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克与千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克与千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克和 克”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重量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的方法。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000 克=1 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小组活动学具回形针、苹果、零食、盐的生活物品若干,一组一个台秤。
2、教师使用盘秤 1 台,天平 1 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
1、游戏感受轻重我想先请两位小朋友做个小小的游戏。请两位小朋友相互背一背。问:背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有什么感受?(比较重、比较轻)下面的小朋友,如果是你来背两位小朋友你会觉得怎么样?(一位轻,一位重)
2、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引出质量。刚才我们说到的轻和重表示物体的什么呢?(语速慢,尽量让学生说出“物体的重量”)不过重量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数学上我们称它为质量(板书:质量)。
2、出示:一个大苹果和一包薯片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来掂一掂。那么这袋薯片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 1:用秤来称。
生 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谁来读出它的净含量?
师: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老师带你们一起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学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
3、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中的其中两个: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师: 有些物品的净含量单位写的不是克或千克,请看大屏幕。g 表示什么?kg 表示什么?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 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轻重,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轻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生 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
生 2: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 3:我在实验室见过天平。生 4:我在米店见过磅秤。
生 5:我在菜市场见过台秤。
生 6:我家里有弹簧秤。(当学生举例盘秤时,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当学生举例天平时,介绍天平通常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
三、建立克的概念。
师:我现在让给大家看看另一东西。课件出示 2 分硬币。问:这是……?(生:2 分硬币)
师: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说一说掂后的感受。(生:轻、很轻……)
师:虽然很轻,但是它有质量吗?(生:有)师:你知道它的质量吗?
师说明:一个 2 分硬币的质量是 1 克(板书:一个 2 硬币重 1 克)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再来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生3:1个扣子。生4:1个小发卡。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师: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亲把你们找到的举起来。
师: 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师: 刚才我们感受了 1克,1枚 2 分硬币是1克重,20枚呢? 生:20 克。板书:20克
师:你们桌子上就有20克的东西,各组选好后把它举起来。是什么?
生:小面包。每个同学掂一掂。
师:一只手拿着小面包一只手拿着苹果掂一掂后再猜一猜一个苹果的质量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说:称一称)就可以知道了!请学生上台称苹果,读苹果的质量。(师板书:一个苹果重约 150 克)两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3 个呢?
四、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找一找
现在谁还能从桌子上挑出重500克的物品呢?(举起来)生:一袋盐。
师: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师:1 袋盐重 500 克,两袋呢? 生:1000克
师:怎么算的? 板书:500 克+500 克=1000 克
师:现在把两袋盐再放到秤上称一称,重多少?谁能写到黑板上?
生板书:1 千克
同样的两瓶水计算出来是1000克,称出来是 1 千克,说明什么?
板书:1000 克=1 千克
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师: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000个1克)
五、感受 1 千克有多重。
1、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2、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1千克比1克重得多)
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
3、例:苹果。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掂出来的)
怎么掂的?(一手拿苹果,一手拿一袋沙,感觉他们一样重)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
4、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呢?
5、你的体重用什么作单位?你有多重?同学间相互背背感受30、35千克有多重。
6、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克作质量单位比较好呢?那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比较好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
六、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伯伯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但去之前可要经过熊猫老板的考验哦。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抢答。
2、判断。
3、填单位。
4、修改信。
5、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你高兴吗?
七、结课
师:现在我代表熊猫森林超市热烈欢迎大家的加入。(掌声响起,全课结束)[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物体有轻有重
1克
1千克
1000克=1千克 1000个1克是1千克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千克和克》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东堡小学 王琼教学内容:二年级下p85-90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
