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学设计
第1篇:《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三维目标的整合点: 森林和鹿群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合理想象,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小红帽》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中你最不喜欢哪个角色呢?(学生自由回答)
2、看来大多数同学最不喜欢的都是大灰狼这个角色,是的,在我们心目中狼是贪婪而又凶残的,所以,人们都不太喜欢它,可是,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中却改变了狼的角色地位,那它又将处于怎样的地位上呢? 出示一段话: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这里把我们认为是凶恶的狼称为“功臣”,而把可爱的小鹿称为是“祸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跟大家一样心里充满着疑问,为了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这节课咱们就来通过学习课文解决这些疑问。
二、合作探究,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森林和鹿群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化。边读边画,画出能够看表现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句子,在旁边作出批注,在书上留下读书的痕迹。
2、四人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读一读所画的句子,议一议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抓住对比,感受灾难 第一组:森林的变化
(一)一百多年前的森林
1、看图想象,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1)师:瞧,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们说,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
(2)想像,感受图中没有的美好景象,进一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比如:天空蓝蓝的,绿绿的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3)小结:凯巴伯森林是快乐的,和谐的,葱绿的树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身影,真是(出示卡片读:生机勃勃)
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1)画面美,课文的语言更美,快读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刚才看到的画面。
(2)能用你的朗读向大伙儿展示看到的美景吗?(指名读)(3)让我们一起读,把这森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吧。
(二)一百多年后的森林
1、看图对比,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1)图片对比,感受“绿色在消退”: 森林中的绿色呢?刚才满眼的绿呢?
(引导和森林以前的景色对比说,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甚至连树叶、树皮、树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来越少„„)(2)图片对比,感受“枯黄在蔓延” :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
出示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师:小树没有了,嫩枝啃光了,树皮、草根、这一切都没了;
枯黄像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开来,它吞噬着可爱的绿,令人痛心呀,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此刻的心情吧!(指名读,齐读)第二组:鹿群的变化
1、感受鹿数量的变化
森林中的鹿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出示: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指名抓住数字来谈谈感受)
两个冬天死去六万只,最后只剩八千只病鹿。这些数字真是触目惊心!(朗读体会)
2、感受鹿生活质量的变化
光是数量在变化吗?生活状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引导学生想像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鹿群虽然要时刻提防着狼,但生活中没有饥饿、没有疾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鹿是怎样生活的?(生说)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狼与鹿共存,狼要吃鹿,鹿时刻提防。这样,一些生病的、弱小的鹿,就被狼吃了,而逃过狼的毒手,生存下来的鹿则十分健康。(读句子)
(2)引导学生想像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起初鹿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时间一久,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
(出示枯黄的画面)配上音乐,师深沉地叙述:是啊!鹿群原来生活的是那样快活,那样悠闲,而如今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它们有的痛苦地死去,有的生活在死亡的边缘。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小结:它们拖着虚弱的病体苟延残喘,为一丁点食物同类相残,无时无刻不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读句子)
四、读中练说,感悟道理
1、森林由生机勃勃到一片荒凉,鹿群由活泼美丽到疾病缠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了狼。)
再次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呢?(自由读第4小节,练习说话。)出示: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小结:同样是一座森林,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4、请再读读这两句话,鹿是真正的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凯巴伯森林的悲剧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好心却办了坏事。所以,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加要懂得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我们当一回环保小专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回答)
七、布置作业,综合实践
两项课外作业,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1、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
2、向家人或周围的人宣传环保知识。
板书设计:
吃
狼
鹿
教学反思:
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第2篇:《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狼、鹿和人的图片看着这三张图片,你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赶快来读读课文吧。板书: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解决生字。
2、采用开火车读词语等各种游戏来认字读词语。
3、师生共同合作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
1、字词我们都认识了,也理解了,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2、指定小组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完互评。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狼、鹿、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5、在文中有“自由王国”“功臣”“罪魁祸首”三个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呀?
6、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对它们三个词都加了引号,联系课文,再说说你们的理解好吗?
7、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之后班内交流。
8、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通过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9、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来品读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材料拓展
1、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另人思考的`材料,想听吗?但听完了,可是要谈谈自己的想法呀!师读材料。
2、结合课文“狼和鹿”和刚才的材料,你们有什么启示?谈一谈吧。学生自由谈感受。
3、小结: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些好书,你会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
五、指导书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狼和鹿》教案之一,狼和鹿,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篇: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
一、激趣导入
1、板书鹿
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板书狼
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板书和
狼和鹿是什么关系?(吃、被吃)
4、它们和他们共同的家园——森林是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狼和鹿的故事,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谁来把课题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101页,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多读几遍,读不流利的句子也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
2、书读得这么好,谁能把这些词语读给我们听。
生:凯巴伯、葱绿、捕杀、其他、消退、悲惨、传染、一旦。
3、请大家看看这些字,你觉得哪些字特别易错给大家提个醒。
4、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在书本上面描红。
5、下面的难度大一点,谁要是能读的好,说明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都能读好了。
生:贪婪、毒手、大约、哀嚎、血泊、繁殖、灌木、蔓延、妖魔、威胁、毁灭、祸首、提防。
6、再读课文,说主要内容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
后来人们
结果
最后人们明白了。
三、精读感悟,升华提高 一)、找重点句
1、老师总结:狼是功臣,鹿是祸首。
其实课文中就有这样的评价,
第4篇:狼和鹿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狼和鹿》教学设计
昔阳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文本解读】
《狼和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语言的亲密接触中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文章的教学难点是“狼为什么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1.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中悟情。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不需要太多繁琐,抽象的叙述,以读带讲,边读边思,读中悟情,引导学生
第5篇: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 市镇小学 卜江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三维目标的整合点:森林和鹿群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合理想象,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设疑,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在你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动物呀?狼贪婪而凶残,真令人讨厌。那鹿呢?(。
它活泼而美丽,多惹人喜欢呀。
3、这是我们的印象,课文中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出示一段话: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里把凶恶的狼称为“功臣”,而把我们认为是可爱的小鹿称为是“祸首”,到底有什么有
第6篇: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凶残、凶恶、贪婪)鹿又是什么样的?(美丽、活泼、善良)
2、从你们的刚刚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愕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①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②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祸首”是什么意思?
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
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
第7篇:《狼和鹿》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贵阳市南明区黄家井小学颜永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在充满个性的反复朗读、揣摩、品味中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
3.体会语言形式,领会写法特色。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教学具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爱国)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赤子之心。
二、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钱学森说的话,想想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谁来读他第一次说的话)
出示语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
第8篇:狼和鹿教学设计
狼和鹿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和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和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的特点。(出示图,板书:狼、鹿)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紧扣词句,研读课文
1、(出示图)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着这图画,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