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教案_六级信息技术教案

2020-02-29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六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

《走进计算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功能。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教学过程:

一、认识计算机各个硬件设备:

让我们在世纪博士带领下走近计算机吧!(课件演示: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组成部分,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可以向老师提出来?看看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

二、理解计算机软件概念:

介绍什么是软件?软件是程序和数据,它好像人大脑中的思想、知识和学问,这是计算机的灵魂。

软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软件是由懂计算机语言的程序设计员设计出来的。一台计算机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两次缺一不可。软件按作用不同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例:windows98 就是一种系统软件,wps2000就是一种应用软件。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填空:软件 硬件

小神游在利用画图(软件)画画。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硬件)。工程师利用制图(软件)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硬件)。

2、请每个同学打开教师机上的“拼拼凑凑”软件组装出一台计算机。

四、扩展思考:

1、对于现在的计算机你还想加上什么设备?做什么用?你想让计算机帮你做些什么?

2、想象一下将来的计算机也许是什么样的?

第2课

《未来的计算机》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对电脑技巧的探索

3、提高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学难点:

畅想、设计未来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二、计算机的发展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秒。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0亿次每秒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快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三、未来的电脑

未来的电脑将向多功能、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甚至可以穿在身上、戴在手腕上,还可以随时与外界联络、通信„„

电脑将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讨论:你想像中的未来电脑是什么样的?

四、课外要求:

通过网络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计算机发展史方面的资料

第3课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安全工作环境。

能力目标: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备份。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意识,养成对重要数据及时进行备份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机工作环境的要求与数据整理、备份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围绕计算机安全使用的两个方面展开——计算机工作环境与计算机数据安全。

计算机工作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一点学生已基本了解,但在具体使用中对环境有哪些要求,学生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普通家电使用环境要求的了解,请学生通过讨论,进行知识迁移,明白计算机安全使用具体有哪些环境要求。

保障数据安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多数学生在平时使用计算机中很少遇到数据丢失的情况,因此对重要数据进行整理、备份的习惯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请学生从一个有众多不同类型文件混乱摆放的文件夹中找到指定的文件。让学生体会将文件整理妥当的必要性。为了让学生理解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教师可用一两个学生较为熟悉的事例来帮助理解,例如:①有些学生为了携带方便,将重要的文件只存放在软盘中,结果软盘发生故障,导致盘中的重要文件无法读出,影响了学习。②多用户的计算机(如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某个用户误操作删除了其他用户的文件,导致文件丢失。在讲解如何备份文件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可以利用硬盘不同分区进行备份,现在还可以通过网站、网络硬盘、大容量邮箱等网络手段,以及利用光盘刻录的方式进行文件备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将这些备份方法作一个简单的演示。练习建议:

本课的练习并不复杂,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文件以不同的方式归类保存,同时分类标准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协同完成文件整理、备份的任务。参考资料:

雅虎中国:http://cn.yahoo.com 中国活动通信:http:// 中国茶文化_中国文化旅游网:http:// 中国茶文化_中国文化旅游网:http://www.daodoc.com/culture/tea

信息技术教案六年级上

第1课走进计算机教学目的:1、能说出电脑的各个部分2、知道电脑需要软件才能运用 教学重点: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教学难点: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堂......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

第一单元认识身边的电器WORD的应用于提高第一课 制作电器资料卡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在WORD中插入表格2、调整表格格式3、在表格中输入资料信息4、插入艺术字5、插入文......

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第七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第7册)教学设计第一课电子期刊初规划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子期刊的组成结构和作用。2.能灵活应用艺术字,文本框和背景图片的插入,并且对其进行设......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更新最频繁、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经济全球......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 电脑的本领与家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2、了解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3、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教......

《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六级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 教案 小学 六级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 教案 小学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