多,打开你发现的眼光,敞开你赏析的心灵,找一找,说一说。(学生讨论、交流)3.汇报,师评价。
六.拓展延伸,创新诗意。1.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上阕的写景都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那么下阕评古论今,评到了哪些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作者对他们“惜”的态度一样吗?到底有哪些区别?(从用词上找)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短于“文治”。“只识弯弓射大雕”——长于“武功。”
2.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什么?说说有哪些人可称为“风流人物”?
学生讨论后说当代伟人。(鲁迅、钱学森、邓小平、奥运冠军等)
3.师评价:当代伟人都有一共同点,他们都爱国,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4.拓展。
同学们,谁是我们将来的“风流人物”呢? 是你、我、他,大声说出“我”。你们都是我们将来的风流人物,我们只要学习伟人的气魄、伟人的志向、伟人的抱负,总有一天我们终将成为新时代的“风流人物”。七. 有感情地再读全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这首词。
八.同学们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这么大气磅礴,课外推荐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
总结:同学们“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现在立下鸿鹄之志,为之去努力拼搏、去奋斗,终有一天我们将成为新时代的风流人物。最后,大家热烈鼓掌,送给今天表现好的风流人物,下课。
板书设计:
沁
园
壮丽雪景
赞美祖国山河
春
毛
泽
雪
东
评古论今
歌颂今朝英雄
广河县阿力麻土小学教师:马学海
2014年6月13日
第七届课改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优秀等级复评教案授课时间:2009年6月5日 授课班级:七年级(4)班 授课教师:马雪云 授课内容:《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沁园春 雪》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2.通过朗......
第一单元沁园春 雪一、教材结构分析:1、课标要求及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
重庆市长寿区云台中学校剑客yu制作沁园春·雪 毛泽东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意境。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姓名: 单位:河南西平专探初级中学赵凯霞沁园春·雪教学构想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大到巍巍乎惟此为大的崇高感。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