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狼和鹿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狼和鹿》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狼和鹿”。

《狼和鹿》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二、设计思想: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文通过三组对比: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动物的形象,然后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再谈这两种动物的形象,并且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利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尽最大能力领悟其中的内涵,突破难点。

在最后的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拓展课外阅读的环节,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提”、“泊”两个多音字,理解“功臣”、“祸首”、“蔓延”等词语的意思。

3、探究:①“功臣”、“祸首”分别指的是谁?②“功”与“祸”是因什么事引发的?③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体会各自然界中各事物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借助文中相关句子以及具体的数字,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以及森林中鹿群的变化。

五、教学难点:

通过第四自然段的描写,联系上下文,理解森林被糟蹋、鹿群遭毁灭与狼被捕杀之间的关系,体会出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分别出示狼和鹿的图片,说说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相机板书:狼

鹿]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狼和鹿之间发生的故事。[将课题补充完整]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

1、初读课文,识生字。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②将难读的句子多读上几遍。

2、朗读课文,掌握情况。

3、通过读课文,说说你现在对狼和鹿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狼虽然是凶残贪婪的但对森林的保护起了一定的作用;鹿虽然是活泼可爱的,数量过多,加快森林的灭亡。)

三、引出末段,探究:“功臣”、“祸首”分别指的是谁?

1、狼和鹿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一个词语分别形容。

2、交流。

(出示: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特意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相机板书:“功臣”

“祸首”]

3、在大家的眼里,如此贪婪凶残的狼是非常可恶的,恨不得全部消失,希望美丽幽雅的鹿越来越多,让人匪夷所思,它们的“功”与“祸”表现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4、交流。

[相机板书:控制鹿群的数量

破坏森林 解除传染病威胁

毁灭自己]

四、借助数字,对比思考,探究:“功”与“祸”是因什么事引发的?

A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圈出与狼和鹿有关的数字。

1、交流。[至此板书形成为: 18

狼和鹿

4000 只(25年)

6000多只

100000 只(2年)600000

只 8000

只(病鹿)

控制鹿群的数量

破坏森林 解除传染病威胁

毁灭自己 “功臣” “祸首”

2、看到一系列的数字,是多么地触目惊心!

3、(根据板书)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鹿群数量在不断的变化中,而且变化的幅度很大!是什么引发鹿群大量繁殖和降低的呢?让我们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吧!

4、(播放多媒体课件:画面呈现出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鹿群在悠闲地休息)

a.图中的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b图中至少有几种动物?

5、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6、(指导说话)那些鹿悠闲地享受着森林的给予,如果饿了——如果渴了——如果乏了——它们能完全放松警惕吗?为什么?

7、(播放多媒体课件:幽静的森林里,鹿群在休息,突然狼来了……)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鹿会遭狼的毒手呢?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激发学生对狼群的痛恨,加深对鹿群的同情,为下文做感情的铺垫。)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25年”、“6000只”。对比4000与6000。

渡:看到刚才的画面,当地居民和大家一样对狼恨之入骨,于是他们组成了——(引读第二自然段)

1、狼和鹿的天敌总共了6000只呀,当时鹿只有4000只,鹿哪能不时刻提高警惕呢!

2、为了捕杀它们,狩猎队整整花了25年,漫长的时间,终于把它们给消灭掉了。

3、同学们,让我们回到一百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我们把狼和鹿的天敌给忽略掉,想象:鹿还需要那样时刻提高警惕吗?没有了狼和鹿的天敌,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

c.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感受狼被捕杀前后,森林的变化与鹿群数量的变化。

1、默读到第三自然段,结合课文第一幅图画的凯巴伯森林以前的情景,展开想象,现在的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了?

2、此刻的森林里的鹿群由原来的4000只迅速扩充到了100000只,整整扩了25倍啊!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森林给鹿群的提供的“营养”,能不能满足这么多的鹿群的需求?

3、它们饿了——它们渴了——它们病了——

4、森林中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凯巴伯森林遭受着这么大的灾难,更大的灾难在等着它们,一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鹿群的数量一下失去了60000只,这仅仅需要——(2个冬天),能存活的鹿也只剩下了8000只病鹿。

5、指导感情朗读。

五、依据板书,探究: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在狼暗算鹿,鹿只有4000只时,为什么森林是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当狼和鹿的天敌被消灭后,鹿群超过了100000只以后,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绿色消退、枯黄蔓延?

2、为什么说狼是“功臣”、鹿是“祸首”? [整理学生的理解,相机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3、如果你是当时凯巴伯森林地区居民中的一名,在你认清了其中的道理之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六、课后拓展,深化文本。

1、“怎样保护地区的生态平衡?”这一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2、搜集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附板书: 18

和 鹿 4000

(25年)

6000多只

100000 只

(2年)

600000

8000

只(病鹿)

控制鹿群的数量

破坏森林

解除传染病威胁

毁灭自己

“功臣” “祸首”

保护生态平衡

八、教学反思:

在小孩子的童话世界里,狼永远是凶残贪婪的,是“大坏蛋”;鹿则给他们美好的感觉,是天使的化身。这篇课文,将两者之间的形象进行了大颠覆,这让孩子对事物的评价标准有了一定的改变,这就必须重新塑造孩子对事物的评价标准,这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教者让孩子直接到文中找出一系列的数字,让孩子们直观的比较,进而认识到我们在评价事物乃至人的时候,要一分为二,把唯物主义辩正法渗入到孩子的思想中。

课伊始,图片导入,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由孩子对狼和鹿的直接好恶之感,自然地进入到末段的学习,从中提炼出“功臣”和“祸首”,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好恶之感和课文作出了相反结论,探究这一反差所以形成的原因所在,进而逆反了全篇。课文难点是孩子感兴趣却又无法理解的地方,教师须充分抓住这一契机,一步步地引导,让孩子走入到文本之中并能跨越文本。围绕了“功臣”、“祸首”这一突破点,突出重点,启发孩子紧密结合课文描写,进行一系列的数字对比,这就突破了难点。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引导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狼和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难”。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进......

《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作者:佚名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点击数:113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

狼和鹿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狼和鹿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狼和鹿》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贵阳市南明区黄家井小学颜永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2.在充满个性的反复......

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和鹿教学设计,仅供参......

《《狼和鹿》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狼和鹿》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狼和鹿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狼和鹿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