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教案_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
教
案
科 目:心理调适方法—改变认知 时 间:
约45分钟
地 点:
学习室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XXXX单位
《心理调适方法——改变认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困扰的原因和拥有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掌握心理调适方法-认知改变法,能够运用心理调适方法,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面对职校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惑,能够运用心理调适方法,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做积极、自信、乐观、健康的职业人。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心理调适—认知改变法,并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难点:把认知改变法变成一种思维习惯,遇事学会换个角度思考。
三、设计思路
通过案例和故事分析并结合职校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心理调适对于健康维护的重要性。重点讲解心理调适的认知改变法,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这种方法的掌握,最终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养成积极乐观、上进的品质,做高素质的职业人。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案例一:2010年3月23日上午福建南平持刀砍死8名小学生的凶犯郑民生,在2008年取得西医外科主治医师资格,从医19年,案发当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连伤13名小学生。郑民生因为家里贫穷,从小就很自卑,虽然胆小,却很爱面子,因为与女友感情矛盾,而又受到曾就职单位领导的侮辱以及另谋新职屡屡受挫致使郑民生久被压抑的心情以极端的方式发泄,造成了惨案的发生。
师:1、郑民生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生:与女友感情矛盾、求职屡遭失败、又受侮辱,心情压抑已久 师:2、郑民生心理存在哪些问题?他的心理健康吗? 生:自卑、胆小、好面子,他的心理不健康。
问: 假如郑民生在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调整压抑的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结局会怎样?心理调适重要吗?
生:他就能坦然对待失业与情感矛盾,维持心理健康的状态,那么,悲剧不会发生,那8个鲜活的生命尚在人间享受于父母、亲人的爱的怀抱里。由此可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很重要。
师:我们中职生即将步入社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在遭遇同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生:学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维持心理健康的状态,适应社会。
教师评论:人总有不顺心的时候,生活中的压力会不同程度地向你袭来,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显得尤其重要。假使郑民生在遭遇心理压力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悲剧不会发生,也不会落得个害人害己的骂名。而在他被判死刑后,其家人还要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赔偿。
那么,怎样进行心理调适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心理调适方法中的认知改变法。
2、新课内容
1、什么是认知?
师: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及其规律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
感觉: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最简单的认识。知觉:人脑中产生对事物的反映或事物间简单关系的反映。记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对象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维: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心理过程 想象:对未来的幻想和理想等的心理活动
由此,认知便是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获得的知识、观念、想法 等。
2、改变认知就是改变头脑中不合理观念。
师: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和观念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人的错误的或不合理的认知可能会导致不良行为或症状出现,改变想法中不合理成分,从而达到解决心理烦恼的目的,维护健康。
故事一:从前,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天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所以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学者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学者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老太太为何发愁?发愁的危害是什么?
生: 老太太 为大儿子雨天不能晒布,二儿子晴天不能卖伞而发愁。
老太太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师:老太太是如何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生: 在学者的开导下,老太太改换想法,每天生活在快乐中,身体也健康了。
师:有的同学认为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文化课上不上无所谓。这种看法对吗?
生:不对。
师: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很多同学就是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情绪消极,学习松懈,精神倦怠,到后来,连专业课也听不下去,生活无所适从。文化课是学习各类专业课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了扎实牢固的地基,如何建起万丈高楼?
教师评论:改变认知,就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心中不合理观念。当想法合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情绪。其实,不是生活给了我们喜怒哀乐,而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3、换一个想法,可以改换个角度、从事物的积极面看问题,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师:请同学们欣赏双关图,自由地谈谈看法?
师: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老妇人
生:少女
师:为什么同一张图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物?
教师评论:通过看图,使我们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事实有时候并非就是你看到的或想象的那个样子。
4、故事二:一家跨国公司派了两位市场调查员到一个海岛去进行市场可行性的调查。这个岛上的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不久,公司收到两位调查员的报告。A写道:“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因此没有市场前景。”B写道:“此岛上的居民都没有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
通过这个故事请学生们思考:
师: A调查员得出什么结论?依据是什么? 生:没有市场前景,因为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师: B调查员得出什么结论?依据是什么? 生:这里大有市场,因为岛上的人都没有鞋子。
教师评论:两位市场调查员调查同一个地方得出截然相反的调查结果。同样的情境中不同的认知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当想法合理,则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通过前面的图片欣赏和对这个故事的分析,引出认知疗法即情绪ABC理论。)
5、认知理论知识介绍 认知疗法----情绪ABC理论 相同事件A 不同认知B(观念)不同情绪C 合理想法 积极情绪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和看法,C代表结果即情绪状态。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结果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信念B。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人的信念有差别。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人们对中性事件作理性的解释,进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师 :曾听到这样的说法:中职生反正不如普通高中和重点学校的学生,还上什么进啊,混着过呗!同学们,你们认为对吗? 生:不对。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学得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考取技能等级证,现在社会上紧缺的就是我们这种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高素质复合型劳动者。
生:对。文化课就是不如普通学校的学生。
教师评论:不同角度看问题,所得结论不一样。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则会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当今企业急需的就是积极、乐观、上进、高素质的劳动人才。
3、课堂练习
1、分析实例:在路上,碰到同学,但他没有理我。“我”会有哪些想法产生?哪个是合理的?
A 事件:在路上遇到同学,但他没有理我。B 想法一: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理他呢?
想法二:他生我气了?
想法三:也许他没看到我,或急着赶路吧。
C 情绪结果:针对想法
一、想法
二、想法三分别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呢? 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想法一的情绪反应:傲慢,发怒、恼怒 生:想法二的情绪反应:猜疑,郁闷、郁郁寡欢 生:想法三的情绪反应:坦然、理解、宽容
教师评论: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当心情不好,不必沉溺其中,当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它时,就可能真正了解事情的原委,心理上就会有更多的宽容。你的情绪也会随之好起来。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学会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2、下面这些想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情绪?如何改变呢? 在一次考试中,“我”没有考好,却有了如下的想法:
(1)、我总是考不好
(可以这样想:我也有成绩好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不好。这个想法有些荒谬。下次若考不好,我将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2)、我什么也做不好(答:不对,以偏概全。我有许多事情干得出色。)
(3)、每个人都会看不起我(可以这样想:瞎猜疑,以偏概全,非此即彼的思想。有人会因我没考好而感到失望,失望不是目的,说不定它会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4)、这表明我是个笨蛋
(可以这样想:只要我参加考试了,我就不是一个笨蛋。)
3、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将来的就业有着这样的担心:(1)、大学生找工作都难,中职生能有前途吗?
(可以这样想:劳动力市场紧缺的是动手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2)、我的文凭太低,肯定竞争不过大学生、大专生。
(可以这样想: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大学生有这方面的天赋,我有那方面的特长,各有优势,谁都不比谁差。)
4、小结
1、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不良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看到事物的消极面,过高估计和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把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2、不良情绪会产生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甚至会危及身体健康。学会换个角度,换一种想法,进行积极自我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的人。
3、中职生比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会更早地步入社会,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诸如对学生角色的依恋,对职业角色的畏惧、自卑或自大、情绪不稳定,从而产生困惑与失落,甚至陷入悲观境地。掌握心理调适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帮助我们形成自信、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5、课后作业
利用认知改变法,对下面错误的想法应怎样想?
1、我对别人友好,别人也应该都对我友好。
2、中职生只要上好专业课就行了,其他课程不重要。板书展示:
心理调适方法---改变认知
一、认知
1、概念
指通过心理活动获取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及其规律的反映
2、内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
二、改变认知
1、含义
就是改变头脑中不合理观念和想法
2、方法
学会从积极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3、意义
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信、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4、认知疗法—情绪ABC理论
(1)、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
(2)、内容: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 相同事件A 不同认知B(观念)不同情绪C 合理想法 积极情绪
三、实例分析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心态改变,命运改变。
四、小结
1、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
2、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3、中职生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社会。
五、布置作业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1.气质的四种类型:a 胆汁型 b 多血质 c 黏液型 d抑郁质2.美国心理学家(精神自我意识)3.情绪发生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激情) b 刻板印象 b......
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1、(单选题)危机干预主要采用的技术为() A支持技术; B情绪宣泄技术; C说服技术; D行为矫正技术;2、(单选题)下列的哪一个属于常规思维() A辩证思......
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题一、单选题(每个2分)1、情商一词语产生于( A ) A、20世纪;B、19世纪;C、18世纪;D、21世纪2、对自身特有负面评价,认为( D )是成就感低落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现代心身科学研究表明,( )的疾病与心理压力有关。 A、25% B、50% C、75% D、90% 答案:C 情绪的合理疏泄有益于身体健康。 正确 错误答案:正确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