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案_夏教案教学设计
夏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夏教案教学设计”。
《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品味文章富有魅力的语句
3、通读品味,感受夏天的特点,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技巧
4、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富有魅力的语句
2、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情境。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下面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
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金秋丰收和喜悦,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诗情万种;冬天白雪纷飞、天寒地冻;
2、有人喜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有人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天,也有人喜欢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天。也有人喜欢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夏季。
3、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作家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对夏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三、听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夏天的? 作者笔下的夏有什么特点? 作者对夏天的感情怎样?
1、读准字音
芊芊
黛色
主宰
轻飞曼舞
磅礴
贮满
匍匐
闲情逸致
迸发
澹澹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闲情逸致:悠闲心情安逸兴致
轻飞曼舞:轻快飞翔舞姿优美
2、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4、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板书小结:
紧张
夏之景:景 美 对夏天的热爱、赞美
夏 热烈 夏之色:五彩缤纷
夏之人:人 勤 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
急促
三、作者对夏天的热爱、赞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你体会到了吗
朗读训练——读一读
感情:喜爱
音量:饱满、洪亮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这篇课文,要读出夏天那种火热、急促的、美好的氛围,并注意文中感情递进的句子及修饰语。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A、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每句最后的部分连读可以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
朗读训练 后三自然段
夏天的色彩:女生读 夏天的旋律:男生读 夏天的赞美: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四、精读文章—析一析
挑选文中你最欣赏的词语,或者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品味赏析
1、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2、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运用了对比、含义深刻的句子
4、表现出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比喻句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公路上的汽车”比喻“舰船”,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麦浪比喻海浪,写出麦子之多,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拟人句:
5“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6“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什么是“赏析”?
(“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7、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麦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了这段话后,我感觉一个一个生机盎然的大特写一下子跃入了我的眼帘。一个“挑”字,让我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又让我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我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不舍昼夜地向着神圣的奉献而奋勇“冲刺”。总之,这段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到了人的丰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
8、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金色”从视觉角度写,“热风浮动”从触觉角度写,“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嗅觉角度写,这句话从多种感觉角度传达出夏的热烈和成熟,充满了对夏的喜爱)
9、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体会到夏天的热烈,体会到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10、好句:“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句中“不是„„而是„„„”以及“细滋慢长”“蓬蓬勃发”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夏天作物生长的蓬勃有力,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课堂小结 作者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通过对夏天景物、色彩、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赞美了劳动以及劳动人民。
写作特点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等
2、动词的运用
3、各种感官的运用
七、作业——仿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八、拓展提升---写一写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家乡的夏天的一种景物。写几句话,字数40左右。
九、结束语: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吧。平凡生活中,情趣之光刹那闪现而又无处不在,它会让你发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是如此令人感动,难以释怀。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处于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
《夏》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
《夏》公开课教案 坦洲实验中学 葛艳秋 教学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夏》教案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初中周丹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感知夏的旋律。 2.赏析镜头,品味夏的风采。 3.积累语句,绘写夏的诗篇。一、导入新课导语:经历了今夏的酷暑,我们不禁会生出......
夏一、学习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贮满、轻飞曼舞"等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3.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
重点知识点拨这篇散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由衷的赞美之情。难点解析文章开头这个独立段用简洁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