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 教案_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教案
一、导入
作家余秋雨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人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司马迁和屈原,那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报任安书》,了解到司马迁在遭受腐刑之后隐忍苟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高尚品格。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另一位大家——屈原的内心世界,探求一下他的不朽人生。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屈原的《渔夫》,首先,注意,父字的读音,这是个通假字,通“甫”,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二、作者与背景
下面,在我们讲解课文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一些相关知识,首先是作者屈原,屈原,名平,字原,他是战国末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我们学过的有《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其他的作品有《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等。屈原年轻的时候很受楚怀王的信任,但是后来遭受奸臣的迫害,所以被贬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被评为“四大文化名人”,受到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纪念。
民间农历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
三、《楚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楚辞》,楚辞,是指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本意是指楚地歌辞,是中原文化和楚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工修改,到了战国屈原的时候,作为一种新体诗,正式由文人创作定型。
西汉末的时候,刘向辑录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成了一本书,书名即是《楚辞》,所以《楚辞》又可以称为以屈原为首的一群作家的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也称为“骚”或者是“骚体”。《楚辞》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新高峰,是继《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句或者五字句为基本句式,并且大量使用兮字变换节奏,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比如说,它采用楚地方言和音调,描写楚地的风情和景物,吸收了楚地的神话传说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古代文学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的典范。后人将《诗经》和《楚辞》称为“风”、“骚”,分别代表了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四、课文讲解
那屈原是一位很有理想的政治家,性格正直,充满自信,对人生和社会都有着美好的看法,并且一直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但是在他奋斗的过程中,遭到了挫折和失败,《渔夫》这篇文章即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表现出了屈原内心的矛盾以及他最终的选择。
那下面我们来看课文,前面已经喊大家预习过了,现在我们把需要注意的字音一起来朗读一遍。
憔悴
歠醨
鼓枻
餔食
濯纓
三闾
汶汶
枯槁
看第一小节,屈原既放——既:已经
放:被放逐
被动句 游于江潭——状语后置句
于江潭游
行吟泽畔——畔:岸边
省略句 省掉介词“于” 古今异义词:颜色
形容
枯槁(gǎo)
艾蒿(hào)竹篙(gāo)与——通假字,通“欤”,句末语气词
是以见放——是以:因此
见:被
被动句
第一段的意思我们已经了解了,下面我请个同学来概括一下,第一段的主要讲了些什么,概括一下这段的意思。
交代屈原被放逐的原因,用课文原句回答,同时也指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那么此时的屈原,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第二小节
圣人不凝滞于物——圣人:聪明豁达的人
于:被
凝滞 高举(古今异义词)
自令放为——令:使
被动句
第二小节主要是渔夫针对屈原被放逐的原因,提出了他的方法,用了三个反问句来告诉屈原应该寻找合适的自我保护之路。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小节,看看屈原他是怎么回答的。吾闻之—— 之:指代后面的两句话
沐:洗头
浴 :洗身
今意 沐浴连用表示洗澡
安能以身之察察——安:怎么
以:把,让
察察:皎洁的样子
定语后置句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 :玷辱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皓皓之白——皓皓:洁净的样子
白:形容词做名词,纯白之质
冠(guān:帽子或是形状像帽子或是在顶上的东西
如冠冕
冠心病 冠状动脉
guàn四声 把帽子戴在头上或者是第一
如冠军
冠礼)
这一段主要是屈原的回答,对于前面一段渔夫提出的方法,屈原也表明了自己的节操,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表明自己洁身自好,是容不得一丝污浊的。又出现了两个反问句,那这两个反问句起强调作用,表示自己坚决不会同流合污。
最后,我们来看第四段 乃歌曰——乃:于是 可以(古今异义词):可以用来|许可,应允 遂去,不复与言——省略句,省去主语和宾语
这一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得是渔夫劝说无效,最后驾船离去,同时也再一次印证了屈原是精神品质,表明了他坚决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下面来归纳一下课文中几个虚词的意思,首先是“之”,然后是“与”
五、问题探讨 我们刚才已经把这篇课文的意思讲解了,那么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这篇课文可以说是通篇都处于一种对话的状态下,从第一小节的渔夫遇见屈原开始到最后一小节的渔夫离开,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这是采用的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对话体)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或者换一种说话,也就是说屈原和渔夫,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立身处世的原则分别是什么,思考几分钟。
对比
屈原
————
渔夫
坚持理想
衬托
明哲保身——(渔夫的思想与老庄的洁身自好
特立独行
执着决绝
六、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后练习
知天达命——思想类似,均为追求精 与世推移——神至上,强调“全性保 恬淡安然——真)
小班渔夫捕鱼教案游戏目标1.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躲闪跑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2.感受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游戏准备渔网一个;在场地上画一个能容纳全体幼儿的大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小班渔夫捕鱼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渔夫的故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32.《渔夫的故事》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3.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形象。明白拥有智慧......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故事,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2、简要讲述故事内容。3、初步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写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