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案_平均分的教案
平均分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平均分的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实录
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 曹英
教学内容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第48——50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分一分、比较、分类的过程,认识平均分。
2.通过动手操作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含义。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除法的结构模型。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除法的结构模型。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方块、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师: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生:小兔子,猴子,狮子„„ 师出示情境图
师: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小兔子、熊猫、松鼠和猴子,师:还真有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呢!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桌子上有松果、竹笋、桃子和萝卜。
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些食物分别是为谁准备的?
生:松果是为松鼠准备的,竹笋是为熊猫准备的,桃子是为猴子准备的,萝卜是为兔子准备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情感和认知上的准备。)
二、探索新知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
师:快看大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它在想什么呢? 生:吃竹笋。
师:是呀!可是他们遇到一个问题,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呢?能帮帮它们吗?(2)汇报结果
师:你想怎么分呢? 生:5,5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这样分很公平。
师: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4,6 7,3 9,1
师:为什么呢?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为什么这样分呢?(3)对比分析
师:同学们,帮两只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分法。一起看,这一种主张给大熊猫多一些,认为大熊猫的饭量大;而这种是觉得应该给小熊猫多一点的关照;只有一种分法是比较特殊的,它们是怎样分的竹笋呢?(4)感受“同样多”
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 课件出示:
师:分给了几只熊猫?
师:它们每只分得几个竹笋? 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嘛?(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
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帮熊猫解决分竹笋的问题,学生能找到很多不同的分法。进而引导学生对“平均分”和“不平均分”进行对比,从而引出平均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有关平均分这一概念的外延。)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
(1)师:小猴子看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请看,有一只小猴子馋的都流口水了,它们想吃什么啊?你还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
师:你能把这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吗?
师:那就请你用20个小方块给代替20个桃子,帮这5只小猴平均分一分吧!(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师:把这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了几个桃子?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师: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分法呀!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展示(3)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小猴分桃子,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桃子数是——(4个)师:既然它们分得的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4)规范语言表达,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师:谁能把帮小猴平均分桃子的过程再来说一说呢?
(师板书: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参与,不仅探究出了平均分的多种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求学生把平均分的过程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模仿、尝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分萝卜(感受第二种分法)
(1)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也吃到了香甜的桃子,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可爱的小兔师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录音: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想吃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师:谁能把小兔的想法再说一遍呢?多找几个学生说说小兔子的想法,有助于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你听的真仔细。我们还是用12个小方块来代替12个萝卜,动手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2)汇报展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师:为什么一次拿4个呢?
师: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3)规范语言
师:你能试着说一说刚才分的过程吗?
(板书: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3只小兔。)(4)小结
师:同学们,每只小兔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 师:既然分的的同样多,那这样分也是——(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感受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也是平均分,从感性上认识12里面有3个4的含义,体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含义,加深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松果(第二种分法的应用)
(1)师:还有谁需要我们的帮之呢?
师:小松鼠对我说了悄悄话,请你仔细听:15个松果,我们每人想吃5个,可以„„
师:谁听到松鼠的悄悄话了?
师:你可真厉害,既会思考,也会表达。如果我们不用小方块,你能像办法表示出这些松果分给了几只小松鼠吗?(师出示答题纸以作提示)师:开始吧!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呢? 生展示作品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说的真完整。师:你的方法也不错。(4)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分法也叫——(平均分)小动物分果实高兴吗? 师:那你知道小动物分果实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师:原来这是森林里故事!(师板书课题:森林里的故事)没想到森林中还蕴含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呢!
(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
师:同学们,咱们再用平均分的分法来分一分平时咱们爱吃的苹果好吗? 课件出示:
12个苹果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每盘()个? 生:2个
师:好是这12个苹果,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每盘()个? 生:3个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解决这么多问题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课堂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快乐的森林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平均分的方法,有关平均分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
《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2.通......
分一分设计者:康莉教学内容:6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习什么是平均分。2.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3.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
“平均分”教学设计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张 艳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分一分......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
平均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