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_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六、采摘节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0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贴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算理。明白分布算式与综合算式都是同一种方法,为后面进一步学生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3、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抛开情境,单独看算式,自己归纳概括出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设计意图:通过进行乘加混合运算的仿例练习,进一步巩固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及算法。】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有了乘加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乘减时,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乘减的运算顺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
现在,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我们知道了,下面看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采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走进苹果园,苹果树上接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有的苹果让虫子吃过了,你能把坏了的苹果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初学的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辨别对错练习的设计,起到了及时提醒孩子们的关键性的作用。】
2、柿子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可诱人了,你想摘到吗? 想得到柿子可不容易,先完成下面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为枯燥的巩固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现在来看看咱们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柿子吧!你能解决吗?自己试试看吧。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66页
信息窗3 【课
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情景图展现了学生解题需要的信息,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相关信息,教师借助引导、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探索新知可以产生浓厚兴趣。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预设:一筐苹果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一箱梨8个。小孩摘了43个梨。爸爸摘的梨比小孩多21个。学生汇报所提问题。预设问题:
1、每篮苹果多少个?
2、3篮苹果多少个?
3、小孩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4、爸爸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自主练习,交流巩固。
让学生借助信息出示的条件进行研究,圈一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列式计算。可以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观策略的优势。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体现了“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思想。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议论、去探索,在引导学生自己介绍选择的方法及理由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梳理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说运算顺序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以巩固,通过红点问题三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预设:
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板书:小括号()。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86-56)×8(82-79)×13 130×(90-87)(45+36)×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指名板书交流。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
(82-79)×13
130×(90-83)(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4、集体交流,碰撞思维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预设: 生1: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2: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3:我这样写(60-38用圆圈圈起来)60-38×3 =22×3 =66 生4:我这样写(60-38)×3 =22×3 =66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做法 小组讨论运算顺序,交流。预设: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计算,交流订正。预设: 列分步算式: 43+21=64(个)64÷8=8(盒)列综合算式计算(43+21)÷8 =64÷8 =8(盒)
(50-20)÷5
50-20÷5
指名交流。课件出示:
(50-20)÷5
50-20÷5 =30÷5
=50-4
=6
=46 生交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总结提升 领悟方法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学生可能的回答:
检有小括号的运算先算有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后算加减。测目标2的达成 【课堂检测】
下面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完成达标检测。
(一)谨慎计算1、917÷(4+3)
2、24÷(48-40)
3、98-19×2
(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钱,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找到学生掌握好和不好的地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八: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1、2、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60-38)×3 =22×3 =66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blue9idea”为你整理了“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6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
第一课时认识周长(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课文16-20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5篇课文、语文园地六和口语交际六。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