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_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杨红敏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这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同时也是后续许多章节探究性实验的基础,比如:自由落体运动,探究a与F、m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等。
2.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在知识上要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量替换、图象法的应用。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 简要地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⑵ 会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根据纸带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⑴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
⑵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培养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逻辑性。⑵ 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⑶ 通过共同探讨和实验,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如何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四.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
在教材处理上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分为两个学时。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二学时主要的任务是:结合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误差来详细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结构、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如何求瞬时速度等知识。本节课是第一学时,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实验时2人一组、讨论时4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小组、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教师的策略是宏观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2.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
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重锤、铁架台、交流电源、钩码若干、刻度尺、细绳。
2、演示器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六.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在前面大家学习了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匀速、变速、匀变速等。我们着重分析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你生活中见到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举的例子进行讨论:究竟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预测 学生讨论后举出例子和结论的可能是: 例子:
① 汽车(火车、自行车等)在启动加速(或紧急刹车)时
② 物体在下落时 ③ 小孩子在滑滑梯时 ④ 物体在上坡(下坡)时 结论:
上述物体是在作变速直线运动,但是还无法确定它们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说明:让学生展示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已有的经验认识,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
学生在回答时可能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答案,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让学生在否定之否定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思维能力。同时热烈的讨论和辩论过程能激起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分析
教师:我们要如何判断一个作变速直线运动(加速或减速)的物体是否在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预测 : 学生有代表性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板书归纳。)要看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否恒定不变(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速度的改变量是否相等)。
说明:这个过程着重于进行理论分析,是让学生进行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进一步研究下去,这要让学生自己体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快乐。以下着重讨论方法①引导学生学会用极限的方法进行研究。
3.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那么、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求出物体在较短时间内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由 可知,如果 很小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就很接近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而且 越小,对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
时间 可以用秒表测量,但是由于人本身存在反应时间的问题,无法精确测出较短的时间 ;位移可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但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在较短的时间 所处的位置难以精确标明。
教师:那么如何来提供一个足够小的,持续的时间间隔 呢?
教师启发学生模拟打点计时器。让两个学生表演:一个学生用手拖动一条纸带在水平桌面上向前移动,同时让另一个同学用一枝笔(打包笔、位置固定)每0.5秒(全班同学一起喊数时)在纸带上点一个点,在纸带上面留下了一些点。
让学生讨论后明确:纸带运动情况和手是一样的,每相邻的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5秒,间距代表手在0.5秒内运动的位移,通过分析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拖动纸带的手的运动情况。
教师:为了获得更加均匀(更加短暂)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仪器,如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说明:让学生在困惑中寻找出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利用课本41页迷你实验室,模拟打点计时器,可以让学生较为快捷、简要地理解地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有利于减少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进行实验探究。
(二).简要地演示并介绍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
1.教师利用课件和实物投影仪演示、介绍(同时让学生观察实物)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说明:这一节课只要求学生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而对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结构不作深入的介绍。2.学生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让学生用手拖动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讨论如何利用纸带判断手的运动情况。说明:目的在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打点计时器,初步掌握分析纸带的方法。
(三).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些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包括使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等?(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写在纸上)。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选择较有代表性方案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纸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在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预测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方案一: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交流电源、钩码、刻度尺、细绳等器材研究小车在钩码拉动的情况下,在倾斜轨道上的向下运动的情况。
方案二: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其配套小车、交流电源、钩码、刻度尺、细绳等器材研究小车在倾斜轨道上的向上运动的情况。
方案三: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铁架台、交流电源、刻度尺等器材研究重锤在下落时的运动情况。
说明: ①.在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案中,要有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各种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思方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②.同时应注意有些学生可能有别的方案,要鼓励和认真对待,在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在课外指导学生去探究。
2、进行实验探究
让各组的学生参考自己设计的方案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并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进行汇报。用课件显示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要求每组进行两次实验)。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仪器使用是否得当,必要时给予指导。
说明:师生共同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并用课件给予显示,有助于学生较为规范地完成实验,并能有效地减小误差。
3、分析和处理数据
让学生选择实验效果较好(即打出的点迹较清晰)的纸带,利用纸带上的信息初步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并讨论如何处理纸带上的信息,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值来具体判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从减小误差的角度加以考虑。预测 学生的分析可能如下:
如果以纸带上相邻的两个点为计数点,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由 可知,越小时在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就很接近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但同时这两点间的间距也就较小,用刻度尺测量位移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我们经常选取计数点加以研究,师生共同确定相隔6个点取为1个计数点,即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秒。
学生进行测量并分析处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讲台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处理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
说明: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纸带作出处理。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尽量作出点评。
可根据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选择确定处理数据的方法(单一还是多种方法结合)。
4、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来说明学生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
(四)当堂巩固
(五).回顾总结 深化认识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教师答疑,深化知识。
(六)作业布置:课后第2题
(七)板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一、打点计时器。
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1、比较相等时间间隔的△V;
2、比较各段的加速度a;
三、画v-t图像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的说明: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新教材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方面的改革,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做了一些尝试:
本节试图更多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何方面、何深度都是通过思考得出的,而学生的思考肯定有不科学的成份在内,但提出问题就是暴露不是之处;提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积极思考的结果,这都是获得鼓励的结果。老师的任务不是判断谁对谁错,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究,引导学生得出更加科学,更加可行的方法。因此,无论学生的问题和方法存在什么缺陷都应鼓励,同时注意其中暴露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找到科学的,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重要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海林市高级中学李雪丽一、课程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经历匀变速直......
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对象 高考学生 授课单位 设计人员 太 师 批 准 人乐乐中学二○一三年十月 日《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1、内容简......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实验员 周灯学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崇尚科......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引课:老师这里有一瓶刚刚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那么,我们如何证明该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学生:在气体中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学生进行该实验操作 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