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_北京市昌平区幼儿园
北京昌平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京市昌平区幼儿园”。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办好学前教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及本市要求,不断促进昌平学前教育优质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在实施昌平区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特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昌平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缓解入园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按照《昌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制定的目标任务,不断加大投入,扩大资源,创新机制,提高办园质量,促进了全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从2011年起,区政府连续三年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市区共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3.4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8130个。北京市示范幼儿园由3所增加到4所,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由12所增加到23所,市级早教基地由9所增加到11所,区级示范幼儿园由12所增加到19所。市
级骨干教师由6人增加到9人,区级学科带头人由12人增加到19人,区级骨干教师由44人增加到75人。目前,全区共有登记注册幼儿园112所,在园幼儿23294人,初步缓解了入园难,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本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区域内人口数量迅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不断扩大的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公办园数量不足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机构编制紧缩与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对教师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仍不足,特别是昌平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常住适龄儿童学位缺口较大。如北七家、东小口、回龙观、沙河等地区入园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入园难”和“入公办园难”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管理不能很好地有效落实;三是新建幼儿园手续进展缓慢。特别是5所镇中心幼儿园,需要土地、规划、环保、发改、消防等部门审批,前期手续办理周期长,进展比较缓慢,制约了这些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四是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仍不足,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和公办性质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差;五是城乡结合部地区无证办园现象仍然突出,安全隐患较大。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昌平“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的发展定位,以“打造昌平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发展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证基本、广泛覆盖、公益公平、普惠为民、保教结合、科学育儿的原则,继续深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以公办园为主体,以民办园为补充,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提升学前教育品质,提高全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二)具体目标
1.扩大资源。到2017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0所,其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11所,新建镇中心园5所,新建村办园17所,改扩建幼儿园7所,共计增加9000余个学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办、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
2.调整结构。新建幼儿园以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农村地区以教委办园为主体,不断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到2017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
3.提升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全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办园水平,到2017年北京市示范幼儿园达到5所,一级一类幼儿园达到28所,昌平区示范幼儿园达到25
所。专任教师90%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高级教师达到10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达到23人,区级骨干教师达到85人。
4.打造特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幼儿园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教委所属幼儿园50%以上办有特色。
三、主要举措
1.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
(1)加快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前期手续办理速度,尽快完成阳坊镇中心园、流村镇中心园、北七家镇中心园、小汤山镇中心园、百善镇中心幼儿园5所镇中心园建设任务,达到每个镇一所中心园的目标。
(2)重点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和管理工作。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11所。2015年底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普查工作,制定《昌平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委托管理办法》,按照文件要求把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统筹安排,进一步理顺办园体制,把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委托举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3)加大村办园建设力度。根据北京市《关于加强村办园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指导意见》,做好村办园建设规划,加快南邵镇姜屯村幼儿园、百善镇上东廓村幼儿园等17所村办园建设速度,完善区、镇、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
区学前教育质量。
(4)不断扩大政府办园规模。改扩建财贸幼儿园、崔村镇中心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办学前教育的需求。
2.实施人才强教工程(1)保证学前教师数量
按照北京市办园条件标准,保证每年3—4所新建教委所属幼儿园及时足额配备师资。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6号令)及《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的要求,继续在昌平职业学校开设学前教育班,每年培养60—120人;积极与北京生源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争取每年接收40人,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按照《北京市昌平区教委所属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设岗位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条件标准(试行)》相关要求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同时在公办幼儿园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由编制部门核定控制数,由财政部门按核定数拨付工资总量,保证在编教师与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解决师资紧缺难题,确保幼儿园健康发展。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提高教师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做好新任教师培训、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园本培训以及食堂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等专项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通过理论研修、调研指导、交流展示、反思跟进、宣传辐射等一系列活动,切实推进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进程。充分发挥区学前教研室的引领作用,关注教研实效,培育教研文化,积极倡导并逐步形成促进幼儿教师主动学习、反思、研究、实践、合作、共享的区域教研氛围,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3)加强名园长、名教师培养
通过专家引路、举办园长培训班、办园思想研讨会等,提高园长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既懂教育又善管理的园长队伍。不断完善考评机制,科学评价园长的各项工作,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依托北京市教委培训项目,以及业务园长、骨干教师等专业培训,着力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名师。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成立昌平区学前教育专家组,发挥北京市骨干教师、昌平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幼儿园上级上类,做好教师培训,带领全区学前教师共同发展。
3.实施幼儿园质量提高工程
(1)村办园、民办园——保规范。加强对村办园、普惠性民办园教育质量的动态管理与监控,着力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既科学规范又符合实际,并且涵盖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通过学前教育督导、幼儿园年度考核、幼儿园
视导、日常检查等评价方式督促幼儿园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办园,健康发展。
(2)级类幼儿园——促均衡。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进一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以优秀园所、优秀教师为骨干的教育教学研究和业务指导网络,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整体水平。通过组建幼儿园学习共同体、城乡幼儿园手拉手、示范园支教等方式帮助幼儿园上级上类,推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协调发展。
(3)区级示范园——抓特色。区级示范园要在办学理念、园所管理、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鼓励幼儿园逐步内涵发展、办有特色,并为评选市级示范园奠定基础。
(4)市级示范园——树品牌。市级示范园要以品牌特色和园本课程建设为主线,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并引导幼儿园研究制定园本课程与教材,形成特色课程体系,能在昌平区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北京市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4.实施普惠园培育工程
(1)积极改善公办性质和普惠性民办园办园条件。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按照北京市标准不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和公
办性质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普惠幼儿园办园质量。
(2)加大民办园审批力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加大对条件较好的无证园的扶持,达标一所,审批一所,培育一所,不断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5.实施无证园治理工程
目前,昌平区还存在一批未经审批幼儿园,主要集中在北七家镇、回龙观镇、沙河镇、东小口镇、小汤山镇、马池口镇、城南街道和城北街道。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的意见》,成立昌平区幼儿园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组,明确各部门和镇街职责分工,形成合力。明确各类幼儿园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目标。建立未经审批幼儿园安全防范定级分类管理的模式及长效管理的模式,按照“审批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进行分类分步治理,动态监管,对予以保留的有一定规模和条件基础的无证幼儿园提供扶持,确保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昌平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教工委书记、区
教委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委办局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委,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共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明确各部门职责,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及幼儿园编制标准要求,确保教师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幼儿园建设发展力度,做好幼儿园建设和幼儿园收费监督工作,建立幼儿园收费备案、审核制度,落实幼儿园水、电、燃气收费相关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完善学前教育的投入保障政策,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督,确保本计划中提出的经费投入到位。城乡建设部门牵头,规划、教育和国土资源等部门配合认真落实本市关于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关意见,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查、回收、补建等工作,并在政府信息网页上公布小区配套园所基本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确保新开办的公办幼儿园编制到位。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规范管理,整治、净化周边环境,配合做好未经注册园的调研和取缔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监、安监、药监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继续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与管理。
(二)资金保障
不断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三年行动计划中涉及的幼儿园给予重点保障。
1.办园标准达标补助资金
教育部门办园及其他公办性质幼儿园(未申请过办园标准达标补助项目的园所),按照《北京市托幼园所办园(所)条件标准》中一级标准,对未达标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教学班数,按照每个教学班30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
2.村办园建设补助资金
经镇政府申请、区教委审核、市教委批准的新建村办幼儿园,按照《北京市托幼园所办园(所)条件标准》中一级标准,根据实际教学班数,按照每个教学班40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不足部分由区、镇政府补足。
3.生均定额补助资金
接收本市户籍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的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镇农村幼儿园、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其他部门幼儿园。根据在园幼儿数,按照每生每年3600元标准予以补助。
4.普惠民办园补助资金
鼓励北京市民办幼儿园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办园质量,提供普惠性服务。对保教费收费标准每人每月不超过2000元(不含2000元)、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人数不低于5%,且考核及年检合格的民办
幼儿园实施补助。每年按照以下标准予以补助:
(1)对保教费收费标准每人每月不超过1500元(不含1500元)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办班规模3个班以下(含3个班),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8万元;办班规模3个班以上6个班以下(含6个班),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18万元;办班规模7个班以上12个班以下(含12个班),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26万元;办班规模13个班以上,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40万元。
(2)对保教费收费标准每人每月在1500元(含1500元)至2000元之间的(不含2000元)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办班规模3个班以下(含3个班),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4万元;办班规模3个班以上6个班以下(含6个班),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9万元;办班规模7个班以上12个班以下(含12个班),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13万元;办班规模13个班以上,每所幼儿园补助经费20万元。
5.设立昌平区学前教育专项奖励资金
每年设立20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教育部门办园在提高办园质量、打造园所特色方面的先进园所和优秀个人,进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促进园所规范管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机制保障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主体。依据《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村办园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指导意见》(京教学前【2013】
3号)文件精神,新建村办园采取镇办镇管的形式,由幼儿园所在镇(街道)统一管理,教委负责业务指导。未经审批幼儿园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安全。按北京市文件不断加大对各类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探索公办、民办幼儿园运行和教师工资社会保障的财政扶持机制,稳定教师队伍,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促进各类幼儿园的协调发展。
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昌平区将按照“打造昌平教育品牌,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幼儿园建设,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山东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2014‟9号),巩固第一期学前教......
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四川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
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为推动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