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搭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搭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复沓,让课堂弥漫诗意之美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
【文本解读】
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我”想去遥远的北京城看**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一句“我多想去看看”,不仅表达了向往北京的强烈愿望,也道出了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课文,识字不多,文中有一句长句子比较难读,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再加上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恰当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观看升旗仪式的录象,理解“壮观”等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让部分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让学生欣赏北京风光,观看升旗仪式和北京吉祥物的动画片,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中激起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升旗录象,读好一个长句子,并理解“壮观”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感情朗读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升旗仪式的录象、北京福吉祥物的动画片。
【教学流程】
板块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今天它们听说老师要来给你们上课,就连忙跟过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谁还能给它们找个朋友呢? 课件出示:
想
城
安
路
广
升
旗
走
北 告
诉
京
能
想:你知道这个生字宝宝的伙伴是谁?“足”:这个字宝宝的第7画是什么呢?给你们猜个谜语,牛的尾巴被咬了一口,打一个字?“升”的第1画是什么?
2、最后老师要送你们一个词“能干”,你们真能干,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还能再响亮一点吗?
3、是啊,有位小男孩很想很想到北京去看看,他到底想去北京看什么?请小朋友放出声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设计意图: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重点,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板块二:回环复踏,激发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他想去看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②理解“遥远”、“壮观”
你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吗?那怎样读才能读出很远很远?你听老师读,(师范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③小朋友,**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早上一边是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边是在歌声中飘扬的五星红旗,那种庄严的场面多么激动人心啊,想看升旗仪式吗?(播放升旗仪式录象)
④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⑤是啊,刚才我们看到了威武的解放军叔叔,听到了嘹亮的歌声,难怪妈妈说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⑥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你也想去看吗?
回环一:(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理解“壮观”一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儿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生通过观看升旗仪式的录象,水到渠成的理解了“壮观”一词。】
2、学习第二句
①小男孩那么渴望能亲眼看看**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啊!可是他为什么还不去呢?
出示句子: 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名读——齐读
手势理解“弯弯”)
②小路那么弯那么长,小男孩没办法走出去,可是小男孩又是多么想去啊。你听,早上起床,我对妈妈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到了学校,我对老师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下课了,我对小朋友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晚上睡觉了,我又对爸爸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③如果你到了北京,除了看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你还想看什么?
④北京好玩的地方可多了,下面让我们带上小男孩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北京的风景图,师配乐解说)
孩子,北京到了,这就是雄伟壮观的**,这是错落有致的亚运村,这是雄伟挺拔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庄严绚丽的人民大会堂,这是典雅壮丽的故宫,这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是奇特、瑰丽的天堂,这是风景优美的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这是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就是鲜花盛开的**广场。
⑤小朋友是不是想亲自去北京看看呢?把我们的心愿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回环二: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指名读——想去的小朋友读——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心愿表达出来)(分组读两组读一句,看哪组的小朋友更想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中丰富多彩的画面、悠扬的音乐,教师排比、对仗、工整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北京,更激起了他们对北京的向往,此时的“我多想去看看”正是他们的肺腑之言。】
三、媒体辅助,放飞梦想
1、师:我们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了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又欣赏了许多美丽的照片,此时,你想对北京说什么?
出示句子:北京,—————。
2、老师知道,此时你们最想说的就是这几句话
出示句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伴乐齐读)
3、师: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很想去北京城看看,其实在北京还有人在等你们呢!你瞧,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荧荧、尼尼,(观看吉祥物动画宣传片)这些福娃对你们说,北京欢迎我们的小朋友,想到北京跟它们见面吗? 回环三: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男女生读——齐读)
3、小朋友,让我们相约2008,北京再见!【设计意图:申办北京奥运会是13亿人民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怎能不令人喜泪盈眶?每一个中国人又何曾不想亲自到北京为我们的健将加油呢?喜爱看动画片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观看奥运吉祥物的动画宣传片,他们的心早已在那个神气、美丽的城市,遨游、驰骋了。当他们沉醉在那个世界中不能自拔时,课戛然而止,这样的结课余音缭绕,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梦想、带着期待走出课堂,走向未来。】
评析:
这堂课,教师以“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为线索组织教学,品位一个重点词句之后,都以朗读这句话作结,以加深情感体验和感悟,如此往返数次,便构成了教学的复踏。课堂因之氤氲着浓浓的诗意和美感。
一、回旋往复的旋律美
相同的音符重复出现,构成回旋的音乐旋律。诗与音乐同源。相同的意境,相同的形象,用特定的旋律,回环往复地歌咏,表达出一种别样的情感和韵味。本课教学中,间隔诵读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便构成上述教学环节的主旋律。围绕同一主旋律,教学主线明晰,头绪清楚,活动过程而层次分明;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头尾相承,课堂节奏舒缓而情致绵延。“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读来极具回环美、整齐美。学生在反复的咏诵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步步升华的情感美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音乐的重复演奏与诗歌的反复咏唱,是表达感情、宣泄感情的手段,体现了感情的递进和深化。表现在文字上,则是重章迭句的复踏结构。同理,教学中的复沓,不是玩弄新鲜花样,而是为了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把学生引向文本,引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以一个农村孩子的口吻,想到北京**广场上看看壮观的升旗仪式,对北京充满向往和憧憬。“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既是作者宣泄情感之门,也是读者披文入情之径。教学中紧紧抓住“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一情感线索,引导自读、品位,感受北京的美丽、神奇,继而激起对北京的向往和憧憬。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三次诵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第一次是在学生观看了升旗录象,感受了升旗仪式的“壮观”之后,这时的读是激起学生想去看升旗仪式,表达作者的感受,也拎起教学的主线;第二次、第三次读,分别在学生欣赏了北京美丽的画面,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动画宣传片之后,从感受北京的美丽到感受北京申奥的成功,一步一步走进北京,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每一次的朗读,都使自己的情感宣泄走向淋漓尽致。复沓使情感的领悟和表达层层递进、步步升华。
复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赋予了课堂呼应美,层递美和情感美,让课堂清风扑面、美不胜收!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当铺地学区 钱秀芹 设计【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想、告、诉、路”等12个生字,会规范地书写““京” “门”“广”3个生字,通过范读读好“......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