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克与千克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克与千克”。

《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对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盘秤、硬币、曲别针、瓜子、黄豆、洗衣粉、果冻、酸奶、食盐、水果、熟鸡蛋、矿泉水等物品。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 生:(3个)

师:咱班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还挺多,大家看,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 生:男孩重,女孩轻

师:哦,原来人是有轻重的,那课本有轻重吗?这块糖呢?水呢? 生:有

师:看来,物体都是有轻重的,物体的轻重也就是指物体的质量。通过课前搜集,你都了解了哪些物体的质量? 生:3个(不错,你很会发现)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克可

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感受1克

师:老师这有一个2分硬币,估计一下它大约有多重? 生估计

师:这个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呢?咱可以怎么办? 生:称一称

师:(认识天平)用天平称2分硬币

师:请大家拿起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生掂

师: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带着1克给你的感觉,找一找1号学具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找

师:你们找到了什么?

生1:一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师:是不是呢?咱们来称一称。(师操作天平)

师:几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1:两枚

师:请同学们每人拿两枚曲别针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质量。师:谁还找到了1克的物品? …… 感受10克

师: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找到这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再想,1个2分得硬币约重1克,2个这样的硬币呢?5个呢?10个呢? 生:10克

师:小组同学轮流掂一掂10个2分硬币的质量,记住10克给你的感觉。生掂

感受50克

师:继续想,50个这样的硬币呢? 生:50克

师:老师没有50个2分得硬币,但这有一个大约重50克的鸡蛋。请大家拿起这个鸡蛋,像这样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掂一掂,记住50给你的感觉。生掂

感受100克(对比)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50克有多重,那你能借助它估计一下这个酸奶的质量吗?(板书:估)然后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活动

师:谁能说一说你估计的结果? 生:60克 生:80克 生:90克,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把鸡蛋和酸奶这样掂一掂,感觉酸奶比鸡蛋要重。

师:小结:看来,用对比着掂一掂的方法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估计物体的质量。师:到底哪位同学的估计更准确呢?我来称一称。像这样一个酸奶的质量大约是100克。拿起来,掂一掂记住100的质量。生掂 感受200克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像这样一个酸奶的质量约是100克,那两个这样的酸奶呢? 生:200克。

师:重200克的物品就在你的桌上,快找一找。生 找

师:你可真会观察。(投影果冻)的确,为了方便顾客购买,超市很多商品上一般都标明了它的质量。瞧,这个果冻上就写着200克。这就提醒大家平时要留心观察,学会发现身边的数学信息。来轮流掂一掂,记住200克给你的感觉。生掂

感受500克

师:这个物品认识吗? 生:认识

师:对,这是我们每天炒菜都要用得调料,那这袋食盐的质量是多少呢? 生:500克

师:快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生掂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大约重500克? 生:(2个)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咱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生 看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物品,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做到吗? 生;能

多次对比掂,确定范围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那生活中有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直接通过提供的信息知道它有多重,有时却不知道,像这样一袋黄豆,你能用100克、200克、500克这些熟悉的质量,估一估它的质量吗?比一比看那个小组估计的最准确,开始吧!生活动

师:可以交流一下你们估计的结果吗? 生:我们估计的是150克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把它和酸奶这样掂一掂,感觉它比鸡蛋重 师:嗯,不错,那它比谁轻呢? 生掂

师:看来,通过多次对比掂,我就可以在100克—200克这个范围内来估计,这样就更准确了。……

师:揭开胶布,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把掌声送给自己。

小结:我想把物体的质量估计的更准确,可以通过多次对比掂一掂,从而确定一个范围(板书:确定范围),在范围内进行估计就会更准确。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这袋黄豆的质量。生掂 感受1千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到称量较轻的物体可以用克做单位。那称量较重的物体呢?前面我们知道一袋食盐约重500克,算一算两袋食盐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克? 生:1000克。

师:我把它记下来,现在咱来称一称这两袋食盐,小结:1000克=1千克 那1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 3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 5000克就是几千克? 生答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小组内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感受1千克的质量。生掂

师:记住这种感觉了吗? 生:记住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找一找你们小组内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先掂一掂,然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你们找的准不准。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找到了什么物品? 生1:一袋面包 生2:一个实心球 生3:一袋洗衣粉 生4:一包挂面

……

师:这个小组找到了的1千克的面包,另一个小组找到的1千克的实心球,同学们看着这两件物品你想说什么?

生:面包那么大一包,实心球那么小,他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

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有多重,不能只看它的外形。感受2千克

师:再考考你,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相同质量的一袋水果。你能估计一下这袋水果有多重吗?

师:你们估计的是多少? 生:3千克 生:2千克。

师:你是怎么估计的,能说一说吗?

生:我觉得这袋水果比洗衣粉重,我又拿了一袋就觉得差不多重了。

师:小结:不知道的物体的质量和已经知道的质量建立一个很好的联系(板书:未知-→已知),这是我们估计较重物体质量时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师:那这袋水果到底有多重呢?老师来称一称。小组内轮流领一领感受一下2千克的质量。生掂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想不想知道你背的书包的质量? 生:想

师:请大家把你背的书包和2千克的水果对比着领一领,感受一下有多重? 生感受

师:孩子们坐好。请感觉背的书包比2千克重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我们二年级的小学生背的书包的质量最好不要超过2千克。老师真的有些心疼,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长期背过重的东西会让你的脊柱弯曲变形,会称小驼背的,所以我建议小朋友做事情要有计划不用得东西不要放在书包了。好吗? 生:好

三 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师:看见大家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特想奖励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橡皮

师:你认为它的质量应该用什么作单位?

生:克

师:它的质量是多少克呢? 生掂 :100克

师:大家想想,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熟悉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要随时拿出来用一用。像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为什么不拿过来用一用? 你来估计一下

师;这块橡皮就奖给你了,因为你能用对比掂一掂的方法。……

四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我们知道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那一头大象,一头蓝鲸这些更重的物体它们应该用什么作单位?估计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好方法,期待大家的探究;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千克和克》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

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东堡小学 王琼教学内容:二年级下p85-90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克与千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克与千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